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 9月28日 文/周小白
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共享单车行业的淡季即将来临,对于深陷资金危局的ofo来说,日子可能更难熬了。
过去数月,围绕ofo的负面消息不断,卖身、裁员、缩减海外业务、拖欠供应商货款、用户押金难退等,真真假假间都在暗示着ofo的资金面已经捉襟见肘。
尽管ofo一直在积极尝试各种商业化可能,车身广告、短视频广告、年卡红包甚至区块链,但是与巨大的资金缺口相比,商业化所得仍然是杯水车薪。
目前,在共享单车行业尚未具备成熟的盈利模式下,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外部融资。而自今年3月,ofo宣布获得阿里领投的8.66亿美元E2-1轮融资后,已有半年没有官宣融资消息。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向TechWeb表示,对于共享单车行业来说,资本的投入一旦中断,平台生存将面临极大的挑战。摩拜、哈啰目前都有比较稳定的“后方力量”,ofo若不能及时寻到新的融资或者自身造血,对其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资金危局
进入9月份,ofo面临的资金难题似乎越发严峻。
9月下旬,ofo北京总部人去楼空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对此,ofo予以否认,称“是因为10层和11层租期到了,搬到了其它楼层,目前仍在正常办公。”
据总部所处大厦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ofo原本租用4层,目前仅剩两层。搬迁是因为“到期不续约”,至于不续约的具体原因则未予说明,ofo方面也未做解释。
与此同时,关于ofo多部门裁员的消息一直不断,7月份开始,ofo逐步退出或关停了以色列、澳大利亚、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地区的部分业务。
而资金链危机也使得与ofo相关的诉讼和纠纷增加。7月底,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一家ofo小黄车的智能锁物联网通信服务商称,因ofo拖欠其通信服务费,该服务商将对300万辆小黄车智能锁陆续暂停服务。
在供应链方面,8月31日,上海凤凰已经发布诉讼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凤凰自行车2017年与小黄车运营方东峡大通签订了多份采购合同,截至起诉日,东峡大通仍拖欠凤凰自行车6815.11万元。
在物流方面,根据公开信息,ofo目前拖欠德邦、百世物流、云鸟等多家企业上亿元快递费,其中,百世物流的诉讼已于近期开庭。
负面缠身的ofo口碑急速下滑,多地用户开始退押金,但退押金的过程并不顺利。
一位北京的用户袁小姐告诉TechWeb,ofo退押金的界面很难找,好不容易找到了,退押金时还多次挽留提醒,比如“送你5元用车余额”、“退押金后将无法使用优惠”等,点击“退押金”后,却发现变成了缴纳年卡,而年卡是不退钱的。
袁小姐说,自己明明点的是“退押金”,最后却变成了缴纳年卡,这是误导消费。在多次与ofo客服沟通时,对方要么无人应答,要么就是前面排队50家,而当时已经晚上9点了。最后打了消费者投诉热线才迫使他们退了押金,“如果不投诉,根本就不会退款”。
供应商的步步紧逼和多地用户退押金无疑让ofo的日子愈加艰难,ofo也在积极通过外部融资和商业化探索自救,但目前来看,效果都不大。
融资陷僵局
根据公开信息,ofo发展至今已经进行到E2-1轮融资,每轮融资之间的间隔多则不超7个月,少则一个月完成两轮融资。而距离最新官宣的融资,ofo已经半年没有宣布新的融资了。
但这半年关于ofo融资或被收购的传闻却一直不断。9月5日,有消息传出,ofo将完成E2-2轮融资,融资数额达数亿美元,由蚂蚁金服领投,滴滴跟投。
9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ofo近日收到来自阿里6000万元借款,用以发放工资。
9月底,有消息称,ofo已经在今年7月份利用数字货币GSE为自己进行了一轮融资。
不过,这些消息均被ofo方面否认,融资传闻一直没有实锤,连带的还有被收购的消息。
摩拜卖身美团之后,ofo一直在与阿里、滴滴方面进行谈判拉锯战,收购方就这两家,收购金额却一再下跌。8月初,有消息称,滴滴和蚂蚁金服联合收购ofo,作价14亿美元,仅为摩拜卖身价的一半。据腾讯《深网》消息,目前收购ofo的报价已经低至数亿美元。
今年5月,ofo创始人戴威在内部会议上宣布ofo迎来了“至暗时刻”,从这“至暗时刻”起,关于ofo的收购传闻便一直不断,甚至有消息称,最迟9月接盘者就会最终确定。如今看来,这样的预期大概率是要落空。
ofo无论融资,还是被收购,都陷入了僵局。
加快商业化自救
#p#分页标题#e#
去年12月,有报道称,ofo账面可供调配的资金仅剩3.5亿元。今年以来,ofo在商业化上的探索明显加快。包括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企业年卡组成的B2B、金融、本地生活服务、短视频广告,以及区块链技术等。
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份ofo广告刊例显示,ofo车身广告最低价位是160元/辆/月,最高的品牌定制车是2000元/辆/月。App的广告则以开屏广告、弹窗及骑行结束页为主。
不过,北京、上海等地随后发布新规,共享单车禁止设置商业广告,如果其他地区后续都效仿,发布相关政策,ofo商业化将受到巨大打击。而在区块链上的探索也同样面临政策风险。
8月22日,ofo又推出了短视频广告业务,首批合作伙伴包括可口可乐、趣多多等品牌。根据ofo官方披露的数据,短视频广告业务上线2周,订单量上涨达400%。
ofo还在今年6月宣布,包含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企业绿卡的B2B各项业务的总营收已超过1亿元,同时ofo在国内100余座城市也已实现盈利。但对于目前ofo发展所需的资金来说,商业化所得还是杯水车薪。
不得不说,ofo在商业化方面的探索,对行业发展确有积极意义,但是否有借鉴意义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而寒冬将至,留给ofo的时间明显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