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独家专访OYO中国区CFO李维:为扩张速度,我们可牺牲佣金

在巨大的争议声中,过去一年在国内极速攻城略地的酒店品牌OYO迎来了第一次续约考。

2013年成立于印度的 OYO已发展成为印度最大的连锁酒店集团,其投资者阵容囊括了软银、红杉资本、光速创投、华住集团等。

2017年10月,OYO中国第一家酒店在深圳开业,正式登陆中国市场。根据不久前OYO酒店合伙人兼COO施振康透露的数据,截至四月中旬,OYO中国现有渠道房间数40万,共有8000多家酒店。不到两年时间,OYO已经跻身中国酒店集团排行榜前五名。在疯狂的开店速度和资本之外,围绕它的争议与质疑也从未停歇。

独家专访OYO中国区CFO李维:为扩张速度,我们可牺牲佣金

今年上半年,有关OYO并未提高酒店入住率、运营能力不足的消息层出不穷,来自签约酒店业主们的抱怨揭开了高速背后的不足;而其惩罚贪腐员工内部信息的流出,也暴露了这家年轻公司在管理上的漏洞。

一段时间以来,OYO就身处这样的舆论风暴中,面对质疑,OYO选择公布数据。

近日,最早加入OYO中国的高管OYO酒店合伙人兼CFO李维独家披露了OYO的最新运营状况,其中即包括最受外界关注的续约率。根据李维披露的数据,OYO的速度依然十分惊人——到今年4月底,其在中国拥有的酒店房间数已经超过45万,签约酒店即将突破一万家;续约率方面,去年4、5月份第一批大规模签约的酒店,在一年合约期满之际,续约率达到95%左右。

但是数据并不能回答所有问题:OYO真的能够为签约酒店带去价值吗?如果OYO并没有真正满足第一批吃螃蟹的酒店老板们,它是否会失去中小酒店们的信任?如果失去信任,那么OYO的故事还能继续讲下去吗?

对于这些疑问,李维承认,OYO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其后台能力出现差距,但速度仍是OYO坚持的重要策略之一。尽管现在已经拥有了45万个房间,但这仍旧只占中国整体酒店行业的1%,OYO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而在OYO的中国战事中,OYO独特的本土化策略将充分发挥本土管理团队的作用。

在位于上海五角场的OYO总部,透明落地玻璃墙围住的会议室内,年轻的OYO员工们正在复盘不同城市的运营状况;团队在迅速扩张,刚租下的写字楼来不及规划安排,新入职的团队只好自己寻找空闲工位安顿下来。

无论是团队内部搭建和管理,还是线下签约酒店和运营,OYO的做法就像一列还未造好就已经在高速奔驰的火车。资本的注入为这列尚未完工的火车储备了足够燃料,但要想跑的更远,OYO要做的绝不止往发动机里加燃料。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