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与重庆“棒棒”的山城缘分
“棒棒”何绍强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工作有多大意义,直到去年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一次偶遇,才彻底改变了这位打工者的看法。
那是去年4月27日,李克强到渝考察,在万州港码头偶遇了这群挑着扁担的搬运工,他停下脚步,主动与在当地被称作“棒棒”的他们握手攀谈,“你们很了不起!每一分钱都是流汗挣来的,是中国人民勤劳的象征。”
这段暖心的评价让何绍强至今难忘。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在把一位游客在万州采购的土特产挑上船后,他开始往后折返,刚从江边斜坡走近万州港码头平台,就听见一个亲切的声音,“棒棒!”
循声望去,何绍强顿时紧张起来,“这不是总理么?”
“你们辛苦了!”还没等何绍强完全反应过来,李克强已经到了面前。刚给顾客送完货的何绍强满身是汗,正觉得手足无措时,李克强主动握住了他的手。
“能担多重货物?”
“可以挑200多斤重”
“多大年龄了?”
“快60岁了。”
见他这把年纪还在外头干活,总理有些不忍心,又伸出右手抚着他的腰说,“你的腰怎样,要保护自个儿的身体。”
他随后拿起何绍强的扁担摸了摸,感觉很光滑,继而感叹:“看来,干这行有些年头了。”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社会分工不同。”和总理的一面情缘让何绍强记忆犹新,而李克强对他们的评价也让他在感动中感到几分意外。
何绍强并不知道,面前的总理曾经当过生产队的大队支书,也曾挑过石头、插过秧。从政后,他最关心的一群人,就是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父老乡亲。
“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说实话,是我们多年的梦想。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有纵向流动和平等发展的机会,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位从田间地头里走出来的总理曾在一次会议上这样说道。
像许多中国农民一样,何绍强的人生也是伴随着外出打工发生了改变。他原本是武陵镇长塝村3组人,未走出大山时,一家人就靠守着一点田地为生,一年收成在只有3000元左右。
“那时实在太穷了,过年想灌个香肠都舍不得!”何绍强清楚地记得,十几年前的一天,在家里割完水稻后,他背起了远行的行囊。
不久后,吃苦耐劳的何绍强在万州城区当起了搬运工,收入最多的一年,能攒下近2万元。2009年,他在万州城边给儿子买了一套“婚房”,前两年,利用土地复垦农转非的机会,他和老伴又购买了城镇社保,再过2个月满60岁的他,很快就能领取社保金了。
“每月可以拿500多元。”何绍强说起这个,满脸的幸福。
何绍强说,这些年自己每天早出晚归,生活过得很充实,但从没有想过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价值,“直到我遇到总理。”
在那一次偶遇中,李克强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他说,中国发展有潜力,有韧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劳。推动中国发展需要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棒棒精神”。
此后的日子里,何绍强变得更加勤恳,他每天穿梭在万州的大街小巷揽活,认真做着每一个活计。
其实,李克强总理对“棒棒”们的支持并不仅仅是鼓励。在去年7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他专门部署为农民工做好服务工作,要求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并再三强调要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
“现在政策好了,我们更有了打工的底气。”何绍强说,自己准备再做几年“棒棒”,然后就可以和老伴一起,“像城里人一样的安享晚年了。”
最近,何绍强获悉老家正在建移民新居,一番走动打听后,他看中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价值在10多万元左右。按照政策,只要拆掉家中还“保留”着的老宅子进行复垦,靠政府补贴就可交上大部分的房款,自己仅需从腰包里添凑一小部分钱,这套新房就能落到自己名下。
“等搬新家了,真心盼望总理能来新居做客,感受我们全新的生活。”憨厚的何绍强腼腆地笑了笑,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彭国威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