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又又又降价了!
阿里云在最近举办的2018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又对相关的云产品和云服务进行降价了。其中对象存储OSS降价18.9%;表格存储最高降价50%;EOS云服务器全地域降价24%;性能测试PTS铂金版降价40%……
很显然,这是对两三周前,腾讯云在“2018云+未来峰会”上,宣布云产品全线降价的强势回应。在云服务领域,AT的价格拼杀、激烈厮杀还在继续。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财大气粗如阿里云,在云服务中CDN这一重要的板块里,这次也没宣布有任何的降价。而腾讯云此前是宣布CDN最高降价20%的。
其它不少领域强势回应,而CDN领域却冷眼看着腾讯云自己降价玩。向来看重商业本质和商业逻辑的阿里云来说,此举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在其看来CDN价格已经触底了。
而腾讯云或许原本以为此前阿里云一直在CDN领域降价,如今自己跟着继续降价,阿里云一定会继续跟。想不到的是,这次阿里云现在不跟了。就很像赵本山、范伟在小品《功夫》里竞价轮椅一样,范伟报价2000,赵本山不跟自己落锤了。不知道腾讯云现在会不会和范伟一样,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
降价背后的三大动因除了CDN最高降价20%之外,腾讯云其它的许多云产品也都进行了降价。比如AMD标准型实例降价30%,搭载英伟达P40卡的GPU机型GN8在西南地区降价20%,而为批量计算量身打造的离线计算机型降价50%。此外,数据库全线产品、COS存储在成都、重庆等西南地区,也分别降价30%和24%。
实际上,无论是腾讯云还是阿里云,不断的降价,背后主要受三个原因的推动:
创造营收
云服务属于2B行业,和2C行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2C行业至少还有两个最重要的指标,那就是日均用户活跃数也即大家常说的“日活”,另外一个就是营收;而对于2B行业来说,基本就剩下了营收这个最核心的指标。
因此,无论是出于内部考核,还是外部对资本市场讲故事,创造营收都成为了云服务公司的第一要务,而降价促销,在各个厂商眼里,也成为了增大营收最便捷的道路之一。
抢占市场
降价除了增加营收之外,还能够有效地在增量和存量市场里,和竞争对手进行比拼。根据《用云量与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2017年下半年全国“用云量”总量较上半年增长66.5%,年化增长率133.1%,2018一季度增速再上台阶,较去年同期增长138.6%。
如此火爆的“上云”趋势,自然也推动了云服务厂商不遗余力地进行拼杀。由此,包括CDN等在云服务领域领域,比重比较大的板块,自然就成为了以往降价的首选。
摩尔定律的推动
摩尔定律大体讲的是: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另一种表述,就是当性能不变时,价格是不断降低的。
后来摩尔定律也在集成电路之外,TMT行业里的大多数细分领域得到了验证。当然,最近几年也有不少观点认为,摩尔定律已经开始慢慢失效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阿里云、腾讯云隔三差五的在CDN等领域的频繁降价,显然已经违背了摩尔定律,甚至是违背商业本质和商业规律的。
说白了他们都是在用烧钱的方式,在做大营收、抢占市场,给资本市场交出更漂亮的答卷,从而获得资本市场更大的估值以及更多的资金支持,由此继续投入到进一步的降价之中。
很明显,这是一个理想的模式。当降价超过了资本可以接受的程度,当资本的资金不足跟不上降价带来亏损的幅度的时候,这个时候云服务厂商该怎么办?
价格触底之后厂商如何应对?在以往,大家都觉得价格战是电商等2C端的行业才热衷于做的事情。
但是云服务领域的厂商告诉大家,2B端降起价来,丝毫不比2C端的手软:阿里云曾经在两年前创造过一年时间降价17次的记录;腾讯云以1分钱竞标厦门政务云……腾讯云在2018云+未来峰会上
全线产品降价,阿里云则在2018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以降价应对降价。云服务领域的价格战尤其是在AT中愈演愈烈。
跟腾讯云相比,经验丰富的阿里云显然显得更老道一些。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面上喊着,“云计算就是应该越用越便宜”,这样让客户感动异常的话。当然,在云计算边际成本递减效应明显的领域,阿里云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p#分页标题#e#但是在另一部分领域,比如CDN的成本的刚性就非常强,因此降价的空间已然不大。所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对众多的产品都进行了降价,但是CDN却丝毫没降。
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阿里云过去的每一次降价的话,可以发现阿里云在降价方面,是有快有慢、有强有弱、有张有弛、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
而相比较而言,腾讯云就略微表现得青涩一些。在此前5月底的那波降价中,CDN领域也降价了,还最高降价20%。腾讯云在CDN等刚性成本强的领域的降价,短时间可能会因为降价带来一些客户和营收,但是不断的降价也会带来巨额亏损。
