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全球网约车混战,一家更比一家愁?

纵观全球网约车市场,尽管某些公司的商业模式被质疑、负面新闻缠身、上市之路遇阻,好不容易上市却马上跌破发行价。随着更多玩家入场,激烈交锋还在持续。不过,大家对共享经济模式的耐心还能有多久呢?

全球网约车混战,一家更比一家愁?

Uber VS Lyft:忙于上市,抢着破发

经过不懈的努力,Lyft成功抢先最大对手一步,于3月29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但作为今年众多在美国证券市场挂牌的高估值科技初创公司中打头阵的选手,Lyft没能给大家开一个好头,短暂暴涨之后随即破发,市值跌破200亿美元。

一个多月后,蓄势待发的Uber终于在5月11日上市,却遭遇开盘即破发。开盘价 42 美元,低于每股 45 美元的发行价,并在盘后继续下跌了近 8%,彼时市值不到 700 亿美元。要知道Uber发行价定价本来已经在指导区间 44-50 美元的下限,预计市值为 824 亿美元,远低于早期 1200 亿美元的 IPO 估值。为此,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甚至还给给员工发信,称Uber上市后股价表现不如预期,并表示公司资金充足,市场情绪最终将改善,股价也将上涨。

看来,尽管Lyft和Uber你追我赶地抢着上市,但二者的情况都不太乐观。究其原因无非是受到美国股市整体影响、投资者信心减弱、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被怀疑等等。Lyft甚至受到股东起诉,被指虚假和误导性陈述夸大了公司股价,投资者在股价下跌时蒙受了损失。

如果能让客户看到长期投资的收益提升可能,则初期营销导致的高额亏损就是值得的。虽然科技公司穷尽所能想要粉饰财务困难,可是初创公司一旦上市,就必须对基于非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财务用语做出解释,披露它们与传统会计标准有何不同,再也不能只使用能够美化财务报表数字的指标。

滴滴蛰伏,后来者趁机入场

去年无限期下线的滴滴顺风车业务仍然在安全整改中,暂无具体上线时间。滴滴自身的困境难以解决,嘀嗒、哈啰等对手,却纷纷抢占滴滴顺风车下线后的市场。据悉,对于整体亏损的滴滴而言,顺风车在下线前是唯一实现规模盈利的业务线。虽然在订单量上只占滴滴总订单的十分之一,但不需要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仅靠服务费便能实现盈利,换了谁不想尽快恢复这项躺赚的业务呢?

网约车市场经历过平台混战之后曾获得短暂平静,滴滴稳站网约车第一梯队,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等分流第二梯队,但近来接二连三的变动正在将国内局势变得更加莫测。

5月初,腾讯注册“腾讯出行”、“腾讯打车”等网约车相关商标,引起市场震动,人们纷纷猜测巨头腾讯也要杀入网约车战局。5月8日,阿里系的永安行称其已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在共享出行领域更进一步。对此,市场反馈也颇为积极,公告发出的两天内,永安行股价持续上涨。腾讯和阿里在共享经济中的较量,远远没有结束。

5月13日,有消息称,小鹏汽车已经成立出行部门,从事直营类网约车服务,并已经取得广州市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很快将投入公开营运。5月16日,与小鹏汽车关系密切的移动出行平台“有鹏出行”宣布正式上线,首个登陆城市为广州。

也就是说,继上汽、吉利、广汽等车企巨头推出网约车业务后,更多车企意图通过布局出行,率先占领这条赛道。多家传统厂商已经逐渐将自身从单纯的汽车制造商,向制造后的运营服务商做出身份转变,投入大量精力和物力,或将引发新一轮混战。据透露,小鹏汽车的网约车业务将采用与曹操出行、首汽约车一样的B2C运营模式,首批投放车型为该公司首款量产车型小鹏G3。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车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驾驶的发展,布局网约车也将成为车企收集路况数据和车辆数据的途径之一。近日,又有媒体发现吉利与戴姆勒合资成立蔚星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7亿元,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由此看来,未来定制化场景也会越来越多。

不过,作为网约车企业,无论是已经尝到忽视安全问题的苦头的滴滴,还是刚刚入局的公司,都应该在使用前提醒用户可能的安全风险,并加大在产品改进方案和安全策略上的资源投入,积极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

不知道在中国的众多网约车玩家中,谁能趟过这浑水,率先IPO。

东南亚猛兽还是困兽?

