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滴滴整改:失去的信任能否追回?

  百天两起顺风车案件,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滴滴终于坐不住了。

  滴滴发布公告称,将于2018年9月4日启动安全大整治,于2018年9月8日23点至9月15日凌晨5点期间在中国内地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这是滴滴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大的一次安全整改

  9月5日早间,由交通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十部门和北京、天津两地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正式启动对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的进驻式全面检查,第一站就是滴滴,接下来将开始为期半个月的入驻式检查。而如此大规模政府部门人员进驻电商企业,在中国电商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这一次政府监管的力度前所未有。

  不得不说,这是滴滴成立至今,力度最大的一次整改,也是“乐清事件”后进行的第二次业务调整。此前在8月27日,滴滴已宣布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并免去两位高管的职务。

  曾被喻为“网约车行业”最具备共享属性的顺风车,一度被资本看好,如今却成为“烫手山芋”。高德地图悄然下线顺风车业务,嘀嗒顺风车业务则在每日23时至次日5时这一时段关闭服务。一夜之间,顺风车行业仿佛成为网约车领域的一个“弃儿”。

  正如艾媒咨询CEO张毅所说:“滴滴目前的根本问题,应该是如何尽快将用户的信任重新建立起来。”

  “没有立法的基础、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其实对滴滴乃至整个行业都是很大的危机。”张毅坦言。

  假如把时间拨回到2016年6月,彼时,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七部门公布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宣布网约车合法化。那一年夏天,是滴滴乃至整个网约车市场最好的时光。彼时,在并购了优步中国、其他新老行业对手相继“臣服”后,滴滴近乎垄断了千亿级的网约车市场。“补贴-兼并-扩张-垄断”,似乎就是滴滴发展过程的最好总结。

  然而,今年9月5日,36氪报道称,滴滴2018年上半年净亏损高达40.4亿元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为乘客司机补贴和司机奖励。几年间,被资本推着往前走的滴滴,已成为将近5000亿元人民币估值的互联网小巨头。但因为跑得太快,后遗症也一直缠绕着这家年轻的公司。各种恶性事件频发,让滴滴长期处于舆论漩涡的中心。

  根据南方周末的统计,过去4年里,媒体公开报道及有关部门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有50起。随着空姐顺风车事件和乐清顺风车事件的相继发生,公众对滴滴的不满集中爆发。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滴滴运营如此大规模的“移动出行业务”,缺乏经验和参照,没有足够的敬畏之心、警惕之心,丧失了安全红线和底线的意识,社交出行的引入也偏离了绿色共享出行的初心。

  顺风车恶性事件的爆发,将整个网约车行业推进了反思、合规化、整改的阶段。对于上层监管来说,更是敲响了加强制度建设的警钟。

  回本溯源,提高法律意识之后的网约车还能否赢回大众的心?值得期待。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