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陈小华:快狗打车要从B端走向C端 不排除推拉人业务

新浪科技讯 9月12日凌晨消息,快狗打车近日举行战略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从58速运更名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快狗打车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小华在接受新浪科技媒体采访时表示,更名为快狗打车,实际上也是战略上从B端拓展至C端的需要。他还表示,未来的城市出行将只有拉货和拉人两种分类,但除了拉货业务之外,快狗打车未来甚至不排除推出拉人业务。

同时,陈小华透露,快狗打车目前仍然没有考虑盈利问题。“我们还处于早期,至少一年会亏个两三亿美元。”他说,“要挣钱很容易,但所有O2O公司没有小战争,都是太平洋战争,从快狗打车诞生起,我就想着至少有十年的耐心去做。”

更名增加3倍下载量 省了一两亿广告费

去年8月,58到家宣布旗下速运业务与东南亚同城货运及物流平台快狗速运(“GOGOVAN”)达成合并,新公司将继续沿用GOGOVAN作为英文品牌,及58速运为中文品牌。不过今年8月,58速运突然宣布统一更名为快狗打车,这在司机和媒体中引发讨论。

陈小华在会上透露,此次品牌更名已筹备半年之久,而快狗打车也是从数百个品牌名称中挑选出来,新品牌名关乎品牌全新战略定位,是经过反复调研之后深思熟虑的重大决定。

针对外界的质疑,陈小华用一组数据作为回应:多1亿人知道,引发了上百家媒体关注,新增了3倍下载量。“所以我们这次的更名无疑是成功的,至少帮我们省了1-2亿广告费”,陈小华说。在他看来,司机会比较务实,改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司机要多接单。“品牌是你赋予它含义,尊不尊敬客户,最终体现在你的客户体验上,货主只要下个单立马能有车来,服务得很好,司机每天能接到单他就会很认同你。”

此次更名的操盘方特劳特(中国)合伙人陈逸伦也分享了快狗打车背后的更名逻辑与战略定位。陈逸伦表示,快狗打车定位是一个城市货运平台,要让用户快速认知和接受这种价值,就必须要借助用户心智中对打车的已有认知,将打车重新定义为两种:拉人和拉货。这样快狗打车就能迅速被人知道并记住。

  从B端走向C端 不排除推拉人业务

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陈小华进一步解释了快狗打车更名背后的定位和战略变化。

他表示,在更名之前,实际上58速运的定位并没有那么清晰,界定为搬家公司、拉货公司似乎都不太准确。同时58速运名字本身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用户看到58速运的广告记住的不是58速运,而是58同城。而改名为快狗打车后,就是定位为拉货的在线打车品牌。“改完名以后,再也不会有人问快狗打车和顺丰、闪送、货拉拉、四通有什么区别。”

陈小华并不认同外界将快狗打车界定为物流公司。“我们去年就说不想成为一家物流公司,物流是个红海,哪家物流公司不是做了十几年、招了十几万人、买几万辆车。”陈小华说,自己当时就和团队说,如果58速运变成物流公司会是个灾难,不如从红海的物流进入蓝海,比如用户自己搬不了的,公共交通不让运输的,私家车放不下的,快递企业做不了的,这些在城市中总会有需求。

58速运此前也以B端用户为主,而此次更名后,B端业务只成为快狗打车的一个事业部,整体业务将拓展至C端,“我们的市场相当于从原来的1迈向了100”,陈小华说,他给快狗打车定下的目标是,未来城市里只有两种打车平台:一种拉人,一种拉货。而快狗打车的战略是要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

陈小华表示,快狗打车的模式与滴滴非常相似,但客单价却比滴滴专车还要高出几倍。他甚至举例称,假如快狗打车拿到了网约车牌照,不排除推出拉人业务。“比如下暴雨,快狗打车有可能推出让用户打依维柯,但要求必须三个人打,分享到朋友圈,三个朋友同时打就可以用一辆依维柯把拉走,但前提是,我必须合法合规拿到网约车牌照。”他还强调,即使推出拉人业务,也将只是一个拉货的补充,不会成为主要业务。

 暂不考虑盈利 做好十年投入准备

今年7月,快狗打车(当时还名为58速运)宣布完成新一期2.5亿美元融资。这也意味着其已经成为一家独立公司,拥有了自己的财务、人力、PR等人员。陈小华认为这一定程度上也解除了对快狗打车发展的束缚。

他提到,目前快狗打车并没有考虑盈利问题,“现在还是以司机和客户为中心,先把规模做大,所以投入很大,这个领域发展一年就得亏两三亿美元。”不过他强调,要想盈利也有很多方式,比如像滴滴一样抽取佣金,或者涉足金融、货车后市场等业务。

#p#分页标题#e#

同时,他认为评价一个公司也不应该单纯的从是否盈利的角度来衡量。“当年外界也曾调侃京东不挣钱,阿里不挣钱,亚马逊不挣钱。评价一个公司的关键是价值,快狗打车相比中国任何物流公司运力都大,司机都多。平台是有能量的,不应该只看收入和利润。”

陈小华还认为,O2O注定是一个需要耐心的市场。58到家在前几年的O2O潮水褪去后,仍然能够活下来,并孵化出快狗打车这类的新业务,就是成功。

“O2O里没有小战争,都是太平洋战争,如果地面管几千人,没有亏几亿美元的决心,没有做十年的决心那就不要来。”陈小华说,而互联网金融、共享单车、区块链等这类快速崛起的风口,涨得快必然也跌得快。“那些所谓成立三年就上市创造奇迹的公司,现在股价不知道跌到哪里去了。”(张俊)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