Grab在收购了Uber的本地业务后,成为东南亚最大网约车企业,并在8个国家、235个城市开展业务。Grab已经融资了约88亿美元,目前估值达到140亿美元。Go-Jek 2015年从推出摩托车出租车起步,如今已扩展到出租车、私家车等领域。2019年2月初,有消息称Go-Jek又完成9.2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95亿美元。

#p#分页标题#e#

这两家独角兽公司,在东南亚进行旷日持久的价格战的同时,还要面对监管、罚款、罢工和各种官司,以及很多互联网公司无法有效渗透差别巨大的东南亚各国市场的难题。

虽然Go-Jek目前来看是Grab最大的竞争对手,但Grab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是来自于Go-Jek,二者都要面对这一地区其他出行创业公司,和来自监管机构并不温柔的注视。2018年早些时候,Uber 将其东南亚业务出售给 Grab,此后,越南的税务部门就一直要求 Grab 替 Uber 补缴总计291万美元的税金和逃税罚款。

作为一个典型的印尼本土独角兽,Go-Jek的区域扩张一直都备受关注。Go-Jek目前已经进入三个国家,计划中的菲律宾还在等待监管批准,今年该国相关部门已经两次拒绝Go-Jek开展网约车业务的申请。但是,从Go-Jek今年初不惜通过7,200万美元完成对菲律宾当地金融科技企业Coins.ph的收购,可以看出其并不打算轻易放弃。

全球网约车混战,一家更比一家愁?

在东南亚与Grab和Go-Jek竞争的网约车创业公司

小型玩家和巨头正面交锋?

纵观全球,除了几家大家熟知的,还有一些经营模式类似且受到资本关注、但大家比较陌生的企业,比如Cabify、Bolt、Gett 等都是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独角兽。

Gett是一家位于以色列的网约车初创企业,专注于商务市场,目前的业务开放国家有以色列、英国、俄罗斯和美国(纽约),5月份刚刚以15亿美元的估值,以债务和股权的形式获得2亿美元融资,还打算在伦敦或纽约IPO。与Uber形成鲜明对比,Gett为伦敦传统的黑色出租车司机提供服务,他们可以在App中接单,这是对传统街边打车的补充。

2月份,Cabify获得美洲开发银行7000万美金的债务融资,它是一家总部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共享出行创业公司,也是滴滴和Uber在巴西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Cabify在2018年1月完成E轮1.6亿美元的融资之时,估值就达到了14亿美元。

法国创业公司Heetch是一家颇有野心的公司,它想要在Uber占优的欧洲拼车服务市场争夺第二席位。据悉,Heetch在2017年9月、2018年1月和2019年5月分别融资1200万美元、2000万美元和3800万美元。目前Heetch已经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典和摩洛哥等5个国家的10个城市展开了业务。

1月份,韩国最大的汽车共享企业SoCar从四家风投公司获得的500亿韩元(约合4,400万美元)。并表示将用这笔资金发展其手机服务平台。SoCar在四轮融资中获得的资金总额达到1.741亿美元。

虽然它们在融资金额和市场占有量上都无法与Uber这样的巨头相提并论,但是在差异化经营下也能有吸引力和使用率,谁说小公司不能一定的区域内“做自己”呢。或许,一个稳定的市场最终将通过较强大的玩家收购较弱小的玩家来实现,但目前尚未可知大赢家会是谁,但可以确定的是,几乎所有网约车公司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IPO似乎也不能解决亏损问题或结束烧钱大战,那么最后谁来买单呢?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