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Fintech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报告(上)
8月16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和宜信宜人贷联合发布了《Fintech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报告》,该报告分析了在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状态”、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

本报告主要研究了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金融科技各业态的发展状况和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能力的特点与优势。在此,宜信研究院将该报告的精编版本发布出来,以飨读者。

概要

本报告基于金融科技视角探讨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报告结构如下: 第一章,阐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和不足;第二章,从“普”、“惠”和“人本化”三个视角分析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机理;第三章,从网络借贷、网络支付、网络众筹、智能投顾、互联网保险五个方面说明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现状;第四章, 从六个方面概括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能力的特点及优势;第五章,提出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的政策建议;第六章,在金融科技视角下构建一套中国的普惠金融指数, 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问题和不足

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乏力

近年来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逐渐提高,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6年我国私人部门信贷占GDP 的比例为156.7%,在全世界排名第6;然而,在金融深化的同时金融发展的包容性依然不足,2014年我国成年人账户拥有率为78.9%,在全世界排名仅43位。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也即金融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普惠金融的研究对象来看,2017年第三季度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3.5万亿;住户贷款中约一半左右的住户贷款流向个人住房抵押市场,除却汽车消费贷、信用卡等消费类产品,小企业主经营贷款估计仅为3万亿左右。债券市场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中,集合票据为44.3 亿、集合企业债115.3 亿、中小企业私募债只有190.3 亿。正规金融体系中还有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但两者体量也相当有限,其规模分别为0.5万亿和0.9万亿。以上所有相加,正规金融体系提供的小微金融贷款约为28万亿,占同期全社会信用总量的比例仅为13.8%。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偏低

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偏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依然是主要障碍,二是融资的便利程度不高。UBS(2016)的一项跨国调查表明:中国接近18%的客户选择了P2P贷款,还有16%的客户在未来12个月有申请P2P贷款的意愿;出借人方面,与旺盛的借款需求相对应,中国的网贷投资意愿也是最高的。这反映了中国中等风险中等收益投资产品的不足,也反映出传统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所产生的严重金融压抑现象,资金的需方和供方难以匹配。

Fintech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报告(上)

图1  中国网络借贷供需意愿强烈

传统授信方式的固定成本太高不仅造成了信贷资源的可得性低,也使得获取过程不那么便利。金融科技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线上化的流程便利了客户服务;风险信息可以被快速获取并实时分析,借贷流程能够简化,这极大地降低了搜寻成本,加快了授信速度。Nesta(2014)对英国的研究表明,90%的小额投资者认为他们通过网贷平台进行投资最重要的因素是过程很容易;借款人则表示网贷平台的放款速度是他们最看重的。

金融资金“脱实向虚”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自2005开始其占GDP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至2017年该比重为7.95%,峰值时达到8.4%(见图4)。金融业的过快增长是自我繁荣的表现:我国经济目前进入三期叠加状态,即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而金融业占GDP的份额却一直在上升,这不符合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因为金融业的利润是对整个社会剩余价值的分割,在整个社会剩余价值增速放缓的前提下金融业本不应分得更多份额。金融资金的“脱实向虚”进一步挤压小微企业融资空间,使得金融不普惠的问题更加突出。

Fintech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报告(上)

#p#分页标题#e#

图2  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反映出“脱实向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金融科技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机理

金融科技依托互联网,契合了普惠金融“普”的精神

网络具有“泛在性(Ubiquitous)”特征,是一种“泛在”技术,即凭借互联网装备,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联通为目的。网络的这一“泛在”特性在移动互联时代才真正发挥出来:

从硬件方面看,传统银行网络成本较高,即使在PC端互联网时代,使每个人拥有电脑并熟练操作依然很难;智能手机的低至千元的成本以及易操作的特性,使得网络触角伸向每个人成为可能。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6年底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13.4%,即使是中西部地区,其普及率分别达到80.2%和89.2%。从软件方面看,金融科技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和身份验证技术的发展使得账户体系得以变革,远程开户成为可能。

从内在机理上讲,网络的零边际成本效应真正降低了金融内生发展的门槛效应,弥补了传统机构网点和自助设备不足的不利影响,形成了较好的地理穿透性。这也是欠发达地区能够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根本原因。

