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付费比稿之后又能改变什么?

因为朋友圈里大多都是广告营销圈子的朋友,今天果然就被4A广告门的《关于付费比稿的联合倡议!》刷屏了,广告公司的比稿事情又一次搬上了台面讨论。

付费比稿之后又能改变什么?

4A广告门这篇文章下面还很多所谓的“独立创意公司”留言,算是引起行业轰动了(其实很可能多数就是想蹭个热点,曝曝光,留言过后该免费比稿照样免费比稿)。

我个人作为广告公司出身的人,自然是希望广告方案比稿的流程越来越规范化,通过机制平衡甲乙双方的利益,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个供需关系的经济学问题,而远非一个行业倡议能解决的问题,当然……迈开这一步,一定是值得肯定的。

其实,乙方最怕的并不是什么免费比稿问题,而是怕骗稿陪标,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就是甲方明明已经内定了广告供应商,但不管是公司规定也好,找借口拿讨回扣也好,叫一大堆广告公司来比稿装装样子;

另一种情况是甲方自己思路不够了,找几个广告公司来比稿骗方案,拿到方案以后甲方绕过广告公司,自己找执行公司去执行,这跟企业假面试骗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你换种角度想,市场关系自然决定了行业发展的现状,免费比稿之所以存在,就是这种供需关系的作用下,由“看不见的手”催化出来的。

若你看看倡议书中的独立创意公司,各个都是炽手可热的一线创意热店,他们已经站在了供需链的上方,也就有了足够底气倡议对中小广告公司并不适用的付费比稿了。

再往上看,创意热店中的“顶端”公司,免费比稿还是付费比稿,对他们而言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基本上都是由他们来挑客户,而且从不比稿。这些公司有地产广告公司中的揽胜,以H5出家号称不做创意人的W,以及许多艺术派创意人看不上的营销策略公司华与华……

所以我个人对这种付费比稿倡议并不乐观,创意热店(4A大型公司情况会复杂些)最本质的任务其实就是让自己变得更牛逼,爬上供需食物链的顶端,才能有自己的话语权。

而整个行业规则问题,其实是个结构性的问题,是需要整个行业的行业信仰去慢慢转变的(美国4A协会就是这种行业信仰的产物),但其实很可惜,广告行业的行业信仰已经慢慢在消失。

广告公司在多年前还是许多毕业生一心向往的行业,充满了趣味、创意、活力,但如今这种行业光环已经被BAT等互联网公司夺去,互联网公司成为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其实不难发现,如今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门,人员班底都是4A出来的,这也是优秀创意人员在“用脚投票”,毕竟广告行业无论是薪资还是整体发展空间,确实都不如互联网行业大。

互联网的底子是新的技术革命,通过联网这件小事,一举改变了各种供需关系,无数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的土壤中野蛮生长。而广告行业本质上是专业服务,无论是想象空间,或者是商业模式创新,都远比不上互联网行业。所以广告行业人才流失,其实也可以看做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也是因为这种行业的变迁、人才的流动,现在甲方已经不再是多年前的甲方,现在甲方的创意能力、策略能力,已经不输乙方,乙方确实只有拿出“真本事”,才有资格去赚钱。

广告行业其实也并非没有升级迭代的机会,比如传统广告往以H5位代表的移动互动广告的变革,移动广告中的技术广告变革,VR、大数据、算法的广告创意应用变革……这么多的风口,可惜很少有创意公司能抓住,互联网公司倒是顺其自然地把握了,当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本质上确实是行业思维的限制导致的,也无所谓好坏之分。

前段时间又看了一遍十年前揽胜杨海华与痛楚(也就是现在环时互动的金鹏远)、广告门劳博的访谈,杨海华在访谈中说“这个世界是残酷的”、“轻松就没资格换钱”、“乙方请甲方是神经病,甲方请乙方一切正常”……

免费比稿是残酷的、骗稿陪标是残酷的,但对于一个创意公司个体而言,并非本质问题,世界本身就是残酷的。

本质问题永远是作品,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更牛逼,这样你才能拥有行业的定价权;当每个创意公司都追求这个本质问题时,那这个行业也许就又有了信仰。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