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盛宴来袭!7月28日51CTO首届开发者大赛决赛带来技术创新分享
缓存存储,也是数据的冗余。
数据库访问数据,磁盘IO,慢;
缓存里访问数据,存操作,快;
数据库里的热数据,可在缓存冗余一份;
先访问缓存,如果命中,能大大的提升访问速度,降低数据库压力;
这些,是缓存的核心读加速原理。
但是,一旦没有命中缓存,或者一旦涉及写操作,流程会比没有缓存更加复杂,这些是今天要分享的话题。
读操作,如果没有命中缓存,流程是怎么样的?
答:如下图所示
尝试从缓存get数据,结果没有命中;
从数据库获取数据,读从库,读写分离;
把数据set到缓存,未来能够命中缓存;
读操作的流程应该没有歧义。
写操作,流程是怎么样的?
答:写操作,既要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又要操作缓存里的数据。
这里,有两个方案:
先操作数据库,再操作缓存;
先操作缓存,再操作数据库;
并且,希望保证两个操作的原子性,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
这演变为一个分布式事务的问题,保证原子性十分困难,很有可能出现一半成功,一半失败,接下来看下,当原子性被破坏的时候,分别会发生什么。
一、先操作数据库,再操作缓存
如上图,正常情况下:
先操作数据库,成功;
再操作缓存(delete或者set),也成功;
但如果这两个动作原子性被破坏:第一步成功,第二步失败,会导致,数据库里是新数据,而缓存里是旧数据,业务无法接受。
画外音:如果第一步就失败,可以返回调用方50X,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
二、先操作缓存,再操作数据库
如上图,正常情况下:
先操作缓存(delete或者set),成功;
再操作数据库,也成功;
画外音:如果第一步就失败,也可以返回调用方50X,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
如果原子性被破坏,会发生什么呢?
这里又分了两种情况:
操作缓存使用set
操作缓存使用delete
使用set的情况:第一步成功,第二步失败,会导致,缓存里是set后的数据,数据库里是之前的数据,数据不一致,业务无法接受。
并且,一般来说,数据最终以数据库为准,写缓存成功,其实并不算成功。
使用delete的情况:第一步成功,第二步失败,会导致,缓存里没有数据,数据库里是之前的数据,数据没有不一致,对业务无影响。只是下一次读取,会多一次cache miss。
画外音:此时可以返回调用方50X。
最终,先操作缓存,还是先操作数据库?
答:
(1) 读请求,先读缓存,如果没有命中,读数据库,再set回缓存
(2) 写请求
先缓存,再数据库
缓存,使用delete,而不是set
画外音:《缓存,究竟是淘汰,还是修改?》也提到了,淘汰缓存还是修改缓存的建议。
希望大家有收获,有不同方案欢迎讨论。
末了,挖个坑:
在缓存读取流程中,如果主从没有同步完成,步骤二读取到一个旧数据,可能导致缓存里set一个旧数据,最终导致数据库和缓存数据不一致。
【本文为51CTO专栏作者“58沈剑”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