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挺惨,苹果发布了 " 浴霸三摄 ",被吐槽创新乏力;第二件就更惨了,全世界最大的打车平台—— Uber 宣布大裁员,连核心岗位的工程师都被裁掉了。
裁员的消息,猝不及防。因为,一般大公司进行大规模裁员前,一定会提前进行备案,这次 Uber 不仅没有备案,而且一口气砍掉了 435 名产品经理和工程师。
两个月前,Uber 的市场营销团队刚刚裁掉了 400 人。
比裁员更难看的是公司的市值。
上市前,市场预期1200 亿美金;
上市前一日,下调估值到 824 亿美金;
上市这天,跌没一半,只剩 697 亿美金;
今天,市值只有 ... 569.7 亿美金。
再多说一点吧。2019 年第二季度,Uber 的亏损超过 50 亿美元,创下迄今为止最大的单季亏损,这个亏损值已经接近瑞幸咖啡的市值。
几乎被中国遗忘的 Uber,噩梦终于来了。
在中国横扫一切
曾是滴滴最大的敌人
从一开始, Uber 的业务就建立在打破规则的基础上。
2010 年夏天,几辆车,少的可怜的职员,很小一笔启动资金,Uber 在旧金山正式成立。但它的模式太颠覆了——任何人只要输入信用卡信息,就再也用不着站在路边打车了。
再加上创始人卡拉尼克本身极强的性格,Uber 开启了怼天怼地的发展模式。
用卡拉尼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正在进行一场政治运动,候选人是 Uber ,对手是一个名叫出租车的混蛋。
如果没有代入感,我们就把重点拉回中国。
2014 年,Uber 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这时,它的估值已经超过 420 亿美元,是滴滴的 10 倍。
如果你还有点印象,当年 Uber 在中国是横扫一切的态势。
它不像任何一家过去的跨国互联网公司,水土不服,没有;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没有;不熟悉中国的用户,没有。Uber 甚至比中国公司更接地气,更有侵略性。
可以说,它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遇到过的最凶狠的外国对手。
很长一段时间,朋友之间聊天的话题都是 Uber 的到底怎么读,热度完全不输如今的 vlog 到底是 " 五老哥 " 还是 " 微老哥 "。
那时候的出行领域,每天都在打仗,每天都是一场混战。Uber 在中国大中城市的疯狂扩张之路,前期的策略非常简单粗暴:低价。
2015 年,人民优步拉响了 Uber 和滴滴正面竞争的号角,双方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补贴大战,圈里至今仍然流传着一些传说,在广州和北京西站的打车 APP 地推人员都是战士,他们用鲜血捍卫着自己的传单。
也有很多人受不了这样的战场纷纷退出,因为,血腥的地推同时意味着不计成本的高投入。Uber 全力进攻,完全不考虑盈利,只图速战速决。
你打 7 折,我就敢打 5 折,你发优惠券,我就直接送钱——那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甚至隔三差五就能享受免费叫车的待遇。
商场如战场,拳脚相加也不罕见,Uber 的市场份额一度增长到整个网约车市场约三分之一。直到 Uber 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前,它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都不逊于滴滴。
以至于很多中国员工到最后在 Uber 退出中国的最大感受就是:我在前线浴血拼杀,元帅在大营里投降了。
三大致命问题,
创始人被逼下课
Uber 是被滴滴打败的吗?
这样说显然太片面了,因为滴滴当年的做法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补贴最高的时候,一天就能烧进去几千万。
Uber 掉队的真正原因似乎是:那些不计成本扩张里,埋下的全都是致命伤。
致命问题一:安全毫无保障,Uber 司机屡次杀人
Uber 的流血式扩张,比起滴滴有过之而无不及。
#p#分页标题#e#2016 年 2 月 20 日,Uber 被爆出了丧心病狂的丑闻:美国密歇根州发生连环枪击案,Uber 司机贾森 · 达尔顿在 5 个小时内发动 3 轮枪击,疯狂扫射沿途的路人、售货员、儿童,最终造成 6 死 2 伤。
令人震惊的是,达尔顿行凶过程异常淡定,枪击间隙居然还在利用 Uber 接单拉活。(这是什么操作?)