金融科技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契合了普惠金融“惠”的精神

金融科技促进成本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金融基础设施成本的降低,这主要表现为上文所说的移动互联网导致金融服务门槛降低,这集中体现在移动支付的使用上。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2017年上半年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0亿人,占手机网民的比例高达69.4%。

其二,金融服务成本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特点,在传统金融体系下人力成本难以覆盖,而在金融科技条件下,资金发放和回款都通过移动端实现,极大降低人工成本。此外,金融科技简化交易流程和提供标准化操作,这也促进合同成本降低。

其三,金融风控成本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风险高,世行推荐的小组贷款、联合担保以及国内开发的“三品三表”等模式都是在传统金融体制下拓展的风控模式,其内在机理是寻找更可靠的增信措施或寻找更可靠的硬信息,然而实践中出现了信息造假、集体骗贷等诸多不良现象。金融科技时代,大数据的运用可在移动端多维度的分析客户行为特征,进而判断客户资信特质和风险偏好,这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

其四,金融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降低了整个行业的成本,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金融科技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体现了普惠金融“人本化”的精神

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够提供高效和个性化的服务,其原因在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技术除了可以分析用户的行为特征,还可针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转换、形成结构化信息,不仅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也可高效匹配客户信贷需求。

有关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指数与贫困率负相关,与人类发展指数正相关,即金融普惠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世界银行(2012)建立了一套全球普惠金融数据库(Global Financial Inclusion Database),其中的成年人银行账户拥有率可作为衡量金融普惠程度的重要指标。账户拥有率低于40%的国家主要集中于中亚、非洲以及拉美地区,这些国家大都是低收入国家(见图3左图),由此可见金融包容性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此外,以最富有的1/5人口账户拥有率是最贫穷的1/5人口账户拥有率的倍数代表金融不平等程度,其与收入不平等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见图3右图)。

Fintech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报告(上)

图3  账户渗透率与经济增长、不平等

从微观角度讲,普惠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机理包括:第一,普惠金融在解决穷人融资约束困境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了与经济一起成长的机会,主要包括小本经营以及基础教育的投资等方面。第二,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穷人比富人拥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因而解决穷人的融资约束后不仅带来供给面的增长,也对需求侧产生边际贡献。第三,普惠金融带来的包容性增长,有助于减少偷窃、抢劫等财产犯罪,从而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

我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现状

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p#分页标题#e#

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统计,截止2017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达到了1.89万亿元人民币,约占我国2017年GDP比例的17%。P2P网络借贷正是切入了这个目前金融领域服务最不充分的领域,凭借互联网的搜寻成本优势和网络效应优势,表现出门槛低、效率高的特性,对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缺口形成了一定的补充。

我国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后来居上是因为它满足了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填补了我国信贷服务巨大的供需缺口,体现出网络借贷深厚的发展潜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2006年5月,中国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宜信公司在北京成立,随后拍拍贷、人人贷、陆金所等网络借贷平台相继成立,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国网贷行业步入快车道。据零壹财经统计,2012年我国P2P网贷平台累计上线160家,累计成交额才220亿元左右,到2018年6月30日,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累计成交金额已突破七万亿元。

Fintech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报告(上)

图4  网贷行业发展历史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财经

受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专项整治影响,2018年上半年,我国P2P网络借贷成交金额为1.05万亿元,同比下降18.7%,贷款余额为9610亿元,同比下降16.8%,环比下降1.4%,已连续9个月呈下降趋势。

