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起 90/95 后,不少人都会想起朋友圈上传播的各种关键词:坚决不加班,不会和人合作,有缺点还说不得,一不开心就「炒老板鱿鱼」。
这是不同代人间的偏见吗?还是其中也包含一些年轻人的职场理念通性?今天,我们从 LinkedIn(领英)近期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职场观》报告中看看年轻人的真正选择。
加班得加得有意义
报告指出,在接受调查的 2122 名进入职场的 90/95 后年轻人中,只有 13% 人真的坚持将时间留给个人生活而拒绝加班,其他人都是愿意加班的。
其中,有 46% 的加班年轻人认为加班时其实没有做太多有意义的工作,可能会因为害怕落后于加班的同事而参与。同时,「加班文化」浓厚的企业也会对年轻人制造无形的加班压力,但却不利于留下年轻人。
无论加班与否,超过八成的年轻人表示下班后都还是会继续学习,提升自我。
我付出的工作应获得相应回报
曾几何时,不少创业公司打着「梦想」的旗号压低年轻人的工资。但现在,这可能不适用了。
44% 的年轻人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即便工作再有意义,也不能牺牲薪资,因为那是反映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同时,年轻人也更重视保护自身的权益。
排在「薪资」后,年轻人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文化」,排在最后的才是「工作内容」。
更自由的职业观,专业领域和地域都不是局限
据统计,在找第一份工作时,毕业生找「专业对口」工作的执念在逐代下降。75 后中有 41.6% 的人第一份工作选择和专业对口的,但到了 95 后,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 28.8%。
不过,这届的年轻人在择业时,同样偏向投身当下最热门的行业——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行业吸纳了 95 后中超过 1/3 的毕业生,而 90 后的这项指数只有 1/4。
同样随着代际下降的还有第一份工作的在职时间。70 后的平均在职 51 个月和 90 后的 19 周已经足够悬殊,但 95 后更是将这个数字拉到了 7 个月。
报告指出,这主要是因为 90/95 后更追求独立自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遇到和期望不相符的情况下更快做出改变的决策。此外,更流通的信息和渠道也让换工作更容易。
更重视实现自我价值的年轻人不害怕去尝试和改变。
和 70 后平均工作 3.32 年更换一次城市的频率相比,90 后更换工作城市的时间已经降到 1.4 年,至于 95 后,不少在毕业后就已经选择在另一个城市开启职业生涯,平均更换城市年份为 0.84 年。
不同城市对年轻人具有吸引力的行业也不相同。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的城市,我都不会给自己太多限制,根本的原则就是择良木而栖。
现在许多城市对年轻人有很多利好政策,工作机会也很多,我也想多尝试一些不同的选择,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尝试。
化名为露西的 90 后说道。她的这段话也许也很好地总结了时下年轻人的工作态度: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无畏去尝试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