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投入美团怀抱三个多月后的摩拜首次召开发布会。在发布会现场,摩拜副总裁李玉贤宣布,7月5日起,摩拜单车扫码入口登陆美团App首页,并在全国范围内无门槛免押。
摩拜此举,无疑是在动荡不平的共享单车行业里又投下一颗石头,搅动行业格局。另一头,ofo小黄车、哈罗单车近期也动作频频。
经历了行业的残酷洗牌,仅剩的这几大共享单车巨头颇有点“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意味,大家都纷纷加快自己的步伐,各出奇招,互相“拼杀”,最终谁能笑到最后仍是未知。
坚持独立发展的ofo
据艾媒网了解,今年3月初,ofo获得了阿里领投,蚂蚁金服等跟投的8.66亿美元的E2-1轮融资。4月底,有媒体称滴滴正在推进收购ofo的谈判。对此,ofo在官方微博作出声明回应,称该消息并不属实。ofo将在众多投资方的支持下,保持长期独立发展。
而4月3日晚间,摩拜召开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美团收购案。知情人士称,美团将以35%的美团股权、65%的现金收购摩拜单车,其中3.2亿美元作为未来流动性补充,A、B轮投资人及创始团队以7.5亿美元现金出局。
6月1日,永安行的公告披露,哈罗单车获得蚂蚁金服领投的20.6亿元全新一轮融资。
摩拜投入美团怀抱,蚂蚁金服持续押注哈罗单车,意味着背后都有大笔的资金支持。而ofo一直想独立发展,但在共享单车还未有造血能力的时候,没有融资进账就意味着会缺钱。因此ofo开始加强自身造血能力,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动作:
7月2日,ofo宣布在其共享单车APP上线一项全新功能:看看。就像其名字一样,"看看"就是个内容资讯平台,即新闻信息聚合功能模块,包括看点、发现、图片、视频、体育、财经、社会、科普、读报等多个频道。
对此,ofo的解释是,ofo拥有大量的用户,是现成的流量入口,而从出行工具衍生出资讯平台,可以为ofo的商业化发展带来新的可能。当时有声音称,ofo跨界试水资讯feed流,或许为商业化变现带来新的可能。
继全面取消免押金服务、上线“看看”信息流之后,ofo小黄车又在APP内上线了一款名为“天使的蛋生”养成类小游戏。艾媒网获悉,ofo方面表示,小游戏是公司自研产品,目前还在内测中。该游戏通过收集能量进行孵蛋,用户可以通过骑行小黄车和购买月卡获取能量,完成养成任务。不过,小游戏并不像外界所猜测那样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活跃用户增加用户粘性。
6月19日,针对网友爆料的收费变化,ofo回复称,公司正在测试多种计费方式,在测试的价格方案中,价格与骑行时间挂钩,相当一部分用户收费可能少于1元。目前公司在个别地区测试不同的计价方案,仅有0.5%的用户受到影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计价方式没有变化。
6月15日,ofo正式取消25座城市的支付宝信用免押政策。ofo表示,信用免押金城市用户,可购买95元“福利包”,享受全国免押金骑行服务。或可直接缴纳199元押金使用ofo。其中,95元为账户余额,可用于购买月卡,骑行付费等,不可退。
6月初,ofo宣布已于两月前成立B2B事业部,业务涵盖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和企业绿卡。目前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同时ofo宣布在国内100余座城市也已实现盈利。
在ofo三周年庆上,ofo创始人兼CEO戴威也阐述了公司整个商业化的战略布局:ofo未来将通过B2B、金融、本地生活等多元化商业布局获得盈利。
除了打造自己的造血能力外,ofo也在尽可能的节省开支。6月27日,ofo相关负责人透露,ofo通过一系列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优化共享单车从线上到线下的运营方式,目前每辆小黄车综合运营成本已从此前的1.2元/天降至0.2元/天。
摩拜的反击
艾媒网获悉,在被收购的这段时间,摩拜的动作很少,很多人也很关心美团将与摩拜产生什么样的合作。但7月5日,摩拜宣布,摩拜单车扫码入口登陆美团App首页,与美团提供的 “美食”、“外卖”等主流服务同级。并且摩拜将在全国范围内无门槛免押,并且号召全行业加入无门槛免押的行列。
这样一来,摩拜免押成了行业里第一家真正免押的共享单车公司。这对于行业里的竞争对手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压力。
除了解决用户1-2公里的出行问题外,摩拜也想布局更广泛的交通服务。摩拜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共享出行产品——摩拜助力车。该款助力车致力于解决用户3-5公里的出行问题,提高出行效率。
#p#分页标题#e#据介绍,摩拜助力车时速可达到20km,采用了与特斯拉相同的电芯,来保证电助力的安全和续航。同时,每辆摩拜助力车都智能联网,可以通过后台实时监控车辆的健康状况。
对于这款新车,摩拜创始人兼CEO胡玮炜表示:“摩拜助力车兼顾了出行效率和环境效益。中短途的出行刚需目前还远远未达到满足。在欧洲和日本,人们已经普遍使这种用电作为混合动力的单车。我们认真研究了国家对于电动助力单车的规范和规划,为摩拜助力车设计了全新的硬件和软件。希望它成为大交通时代,一个高效优质的选择。”
哈罗的努力追赶
在ofo、摩拜这两家共享单车巨头不断战斗的同时,哈罗单车也在努力地“出招”,企图追赶领投企业,分一杯羹。