进入2018年,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扩大和深化,P2P网络借贷行业累积风险得到集中释放,同时也由于集中风险处置而衍生一定的次生风险,致使一些问题平台连续“暴雷”,仅2018年6月就集中出现93家问题平台。但需要清楚认识到,从总量来看,2018年上半年问题平台总数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趋势,反而同比减少33家;从结果来看,互金专项整治成果显著,大量潜在风险及时得到处置,一些违法违规平台在早期即受到取缔、处罚,行业乱象得到明显的改善。未来,随着P2P网络借贷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健全,行业将在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普惠性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互联网支付的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非银支付行业的业务规模增长极其显著。2013年非银支付机构处理业务总量仅为371亿笔,而发展到2016年非银支付机构全年处理业务总量已经增长至1855亿笔,其间增长约四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约71%。在各项业务中,驱动我国非银支付行业较快增长的主要是网络支付业务,尤其是互联网支付业务和移动电话支付业务。2017年,我国非银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总量达到2867亿笔,较2016年业务总量1639亿笔同比增长近一倍。2017年,我国非银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总金额达到143万亿元,较2016年业务总金额9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五成。

Fintech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报告(上)

图5  非银网络支付行业发展历史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17年,我国非银支付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长,借助各类新兴技术的探索应用,支付效率不断提高、支付体验持续改善、支付安全性有效提升,尤其是在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零售支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从依托电子商务发展,到如今已经自成一体,形成了丰富的生态圈和产业链,并且不断和各金融形式与业态加速合作。随着科技融合的加深,第三方支付不仅在支付便捷性和支付安全性上接连诞生创新,其支付业务带来的增加价值也催生了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产生。以生物识别技术为依托产生了指纹支付、声纹支付、刷脸支付等创新支付手段,凭依支付环节作为入口产生了理财、保险等销售的新渠道,而支付行为大数据则为精准营销和征信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互联网众筹的发展现状

#p#分页标题#e#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各业态中互联网众筹出现较晚,但其发展赶上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高速列车,在2014至2015年我国互联网众筹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据零壹财经统计数据显示,至2015年年末互联网众筹平台历史累计上线数量达到了365家,其间新增平台数量达到325家。截至2017年末,我国互联网众筹平台历史累计上线数量达到672家,其中2014至2015年间上线平台所占比重接近50%。

Fintech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报告(上)

图6  历年互联网众筹平台新增数量

数据来源:零壹财经

与此同时,在风险积累程度达到阈值,大量风险事件的爆发造成行业声誉和投资人信心的严重损害。2015年末,我国正常运营中互联网众筹平台已经有281家,自2017年开始我国正常运营中的互联网众筹平台就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15年和2016年全年正常运营的平台分别新增84家和56家,而2017年全年正常运营的平台则减少了168家,仅剩169家正常运营的平台。超过半数平台由于经营情况、政策环境、风险爆发或主动关停等原因退出了互联网众筹行业,结合2017年新增平台大幅下降的趋势,可以充分反映出行业热度已经消退,风险正在释放。

受到政策环境变化、行业热度消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互联网产品众筹平台和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累计正常运营数量在2016年到2017年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大幅下降,其中互联网股权众筹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2016年全年互联网产品众筹平台和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累计正常运营数量分别减少了44家和29家,2017年这一数据则分别为28和68。至2017年末,我国互联网产品众筹平台和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累计正常运营数量分别降至47家和88家。

互联网众筹是一个典型的“Copy to China”商业模式,其诞生虽然是以取经学习的方式进入中国,但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催化与高速增长的电子商务助推下,一度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趋势。尤其是在双创背景下,互联网众筹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关键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监管缺位、行业乱象等造成互联网众筹的冷遇。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互联网众筹将会出现新的发展机遇。

智能投顾的发展现状

在欧美蓬勃发展态势下,我国智能投顾公司,包括投米RA、璇玑、资配易、蓝海智投、弥财等在内的数十家公司,亦快速兴起。此外,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同样快速布局。2016年5月,宜信财富推出全球化资产配置智能投顾——投米RA ;2016年8月广发基金推出“基智理财”;2016年年底招行推出智能投顾产品——摩羯智投;民生证券和品钛集团旗下的璇玑宣布合作开发数字化资产配置系统;长江证券推出iVatarGo智能财富管理系统等。

在智能投顾行业中,主要参与主体包括有技术公司、金融产品代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技术公司主要负责对智能投顾算法的开发和程序的制作,并承担产品推广营销与服务的任务。而智能投顾所需的投资标的则由金融产品代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智能投顾服务当前对于投资者的收费仅为投资环节的交易费用,并未面向投资顾问服务收取服务费用。