在和阿里云的激烈竞争中,在体量还不算太大的时候,腾讯云可能会更关心营收,而忽视成本和亏损。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这种亏损一直处于腾讯云可以忽视或者说可以不重视的程度,那么腾讯云在CDN等云计算领域的进击,就没达到理想的程度。
但是如果腾讯云在CDN领域高歌猛进,那么极大的成本压力,又会使其出现营收做得越多亏损越多的局面。
由此,就会面临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局面。换句话说,降价策略在给腾讯云带来了一个个馅饼之后,也隐蔽的为其挖了一个个陷阱。
实际上,阿里云在CDN领域的按兵不动,众多CDN领域的中小厂商要么偃旗息鼓、要么合纵连横、甚至是少粮缺米垂死挣扎,已经提前给腾讯云提了个醒:CDN的价格真的已经到底了。
当然腾讯云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降价——抢市场、做大营收——高估值、大融资——继续降价……这样的一个降价闭环策略。只不过,类似这样的想法,此前众多的中小厂商早已经试验过了。
在资本热钱涌入的时候,确实不失为一条快速做大做强的路径。在2017年尤其是2017年上半年的时候,包括青云、UCloud、华云、EasyStack、驻云科技、SpeedyCloud迅达云、BoCloud博云、数人云、Hyper、数梦工场、北森云等等还都获得了数额不菲的融资。但是转眼至今,云服务市场的融资案例已经越来越少。
资本火爆的时候,用资本杠杆的力量快速成长是可行的,但是当资本冷却、价格到底时,还继续保持不冷静的价格战,就值得商榷了。
要知道,去年还是处于互联网风口最中心的共享单车领域,如今摩拜卖身美团,而ofo则在通过裁员等方式苦苦挣扎。互联网的晴雨转换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快得多。
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还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对数字王国分发权的争夺。腾讯掌控社交流的分发权,阿里掌控商品的分发权,而云计算领域,涉及到的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流的分发权。
如果说互联网是基础设施的话,那么云计算如今已然成为了基础中的基础。用工业、制造业去类比的话,云计算就是“母机床”。从这个意义上讲,云计算基础设施分发权的争夺,有着更底层、更重要、更具长远影响的战略意义。
腾讯云用阿里云的“降价大法”打阿里云,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还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在互联网行业,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着金刚不坏之身,即使是庞然大物如腾讯、阿里,也是如此。
比如腾讯,最近一季的财报显示,网络游戏业务营收同比增速放缓,同时还出现营收环比下降、毛利率持续下滑等现象,这些引发了腾讯控股股价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在趋势上的持续下滑。
而阿里也受到拼多多、云集等新型电商的冲击,也在千万百计的想办法怎么阻止新型电商的崛起。
所以,在CDN领域,即使大如阿里云,都已经降不起了,可以想象腾讯云经过上次不理性的一次降价之后,后续也未必降得起。
退一万步讲,即使业务部门有用烧钱抢市场的欲望,但是资本市场未必会答应。而资本市场的投票又势必会在更高层面影响腾讯在云计算领域的战略决心、定力和耐心。
毕竟,对于腾讯这么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持续做大营收和利润,并给股东带去最好的投资回报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而掌握了中国互联网最大和用户和流量分发权的腾讯,有太多的领域可供布局和深耕,云计算虽然重要,但是在腾讯的业务体系里还不是最核心的,甚至连“非卖品”都未必谈得上。
要知道,拍拍、搜搜都被卖了,腾讯视频也差一点点就被卖了,腾讯云如果一味的烧钱的话,结果谁又敢保证呢?互联网行业里,前方将士还在激烈拼杀,但是后方主将已经讲和甚至是“投降”的情况不要太多,比如当年的去哪儿……
#p#分页标题#e#如今在云计算行业,腾讯云距离领跑者的差距非常之大,按照腾讯以往的风格,如果业务做不到前三,甚至是第一第二,被以“业务+资金+流量”的方式售卖就并非不可能。当然排名也是相对的,也要看和对手的体量差距,你说即使给你个第二第三,但是营收只有领跑者的几分之一,意义也不是太大。
当然,这也不是说阿里云就高枕无忧了。因为至少从目前来看,腾讯为云服务这一块的业务还是相当重视的。
印象中,马化腾已经为腾讯云至少站过三次台了,这在腾讯的产品和业务体系里,是很少出现这种高频站台的情况的。而且腾讯云打阿里云是“以小打大”,举个例子,比如在某一个细分领域阿里云的业务体量是腾讯云的5倍,那么腾讯云如果在这个领域亏损1000万,那么阿里云如果进行价格跟进的话,就要亏损5000万。
没错,降价对腾讯云来说是难受,但是对阿里云来说,不跟进可能丢了市场,跟进又要面临巨额亏损,其可能比腾讯云还更难受。这个时候,就要比拼双方的魄力和定力了。
对于云计算,马化腾说,“云是产业革命的原动力”,“云时代要求做好云到端的智慧连接”;马云则表示,“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云计算”,其甚至把云计算和大数据,看成是21世纪的石油,是阿里巴巴未来十年最核心的战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