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巨头们纷纷瞄准菜市场
1月中旬,“美团买菜”App低调上线;
3月26日,美团买菜继上海之后,启动在北京市场的试点;
3月28日,阿里旗下盒马鲜生开了一家“菜市场”,取名盒马菜市;
3月29日,定位于社区菜市场的谊品生鲜,获得腾讯领投的20亿融资;
3月30日,饿了么宣布,买菜业务要从100城推进到500城;
4月下旬,苏宁小店也即将在App中上线苏宁菜场功能模块。
2019年第一个季度,美团、盒马、饿了么相继出牌,布局互联网买菜。
就买菜而言,生鲜电商的业务能力已经从次日达升级到当日达,继而是30分钟达、15分钟达。
这一轮轰炸,赛点在于解决最后一公里、把店开进社区,实现无限靠近消费者。从菜场到家的最后一公里,再次成为电商平台的“兵家必争之地”。
❷
菜市场为何成为新风口?
第一,市场规模大。
整个生鲜零售市场接近5万亿市场规模,菜品消费占了七成,也就是3.5万亿。
传统菜市场存在环境不好,买菜不方便,菜品质量参差,定价不透明需要讨价还价等等问题。规模大,痛点多,正是良机所在。
第二,刚需高频,卖菜有望成为流量入口。
过去,生鲜电商的主要品类为水果肉蛋海鲜等等,因为这些品类高单价、低损耗。但相比于水果等非必需品类,蔬菜作为三餐食材,更为高频。
高频高粘性,具备了流量入口的价值。所以,美团买菜才敢推“0元起送、免费配送”。一根葱免费送上门,摊平不了物流成本。
但要知道,主流电商平台的单个拉新成本已经比较昂贵,这个添头送得值得,未来再通过高粘性复购以及多品类拓展,打平前期的高投入。
第三,市场下沉,覆盖全域用户。
无论是美团还是盒马,切入菜市场业务,本质上,都是在其既有存量的主营业务之外,寻找下沉的增量市场。
据统计,2018年外卖用户数量已达到4.06亿人,一二线市场已近饱和。而菜市场业务,可以占领剩下一部分不愿吃外卖的用户和家庭,和外卖在场景、用户、市场上形成互补关系,最终广覆全域用户。
另一方面,如今家庭食材采购大权都掌握在家中老人手中,精于算计、热衷砍价的他们,对于优惠和羊毛几无抵抗力,可以实现低成本的获客――不妨想想趣头条,每天只要两毛钱,就能吸引下沉市场用户天天签到。
第四,前置仓等基础设施就位。
互联网卖菜,免费配送、半小时送达几乎是标配――饭点前去买菜,也符合大爷大妈现在逛菜市的习惯。
以美团买菜为例,其通过“前置仓”的社区化选址和即时配送,服务周边2公里居民,0元起送、免费配送、最快30分钟送达,这种服务的完成,依赖于密集分布的前置仓。
2019年,已经成为前置仓普及元年,传统商超企业(沃尔玛、永辉超市等)、电商企业(盒马、每日优鲜、美团买菜等)、以及刚刚入场的小玩家(朴朴超市、叮咚买菜等),都已搭建了前置仓,前置仓的普及,才是互联网集体“卖菜”的必需基础设施。
第五,新零售的最后一块无主之地。
如果以中国第一家生鲜电商易果网的成立为标志,中国生鲜电商持续了13年,但入场者汹汹,生还者寥寥。因此,这个过去未能全面触网的高达三四万亿的市场,既是新零售最后一块无主之地,也是新零售最后一波大机会。
整个生鲜消费市场,有着清晰的分层,大海鲜可能只有金字塔腰部和顶部用户吃得起。
#p#分页标题#e#相反,大众化的平价三餐食材,才能广覆金字塔腰部和底部用户,与其匹配的小体量、低投入,易复制、履约成本低、本地化程度高的前置仓,普适度也更高。
❸
“菜市场”纷争背后的补贴大战
盈利难,是摆在大多数生鲜电商面前的一道难关。
即使是在2017年就单月营收突破2.8亿元的每日优鲜,也只是在一线城市实现盈利。由于蔬菜的客单价低,加上容易损耗,履约成本高,盈利十分困难。举个例子:
用户通过生鲜电商App下单一份10元的蔬菜,按25%的毛利算,这一单平台只能挣2.5元。如果再算上配送成本、仓储成本,人员费用分摊,这一单必然亏损。
所以在过去的生鲜电商创业里,生鲜长期被作为一个引流的品类。但是大佬们一定会千方百计来赢得菜市场的胜利,但无论怎么搞,似乎都很难与“补贴”脱开干系。
比如去年,美团和滴滴打得轰轰烈烈的网约车外卖混战,就能看见补贴的踪影。“0.01元吃炸鸡”、“骑手日入上千”、“一元打车”等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消费者一轮又一轮的狂欢。
如今这场“菜篮子”大战很有可能带来一场场的补贴,而这并不只是推测。
在2019年3月26日,美团在北京市场为试点居民提供“手机买菜“服务,虽然只是在测试时间,但是平台已经出现了“0元起送”、“0元配送费”和满减优惠,这样看来美团为了增加用户量,也是拼了。
而受到严重影响的线下实体农贸市场或者商超也已经做出改变,拥抱新零售。
如:物美、京客隆、家乐福等传统商超已经加大了生鲜上门配送服务,分食这块“大蛋糕”。
另一方面,以钱大妈、爱白邻为首的社区生鲜店,推出了不卖隔夜菜的策略,每天19时开始打9折,每隔半小时再打低一折,直到免费派送。
这两种打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用户量。
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团“卖菜”还没有在全国进行推广,就已经有这样的优惠,因而此后的补贴也会到来。
毕竟在生鲜领域中还有阿里的盒马和京东的京东到家,这就会引发一场“菜篮子”大战,而这场大战中阿里、京东和美团的竞争将会极其激烈,因而最后很可能会带来一场场补贴。
❹
巨头博弈,谁能突围
线上买菜是否会成为继生鲜电商、社区团购之后的下一个风口,目前尚不可知。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没有一个互联网巨头愿意放弃这个“未来或许可期”的风口。
当线上业务发展得过快,电商行业也开始逐渐细分,比如社区电商、盒马鲜生都属于细分领域,而卖菜实际上是基于电商的细分市场。
而蔬菜作为一日三餐必需品,它的突然火爆跟电商的不断细分有很大关系。
相比于水果、海鲜,蔬菜是更被需要、更容易被高频消费的产品,所以它对供应链的要求更严格。所以在争夺菜市场的巨头们,不仅要提防对手,还要攻克很多难关。业内人士表示:
购买蔬菜对供应链的管理要求会更高,因为商户需要更精确的计算采购数量,如果误差很大,那么对运营方是有损失的,所以说“这个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
此番角逐,对互联网平台来说,就是菜摆在那里,谁能把菜卖得更全、谁能把服务覆盖得更广、谁能配送更及时,谁就能获得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