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 在苟延残喘着。
归入美团麾下的摩拜单车,似乎也不见了往日的威风,再也不见大街小巷漫无边际的铺车。
没有烧过钱的哈罗单车,在一线城市,却慢慢多了起来。
2017 年,当 ofo 和摩拜在一线城市红海贴身肉搏之时,哈罗单车潜入二三线城市反向包抄。
如今,共享单车一片衰局。哈罗单车号称,它们的 EBITA ( 息税摊销前利润 ) 是正的。
一出悄无声息的 " 农村包围城市 ",在中国,真是屡试不爽的战略。
❶
运营效率
你无法想象,对共享单车这门生意而言,运营效率到底有多么重要。
决胜关键都是些小事。例如,故障车是如何搜寻的。
哈罗的车车之间是用蓝牙彼此定位的。而管理最为混乱的 ofo,运维巡检的方式是 " 看到有问题就修理一下 ",修不过来就堆在仓库。
又如,选择什么样的单车。
起初,实心轮胎的摩拜,一辆车的成本两三千块,而 ofo 只有两三百块。然而,很快,摩拜单车成本降至几百块,而 ofo 依然是轻易撬开的机械锁和经常爆胎的轮胎。
以为拿最便宜的车子铺得最快就能赢,太天真了。
看似简简单单,拼到最后还是技术:车到底好不好骑耐不耐造、电子围栏技术的精准度如何、铺车是靠大数据还是盲目烧钱等等。
靠烧钱,有门槛吗?有的。烧到一二十亿,烧到别人无力入场,也是护城河。
然而,粗放的资本狂潮之后,只有精细化管理的公司,才能存活。
❷
烧钱
" 运维成本只有其他家的三四成,铺了 300 多个城市一半以上是挣钱的。" 哈罗单车内部人士称。
据其 CEO 杨磊所述,每辆单车日维护成本 0.3 元,折旧成本 0.6 元,只要每辆单车每日收入超过 1 元即可盈利。
狭路相逢,没有乱花钱者胜。
哈罗的股东永安行,在 2018 年曾经披露,低碳科技 ( 哈罗单车 ) 2017 年营业收入 1.28 亿元,净亏损 -4.89 亿元。
哈罗内部人士称目前状态是 " 微亏 "。与 ofo 和摩拜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美团点评年报披露,摩拜单车 2018 年 4-12 月的收入约 15 亿,亏损约 46 亿人民币。
更有甚者,摇摇欲坠的 ofo,排队取押金的、上千万之众。墙倒众人推,ofo 被爆内部贪腐、一个区域运营都月贪几万。
很多初创
互联网公司,内部管理之混乱,基本属于刀耕火种的水平,还处在蒙眼狂奔抢地盘的阶段。
人浮于事、浑水摸鱼者比比皆是。
❸
大树
与摩拜相较,戴威的致命错误,在于没有及时卖身。
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共享单车,只有背靠大树才能存活。
哈罗单车背靠蚂蚁金服之后,以芝麻信用免押金的底气,开始迅速起量。
蚂蚁金服之所以投资这样盈利前景不明的生意,原因极其简单:
为了入口。
马化腾早已剧透了一切。
年报显示,腾讯在 2018 年的日均总支付交易量超过 10 亿次。2018 年四季度,商业支付的月活跃商户同比增长逾 80%。
颇为迅速。
蚂蚁金服未披露相关数据,但种种迹象表明,支付宝在线下小额支付笔数方面,已经落后。
事实上,对支付机构而言,小额支付并不赚钱。
但小额支付的背后,是打开频次、衍生的其他增值服务,甚至于,是在资本市场上讲故事的素材。
像哈罗单车这种低金额、高频次的支付入口,正是蚂蚁金服所需。
美团对待摩拜,也是同样的态度。
1 月份,摩拜被全面接入美团 App,未来连名字都要改掉。一夜之间,用户只有下载了美团 App 才能骑摩拜,变成了一个流量入口。
规模在收缩。有媒体称,摩拜曾经一万多人的团队只剩两三千人。
如此看来,背靠美团和蚂蚁,摩拜和哈罗尚有一战。
❹
最后
日前,摩拜、小蓝、哈罗单车纷纷涨价,至每小时 2.5-4 元。共享单车活下去的胜算又添了几分。
共享单车的故事,颇令人感伤。先行者漫无边际的撒钱,渐渐难以为继;后来者悄无声息地踏着尸体,侧旁逆袭。
滴滴、快的靠烧钱烧出来的逻辑,在共享单车的案例上,失效了。资本、人心都在不停进化。
共享单车未来还可能存在的想象,是转型大数据出行、进军电动助力车、甚至汽车等。
在商言商,你永远不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