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买家收到次品,平台却喊冤,这是什么剧情?

前几日,电商平台某宁售出了一台iPhone X。买家用了两个月后,发现手机问题不断。于是,买家找到苹果公司进行官方检测,得到回复:该机为翻新机。


这事迅速在网上炸开了锅。


这事的蹊跷在于——


其一,这家电商平台经营多年,有固定用户群体,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居然也售假,买家以后还敢相信谁?


其二,很多人表示自己也买过有问题的翻新机,却并非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


消费者维权到底有多难,去年引发轩然大波的腰枕事件了解一下——


去年,知名女作家六六写过一篇炮轰某电商平台的雄文,起因是她的师姐在该电商平台的全球购频道买美国Comfort U 护腰枕,收到的却是Contour U 护腰枕,活脱脱一出现代版“狸猫换太子”。


六六的师姐第一时间找商家维权,商家却回应:发错货了。顺便也拒绝了假一赔十的诉求。师姐无奈投诉客服,却遭遇神操作——她投诉的是公号51162的客服,居然是51162自己处理了这起投诉!


后来,师姐打北京的维权电话12345投诉,回应却是,买家是在全球购买的货,和该电商平台不是同一家公司,巧的是,那家公司是在香港注册的,中国大陆管不了,要投诉,只能去香港找司法部门打官司。天了噜,谁会为了千把块钱,那么较真和折腾?最后,事情还是通过六六曝了光,才算得到解决。


但并非每人身边都有六六这样的大咖朋友。所以,这次某宁翻新机事件一出,上过当的不少买家,都感同身受,也借机发泄了自己的不满。


其实,像腰枕这样的产品,真假显而易见。但手机这样的高新科技产品,很多人很难肉眼判断真假。


所以,手机造假更加肆无忌惮。不管多大的平台,假货不要太多哦。尽管这事之后,某宁平台义正言辞地坚称自己没假货,进货渠道正规,但还是给该买家退货退款了。


以iPhone为例,苹果的出货渠道和价格都严格管控。随便在某宝搜索,都能找到远低于官网价格的手机。这部分低价货,除了少数是囤货销库存,大多都是翻新机。


那翻新机是假货吗?


这个标准太模糊了——苹果官方也会卖翻新机,但人家会明白告诉你,这是翻新机,价格也有相应折扣,并且经过官方的修复和处理,官方的翻新机除了出厂时间久,其余和新机无异。


但各大电商平台上的翻新机则不同,这些商家似乎都心存侥幸,能骗一个是一个。


要真是这样,那这事儿味道就变了。

买家收到次品,平台却喊冤,这是什么剧情?



目前,iPhone已经发展到XS版本,此前发布的多款手机如今都能低价买到。


这些低价手机有效满足了诸多低消费人群拥有苹果的愿望,所以,早年的山寨手机淡出了市场——2012年前后,iPhone在国内还算是奢侈品。某宝上大量存在的仅售五六百元的山寨机,窝点就在深圳华强北。这些山寨机除了在某宝明码标价销售,也在四五线小城市的电视台做电视导购,专骗乡村老人,以邮局电汇和快递的方式进行交易。


以上是中国式假货当年横行的方式。如今,这些方式不复存在,又冒出了翻新机。


其实,次品或仿品并不可怕——如果你公然承认、明码标价,买卖双方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最可怕的是,某些大平台将正品和仿品混在一起出货,以次充好,那就是欺诈了。


假货从哪儿来?


除了手机,其他非标品也是假货重灾区,在电商平台上鱼龙混杂,就算买家自带火眼金睛,也难逃被骗。


如果是非标品,大多数都是卖家自己卖自家的品牌,自己设计和生产,这种商品的正品和仿品也不好区分。旗舰店成本高,卖仿品并不划算。但其他的专卖店和代理店等,却经常混着卖,买家根本区分不出来。


买家选择你,大多数都是相信你这个店,但是你却选择欺骗。这就太让人心寒了。

买家收到次品,平台却喊冤,这是什么剧情?


说完买家的痛,也该说说卖家的苦了。


国人一向擅长斗智斗勇,可以让买家在和卖家掰手腕这事上扳回一城的,要数“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漏洞。


#p#分页标题#e#

这条规则,是电商良性发展至今的根本,也是当初电商打开市场最重要的奠基石。但是,有些坏心的买家也会利用这条规则,用仿品退货。真遇到这事,大多数卖家也只能选择吃哑巴亏。


因为下单之后的发货,很少有卖家能做到发货全程每个包裹都录像,就算有视频为证,货品送到买家手里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和距离,中间变数太多。真要和买家深究,付出成本最大的必然是卖家。


就算是太明显的仿品,真要硬怼,卖家也很吃亏的。


除了仿品,别人用过再退货的正品,卖家再卖给你,作为买家,你说这算不算二手货?


其实都说不清楚。


但话说回来,这样的买家占比还是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假货伤害了谁?


假货、仿品、以次充好、二次销售等新闻频繁爆出,某宁的iPhone X翻新机事件引起大家热议,就足以说明,受害者不在少数。


时间一长,买家心里就形成了刻板认知:真真假假,分不清楚,我只能先怀疑。少部分人的售假行为,伤害的,其实是买家对市场的信任度。

买家收到次品,平台却喊冤,这是什么剧情?


站在这条信任裂缝另一边的则是卖家。


卖家在经营过程中,想要修复这条信任裂缝,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这就加大了行业的运营成本。


所以,要让市场回归本原,大家都诚信经营,守正出奇才是正道。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