这起枪击案在全美引发巨大恐慌,奥巴马亲自对事件表示谴责。
但真正激怒用户的是 Uber 傲慢的态度,事发之后,Uber 一再强调:反正我们做了背景调查,这个人是 " 没有犯罪记录的 "。
2018 年 4 月,美国 14 名受到 Uber 司机性侵或骚扰的女乘客,联名向 Uber 董事会发出公开信并提出诉讼。
紧接着,CNN 发出一份调查,发现至少有 103 位 Uber 司机在过去 4 年中被指控性侵或性虐乘客,这个数据还仅仅来自美国 20 个主要城市的警察报告。
这次 Uber 就更嚣张了,还没等性侵案进入司法程序,这些人就被 Uber 以私下和解的方式息事宁人,还要求受害人 " 签保密协定 "。致命问题二:管理混乱、性侵女员工
不仅外部一团糟,内部的管理又出了大问题。
2017 年 3 月,Uber 前员工在个人博客里怒发一篇文章,揭露了她在 Uber 工作期间受到的各种性骚扰,和性别歧视的故事。
比如入职的第一天就被自己的上司用私信约 PAO,而且她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其他的女工程师也大多都遭遇过性骚扰。文章一出,还没平息下来的 #Delete Uber# 活动立马迎来了第二个高潮,Uber 在美国民众中的印象,彻底从独角兽变成了禽兽。
致命问题三:实施地狱计划,恶性排挤对手
这时候的 Uber 如果能停下来认真想想如何挽救丢掉的用户,或许还不会太糟,但 Uber 做了一个吃相非常难看的决定。
这几年,Uber 的另一个对手 Lyft 横空出世,为了打压对手,Uber 开始监控专车司机,这个项目的代号就叫——地狱计划。
Uber 利用了 Lyft 移动软件的一个漏洞,可以观察某个 Lyft 司机的移动轨迹。Uber 将会把这些轨迹数据和旗下专车司机数据库进行对比,从而调查出哪些 Uber 司机同时 " 脚踩两只船 "。Uber 将会给同时为对手承接业务的 Uber 司机,发出更多的 Uber 订单,从而阻止他为 Lyft 接单。
于是 Uber 就从友商手里抢了大量的司机资源。
成立 9 年,没赚过一分钱,
但这并不是个例
Uber 的至暗时刻发生在 2017 年 6 月 11 号。
这天 Uber 董事会在长达 6 小时的讨论后,一致决定:安排创始人兼 CEO 离开公司进行休假。
10 天后,卡拉尼克在公众指责与业内诟病中,辞去 CEO 之位。
CEO 可以换,但 Uber 到现在都没解决的问题是——都成立 9 年了,还没赚过一分钱。可以说,Uber 就是烧钱换市场份额的互联网模式的终极代表。
一方面,Uber 为全球 63 个国家 700 个城市提供打车、送餐等业务。到 2018 年 9 月,Uber 已经达成了第 100 亿次出行。
数据确实厉害,亏的也确实狠。
数据的代价就是,截止 2018 年末,Uber 已经陆续累计 " 烧掉 " 了大约 107 亿美元,亏损金额从 2014 年的 6 亿美元扩大到 30 亿美元。
表面上看,Uber 以模式创新和技术取得了颠覆性的胜利,但在扩张的过程中,Uber 在大部分市场击败出租车其实靠的还是最简单的低价策略。但一遇到同样烧钱不眨眼的对手,Uber 就顶不住了,在中国输给滴滴,在东南亚输给 Grab,在俄罗斯输给 Yanex 。
结 语:
Uber 的噩梦,也是网约车共同的尴尬。
如果说几年前各大网约车平台的共同点是疯狂的补贴,如今的共同结局就是持续的亏损。
Uber 亏损 370 亿元;Lyft 亏损 42 亿元;今年 2 月,滴滴披露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亏损了 109 亿元。
互联网创业的上半场崇尚唯快不破,靠融资维持运营,以利润换用户,再用流量换取新的融资,空心地带积累了各种隐患。
到了下半场,就是一个集体补课和还债的过程。
Uber 的噩梦来了,滴滴 109 亿的坑,能填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