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美团涉足打车,还是滴滴做外卖,业务铺开的初期,所采用的的手段必然是价格战与补贴战,都需要烧钱。近日,有消息传美团打车月亏损5000万美元,这无疑让美团再一次处于风口上。
传美团打车月亏损5000万美元
今年6月25日,美团点评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重点聚焦在餐饮及产业链。而针对此前备受关注的网约车业务,招股书称,当前美团正在南京、上海提供“试点”网约车服务,通过试点项目,美团正在评估网约车服务可能为自身带来的协同价值。
而近日,一位接近美团的投资人向蓝鲸TMT表示:“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用户留存率、转化率不高、难以持续增长,让美团打车深陷泥潭,美团不得不每月亏损5000万美金,才能勉强维持南京、上海两成的市场份额,无暇顾及其他。”
美团官方回应称这一数据不属实,但并未提供准确数字。
在打车及出行领域,美团点评完全是一个后来者角色。相比其他参与者而言,美团进入出行领域的时间最晚,美团打车于2017年才上线,收购摩拜单车已经是2018年的行为。
美团打车在成立之初,确实凭借疯狂补贴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其后的一系列因素,让美团打车在网约车市场中迅速沉寂下来。
美团打车的发展路径
早在2017年2月,美团就开始在南京试点打车业务,在经过10个月的试运行后,美团打车划定首批扩张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厦门、成都、福州和温州,并着手在这些城市中进行司机招募。同时高调开启报名征集活动,称用户报名满20万人就开城。然而开城计划一拖再拖。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美团仅登陆上海。其余六城,再无消息。
美团打车自从登录上海之后,就开始了疯狂的乘客和司机两端的大力补贴政策,首先乘客端,前三单单单优惠14元,之后还送12元、10元等不同面值的优惠券。在司机端美团也是诚意满满,不仅免除佣金,每天都有翻倍奖励,单单都有额外的立连击奖,不定时还有数单奖,后来推出的萌芽司机政策也是奖励满满,可以说异常的烧钱。
而如此大的补贴力度让美团在上海上线首日就遭到上海交通委的约谈,而后因为不正当的市场竞争扰乱了市场正常的运营轨迹,遭到了交通委十万元的罚款处罚。
美团的高补贴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地牌照车辆加入到网约车市场,频繁出现的马甲车和对当地出租车市场的冲击,更是引起了上海市交通委的注意,于是美团打车又再次被交通委约谈,要求限期整改当前的平台准入准则,和已经加入平台的车辆的信息对比,并且价格战也被限期叫停。
在种种的限制下,美团打车开始应接不暇,以致其它几个城市上线时间的一再后推。曾经梦想连开七城,最终却举步难前,可见,网约车行业的壁垒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低。
网约车行业的壁垒难打破
不可否认的是,网约车行业前景一片广阔。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中国移动出行用车用户达4.4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传统出租车供应数量有限,出行市场供不应求,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新政承认网约车的合法身份,这些都为网约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
而随着网约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网约车市场在滴滴等领头羊的培育下,行业壁垒像一座冰山,大家看到了浮在水面的部分,但真正来做的时候才发现,水下的部分更加深不可测。
网约车市场需要合规经营,高度强调时效性以及企业的大数据能力。此外,网约车行业在服务管控方面要远比外卖行业复杂。而美团在这几方面做的都不算好,不少美团打车不少美团打车的用户表示,美团APP定位不准,在打车过程中看不到车辆的运行状况以致于无法确定需要等待的时间等。此外,美团在大数据能力上也存在不足,相比于外卖而言,网约车业务需要全城甚至跨城的进行规划和调配。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在成功进入上海之后,本来计划进入的后续几个城市,如北京等城市一直未能拿到网约车许可证,这成为它进入这些城市的一大绊脚石。有分析人士指出,这让已获的运营牌照及建立网约车规模的滴滴、易到和神州等获得了极大的利好。
即使可以拿到当地的许可证,更大的障碍还在后面,比如大比例的烧钱之后是否可以留存,在上海、南京烧钱的行为并不能给新开的城市任何帮助,每一个城市都需要重新来过。烧钱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用户体验、安全、政策监管等,可真是每一步都不容易。
#p#分页标题#e#
在网约车市场,美团点评依然希望用团购的补贴快拳,杀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但从目前来看,美团打车烧钱之后归于沉寂,从开城来看,也后继乏力。不得不说,网约车业务相较外卖业务较高的行业壁垒,导致美团发展网约车业务面临诸多困难而发展缓慢。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网约车行业经历较快发展时期后,又迅速步入洗牌阶段。网约车行业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共享经济风潮诞生,造成大量企业跟随网约车风口入局,市场产生大量同质化产品,并严重挤压市场空间。网约车纳入政府监管后,无法适应监管的企业悄悄退场。另一方面,资本的集中走向推动行业整合加速,由鼎盛时期的三四十家平台到现有屈指的平台数量,市场呈现寡头趋势,而且一家独大之势会继续发展并长期存在。企业需要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提供高质量便捷的服务,才有机会在行业洗牌中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