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低调推网约车业务能解决当务之急?美团似乎想得美了

  情人节当天,美团在南京低调的推出“打车”业务,价格与滴滴快车相当。日前,美团官方已经明确表示,正在南京推出网约车服务。按照这一节奏,未来几个月美团将会在全国推广网约车业务,与滴滴、易到形成正面竞争。

  在涉足外卖、电影票、酒店等业务后,美团再次开始业务扩张。与此前磨刀霍霍杀入电影票和酒店市场不同的是,美团这次业务扩张异常的低调,与此前略带几分嚣张的风格严重不相称。

  流量变现的再次探索

  在团购时代,凭借价格优势美团圈了一大批互联网用户。与大众点评合并后,新美大的用户数量逼近6亿,日订单量超过1300万单,这是官方披露的数据。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国内网民数量7.31亿。

  对比数据不难看出,美团点评的市场地位已经近乎垄断。对于美团点评而言,近6亿的用户产生的庞大流量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互联网领域,1亿用户规模就足以支撑起一项全新的业务。在先后涉足电影票和酒店市场后,美团再次目标锁定在网约车这一领域。与电影票、外卖等业务一样,网约车也是一项高频应用。从理论上来看,网约车业务非常有利于美团庞大流量的变现。

  一直以来,坐拥庞大流量的美团都在寻找新的流量变现渠道。此前几年,美团先后由单一的团购业务,涉足电影票、外卖和酒店等业务,都是流量变现的尝试之举。无论是电影票,还是外卖,美团所选中的扩张渠道都是一些高频应用,这是美团的精明之处。所以,美团低调进军网约车领域,真正目的是流量变现的又一次探索。

  网约车解不了美团之急

  与其说美团试水网约车业务是为了变现,不如说美团试图借网约车业务一解造血能力差的当务之急。诚然,美团点评现在拥有近6亿用户,每日订单数量也高达1300多万,可美团仍旧没有良好的造血能力。

  合并后的新美大,仍陷在巨亏的泥潭之中。根据大众点评私有化要约披露的文件显示,大众点评2016年营收净亏损达到29.8亿元。美团去年第三季度净收入56亿元,亏损24亿元。美团点评合并后,双方并没有公布相应的财务数据,但结合此前两家的运营情况不难得知,亏损还在持续。为此,新美大必须尽快盈利,不然最终会因为失血过量而死。为了尽快摆脱巨额亏损,进军网络车行业是一个积极的尝试。就国内网约车的市场现状而言,网约车业务很难解美团的燃眉之急。

  随着Uber与滴滴的合并,网约车的价格战暂告一段落,但网约车目前仍在靠烧钱。此前,Uber在中国区一年烧掉了几十亿美金,这足见网约车烧钱的疯狂程度。当然了,滴滴烧钱的疯狂也不亚于Uber。尽管目前国内网约车的补贴幅度小了一点,但网约车市场份额只有烧钱才能得到,这也符合国内互联网行业的规律。未来,谁要进入网约车这个行业,与滴滴、易到们争夺市场份额,只有烧钱这一个办法。试问美团,还能烧得起吗?

  其实,美团的外卖、电影票和酒店等业务也是烧钱买来的市场份额。去年5月底,美团将猫眼电影出售,这意味着美团兵败在线电影票业务。酒店业务经历了一番激烈的竞争后,仍难与携程等老前辈抗衡。在网约车领域Uber与滴滴合并,易到委身乐视的困境之下,美团靠什么杀出重围?难道,靠积累了14年的消费数据吗?

  毋庸置疑,在网约车领域,没有真金白银是很难抢占市场的。纵使美团拥有积累了14年的消费数据,能够为用户提供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但被补贴惯坏的消费者是不会买帐的,这才是关键。试图消费数据在网约车行业变现,仅仅是美团的一厢情愿。

  经历了疯狂的扩张之后,美团借助烧钱成为了O2O领域的流量老大。最近几年,美团的业务线从单调的团购,扩张到外卖、电影票、酒店等多个领域,试图将流量变现。遗憾的是,低质量的流量难以支撑美团宏伟的梦想。眼下,美团再次试水网约车,背后仍难掩借扩张变现的焦灼之困。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