目前智能投顾的主要业务模式是面向投资者提供大类资产配置方案,主要标的资产为标准化程度高ETF基金,并通过不同类别 ETF 的动态配置来提高投资组合分散程度,通过被动管理实现长期稳定回报。也有少数机构提供股票市场的选股择时投资建议等主动投资策略,着眼于实现资本市场超额收益。在具体投资组合的配置上,一类机构通过海外ETF基金的配置为投资者提供全球资产配置方案,另一类则选择国内ETF基金结合QDII基金的方式,实现国内国外的资产配置。

目前智能投顾采纳使用的人工智能多为弱人工智能,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对资产进行遴选,也有一些模式中将专家经验纳入其中以补充机器学习的不足。因此,智能投顾还尚未能够真正做到千人千面的完全个性化投资方案建议,主流模式皆为预设几大类不同的投资组合方案,提供给经分析后不同归类的相应投资者。同时,受限于投资账户信息分散、测评分析技术不足等情况,智能投顾对于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投资特点的刻画仍多为采用问卷的方式。从这些角度来看,目前的智能投顾尚还不能够完全达到人工投顾的水平,一些投资者的潜在需求需要个性化的沟通才能发掘,而智能投顾与投资者的交互较为简单。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

#p#分页标题#e#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数据,2011-2016年我国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至2347亿元,互联联网渠道保费规模提升了69倍,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由2013年的1.7%增长至9.3%,成为拉动保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2017年年底,国内保险行业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131家。

Fintech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报告(上)

图7  互联网保险发展历史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财经

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一大批非保险企业“跨界”“搅局”,专门的互联网保险公司陆续成立。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联合中国平安布局互联网保险市场,联合成立了众安保险;百度、高瓴资本和安联保险三方联合成立了百安保险;泰康在线、易安财险、安心财险等互联网保险公司陆续成立。

随着2016年互联网保险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互联网保险的业务始现下滑趋势,保费收入规模的增长速度急剧放缓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收缩。2017年全国互联网保险保费总收入达到1835亿元,较上年保费收入2347亿元减少512亿元,同比减少约21.8%。2017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占保险业保费总收入36581亿元的比重为5.0%,自2015年开始保费互联网渗透率持续下降,已经从2015年的9.2%降至2016年的7.6%,至2017年的5.0%。2017年,互联网财产险和互联网人身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93.49亿元和1383.2亿元,在互联网保险保费总收入中占比分别是26.29%和73.71%。可以看出,互联网人身险保费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受到保险科技(InsurTech)概念的推动,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投资热度相较于其他互联网金融行业子类仍保持较高的程度。尽管较多创业公司仍然处于融资早期,但是其估值和融资金额都较大。同时,国内首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于2016年6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并于9月29日挂牌交易,成为首家上市的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此利好也进一步刺激了行业热度。

随着科技融合的加深,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保险企业运营效率将会继续大幅提升、运营成本也将继续下降。利用技术能够对风险有深刻的掌握,提升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进一步降低保险产品的价格。此外,对于投保的金融消费者而言,保险产品也将更为透明,更契合投保人的保障需求。总的来看,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空间与潜力还很大,未来市场将持续扩大。

更多阅读:

CAMIA:2018年马来西亚金融科技报告

CAMIA:fintech调查马来西亚5大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报告

Fintech价值链及创业机会

2005-2016年美国金融科技(Fintech)领域IPO分析–信息图

中国FinTech崛起:重塑金融服务业(199it

从五个维度看透FinTech产业16个领域和1885个创业公司

穆迪:Fintech正在改变竞争格局但它们未必能取代银行的中心地位(199it)

从支付、投资、融资三个维度理解互联网金融

中国当今104家风投互联网金融投资案例分析报告

Salesforce:2017金融服务营销趋势报告

谁革马云的命:2015互联网金融10大颠覆入口揭秘

原工行行长:互联网金融难颠覆一切

CB Insights:2016未来五年金融服务行业的格局展望报告(199it)

世界经济论坛:2015金融服务未来报告(199it)

P2P从业者:不求牌照,求监管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