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杭州刚过了梅雨季,知了藏匿在枝繁叶茂的梧桐树里,以躲避33度的高温;午后惯例会有一场疾雨,伴随雷声轰隆,只是吃不准会在16点还是18点。
这是云元第二次来杭州,上一趟还是几个礼拜前,参加所在部门的业务交流。
1380公里,穿越小半个中国,是香港国际机场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大致距离,而在云元看来,这不过是一场近两小时的飞行小憩。
自从5月28日入职阿里巴巴以来,这个土生土长在香港的小伙子,就注定要与杭州这座城市开始一段难解的缠绵。
百年阿里却是一班九零三
7月12日,云元开始阿里巴巴集团针对新进员工的“百年阿里”培训——在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人被视为最宝贵的财富,如何将每一位阿里人的个人能力成长融为持续的组织创新实践、集体文化传承,是“百年阿里”培训最为关心的要点。
与大多数初入阿里的新人一样,云元曾困惑,为什么多年的社会经验并不能为自己在“百年阿里”中带来足够“便利”?相反地,很多时候自己还需要和应届毕业生们一起,为着一个“显而易见”的课题答案而四处奔波。
作为云元所在“百年阿里”九零三班的班主任,姗媂在第一天就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百阿(百年阿里)的目的并不仅是传播阿里的文化,而是期望每一个新人能够在为期10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和自主思考,逐渐打开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周围足够优秀的人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加以改变,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九零三班,62个来自全国各个阿里巴巴集团事业部的新人被随机分配成4个小组,除了需要完成以“天”为单位的各项作业外,还会被重新打乱分组,并领取额外的团队功课。
为了能够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新人尽快互相熟悉,“百年阿里”的第一个作业便是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对应任务——任务书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新人之间,更需要联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师兄师姐(在阿里巴巴,不论年龄大小,均习惯称呼前辈为师兄/师姐),甚至很多时候不得不在前往食堂的必经路上进行“围堵”。
我们在做的这些事情,真的有意义吗?包括云元在内的几乎所有九零三班的同学,都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
直到看完一部名为《Dream Maker》的纪录片,这群原本对“百年阿里”概念还不甚清楚的新人们,才真正知晓,为什么自己会在这里,为什么自己会需要做这些事情,以及为什么在未来自己需要成为这样的人。
造梦者从来不只是一个人
《Dream Maker》为九零三班带来的震撼,不止于马云带领众人几次创业几次受挫,也不止于曾经局促在湖畔花园的小团队正以肉眼可见的“阿里速度”成长为服务各方合作伙伴的阿里生态——而是一如云元所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当年的B2B小二会选择硬壳材质的公文包,因为很多时候进入厂区跑业务,会被看门犬追着跑”。
#p#分页标题#e#
的确,《Dream Maker》强调的是“小的伟大”,其中的每一段影视资料,都不是为了凸显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将每一个创业细节串联在一起,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故事,它穿过北京的凛冽冬日,穿过笼罩在非典恐惧下的2003年,穿过合作伙伴不理解的喧嚣……然后终于走到了今天,真真切切的将自己的音容面貌展现在这个时代的九零三班面前。
它像是一声来自上世纪末的呼唤,指引着每一个新人能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无所顾忌地诉说最内在的念想;它像是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老人,传授出那些曾在巨变的潮流中依旧坚守自我的心得体会;它又像是历经诸多风雨不断更迭的不二法则,教会懵懂的后来者如何去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云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理科生,他打趣自己不是一个善于言语表达的人,“在进入百阿前,我曾理所当然的认为阿里巴巴的成功在于领先于整个行业的技术”,然而随着“百年阿里”进入尾声, 通过对不同业务的持续探索以及阿里巴巴集团核心理念“用户第一”的多次探讨,云元才发现,“阿里巴巴的成功,很大层面上是取决于每一个阿里人”.
正因如此,Dream Maker(造梦者)也并不是一个个体概念,它更多的是象征着一群永远为梦想而努力的人。这群人从百年阿里出发,通过看、信、行动(探寻求证)、思考和分享五步骤,动、静结合地去体验十天之旅;并以“客户第一”为线索,还原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价值理念,有机连接自身与客户的关系——并通过与8年以上的“老阿里人”亲密接触,践行合伙人面对面,传递阿里人的精神与秉持。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经历磨合与适应,但就像云元所说,“不曾努力,就谈不上竞争;即使现在未必能够追赶上你的目标(完成你的自我期待),但不妨在拼尽全力的同时,多等几年看看。”
毕竟,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关于商道】派代商道定位为中小创业者的决策参考,内容集合电商业界评论、热点解读、高效资讯,聚焦创新创业、经营之道。 派代网微信订阅号——为中小电商创业者提供最鲜活、最干货的知识!电商大爷——全网电商精选内容,电商人必备APP,即刻扫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