今年3月,哈罗单车宣布推行“全国信用免押”模式。5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在课堂中提到了哈罗单车的案例,“哈罗单车在一年半内逆袭摩拜和ofo,日订单总量超过前两者之总和”。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当然,更多的是质疑。
对此,哈罗单车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李开逐7月4日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哈罗单车流量来自APP、支付宝渠道,任意一个渠道的订单量,可相当于任意一个竞争对手全渠道的订单量。”
根据哈罗单车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20日,哈罗单车已进入280多个城市,投放单车约700万辆,日均订单量约2400万,注册用户约1.9亿人。
共享单车的困局是否能破?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监测报告》,2017年是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用户增长最为迅猛的一年,增长率达到了632.1%。随后,增长率将减缓至14.6%,共享单车的用户规模在2018年将达到2.35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18年,共享单车用户规模的增速趋于稳定,这意味着共享单车行业将进入成熟期。
其中,艾媒北极星系统(bjx.iimedia.cn)实时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5月,ofo移动端应用以2937.7万人的活跃人数位居榜首,摩拜单车以2526.6万人紧随其后,位列第三的哈罗单车活跃人数为529.1万人,与两大共享单车品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此外,ofo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占据优势且渗透率高,其中ofo的日均活跃用户数为726.7万,摩拜的为618.1万,而哈罗单车的则落后较多,为11.43万;三者的渗透率分别为0.87%、0.74%和0.01%。
而对于ofo近期上线的“看看”信息流服务,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信息流能不能做成功与APP是否属于工具类应用没有必然联系,关键在于ofo能否摸清用户需求。
此外,据北京晚报报道,相关规定指出,北京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共享自行车。截至今年4月底,在北京市投放运营的有3家企业,主要是小密电单车、芒果电单车、7号电单车,他们的共享电动自行车由原来的2万余辆减少至1000辆左右。
对这1000辆共享电动自行车,市交通委又于近期约谈了3家企业,要求限期全部收回,3家企业也将收回这1000辆共享电动自行车。
这说明,摩拜助力车能不能顺利投放,还是一个问题。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共享单车行业的格局即ofo和摩拜两强已经稳定。但共享单车是一个烧钱的行业,此前有源源不断的巨额资金被投进去,但成效细微;而且共享单车的模式单一,紧靠用户押金、骑行费用难以实现盈利。如今,各共享单车企业纷纷取消押金,在整个行业烧钱输血过多,盈利能力有限,造血能力不足的时候,免押显然极为考验其接下来的盈利模式如何维持,它不仅救不了共享单车的病,而且还可能加剧整个行业的危机。
因此,艾媒咨询分析师建议,在未来的发展阶段,各共享单车品牌需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探索更多商业化盈利模式,打造自身品牌,提升服务质量,才可能谋求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一切或为资本市场的一场角逐游戏
风口之下,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融资无果后又以迅雷之势倒下。
#p#分页标题#e#2017年6月份开始,悟空单车宣布停止运营,紧接着包括 3Vbike、町町单车、酷奇单车等在内的“共享单车”平台,先后被曝出遭遇资金链断裂、押金难退等问题,而更多的“共享单车”平台在没成名前,就已“出师未捷身先死”。
在进入第四季度后,就连二线“共享单车”平台的代表小蓝单车、小鸣单车等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押金难退、运营维艰等经营不善状况。而ofo、摩拜和哈罗单车也频频曝出负面新闻。
哈罗单车与永安行去年10月的合并,成为中国共享单车合并第一案,而永安行本身就是阿里阵营的一员。去年12月和今年4月,蚂蚁金服又先后两次掷重金投资哈罗单车,给哈罗单车烙上了更加浓重的阿里烙印。
而ofo在与以前的股东滴滴合作出现不愉快后,也转而投向阿里。摩拜则在获得腾讯多次投资后,以卖身美团的形式坚定地站进其背后的腾讯阵营。
因此,有观点认为,ofo、摩拜和哈罗单车三强争夺的背后,实际上是互联网大佬们势力的较量,因为它们受腾讯阿里两大巨头控制与影响越来越大。一切可能只是资本市场相互追逐的一场游戏而已,而作为终端使用者的用户,可能也是资本市场一片等待被收割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