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成脱发产品消费大军
前段时间,第一财经联合天猫新势界发布《2019“防脱一族”消费洞察报告》。报告显示,近三年线上防脱发产品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人数增速达40%,显著高于整体个护产品增速。
生活中,不少年轻人调侃自己的头发越来越少了。
举个例子,以贵著称的戴森,去年秋天推出了一款3000多元的自动卷发棒,而有网友就调侃“我缺的不是钱,而是头发”“我需要的不是卷发棒,而是生发棒”。
不管这届年轻人是不是真的脱发更严重,但他们防脱发的意识与热情堪称前无古人。
他们一边熬夜脱发,一边为各种养发产品买单,90后对防脱相关话题的关注度超过了80后,逐渐成为防脱消费的“主力军”。
线上防脱产品消费占比合计超过40%。而本应该与脱发做强烈斗争的”老年人”——80前们,消费却只占21%。
“脱发”衍生出诸多“吸金”产品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显示,我国的脱发人群已经超过2.5亿,也正因为有着这么庞大的基础,这几年,市场上衍生出很多与”脱发”相关的产品。
各种标榜着防脱发的生姜类、无硅油类洗护产品在超市货柜上大行其道,从便宜的19块9的生姜防脱洗发水到价格高昂的韩国原装护发洗发水。
除了常见的防脱洗发水、外用生发液以及口服药物外,市场上一些物理性的脱发产品也成了热销。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一些售价高达六七千的防脱发电子设备照样有人埋单。
去年双11当天,一个卖植发产品的旗舰店成交额更是突破了1141万元,成为阿里健康行业黑马植发类项目。
除此之外,不少美容机构也纷纷打出植发服务,费用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对于“脱发”,我还有机会吗?
为保住“头顶大事”,脱发焦虑确实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卖家而言,又何尝不是呢?为了订单量也要掉光头发了。
当下,买家求“不脱”产品的需求如此大,那么,商家们能否借这一风口成为飞起来的猪呢?
未必不可以。
以下的方向,你看看有参考价值不
一、假发
有“脱发星人”表示,自己的发量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程度,防脱洗发水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他们会更关注假发产品。
说到假发产业,其实在早几年就已经很兴旺。有数据显示,在某电商平台上,每2秒就有一顶假发被买走,假发类产品年销量额高达数十亿元。可见,市场需求是相当旺盛。
另外,也有商家表示,中国假发深受海外追捧,平均售价100至300美元,最贵的能高达七八百美元。
二、防脱发产品
不少买家在苦恼脱发这件事上,虽然着急,但也会产生用药怕副作用、植发怕风险的心态。于是,很多人会纷纷把目光投向防脱产品,寄希望于通过洗护阻止脱发。
事实上,防脱产品的销量在近两年都在大幅提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加之新生代买家对于化工产品过量添加的抵触与不信任感,可以说,当下的市场,对于防脱用品的选择更侧重于健康、绿色、环保。
为此,商家们不要一味跟风,盲目选择爆款产品,安全、质量可靠才是第一位。
其实,不仅仅是防脱生发类产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发质健康问题,在养发护发这一大健康领域,相信很快又会衍生出更多不同的购买需求,如:防白发、防分叉、去油、去屑、滋润、柔顺、染烫修复等细分市场。
结 语
其实,每一个能火起来的产品必然有它的理由,例如汉服、AJ鞋等。
能不能看准商机,然后着手,是每一位卖家应该培养的素质。
往后,“脱发“”以及人们对发量的重视,会成为一个大趋势,至于商家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把它“变现”是一个核心问题。
但是,要记住,无论是瞄准防脱发产品,还是创造其他防脱技术,都应该站在买家的角度去考虑,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如果只想着花重金在宣传手段上,那产生的也许只有昙花一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