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4月19日,企业数字化转型日益成为传统企业突破业务瓶颈的首要选择,从几年前的以云优先的“Cloud First”到所有业务上云的“Cloud Only”,再到近两年的“Cloud Native”云原生时代,更多企业转变为以消费者和产品为中心来安排生产要素和经营方式,将生产、销售、运营等业务环节赋予数字化力量。
与之相伴随的是,大量的数字化应用被整合在企业的业务流程中,而高速迭代变化的数字化系统,对应用架构、运维服务提出了敏捷化的需求,给企业IT部门带来更大挑战,当前容器化管理越来越引起关注。
为了更方便快捷的服务于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青云QingCloud 推出KubeSphere 容器平台,旨在帮助企业轻松应对多租户、工作负载和集群管理、服务与网络管理、应用管理、镜像仓库管理和存储管理等业务场景。
青云QingCloud 应用及容器平台研发总监周小四介绍,KubeSphere是基于Kubernetes为内核的企业级分布式多租户容器平台,提供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以及向导式操作方式,在降低用户使用容器调度平台学习成本的同时,极大减轻开发、测试、运维的日常工作的复杂度。
KubeSphere目标:简单易用 客户上手即用
众所周知,Kubernetes是Google开源的一个容器编排引擎,它本身支持自动化部署、大规模可伸缩、应用容器化管理等。不过Kubernetes的学习成本很高,安装部署也很复杂,对传统企业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而言落地使用困难度太高。
对此,青云QingCloud 应用及容器平台研发团队在Kubernetes基础上打造出KubeSphere这款专业企业级容器平台产品,为企业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服务。
KubeSphere容器平台产品经理于爽介绍,KubeSphere提供面向开发、测试、运维友好的 UI ,向导式用户体验,大幅降低 Kubernetes 学习成本。同时,KubeSphere 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个具备极致体验的 Web 控制台,让用户能够像使用任何其他互联网产品一样,快速上手各项功能与服务,极大降低了企业的使用门槛。
KubeSphere容器平台的核心优势
容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如何才能长久的保持竞争力?周小四表示KubeSphere从设计之初就采用了更先进、更灵活的架构设计。
这种灵活性具体体现在,第一点,KubeSphere可部署在任何的Kubernetes集群上,包括任何一个发行版。只要底层是基于Kubernetes的,KubeSphere就都可以部署上去并管理这个集群。KubeSphere必须拥有纳管的能力,因为客户喜欢尝试的不同管理平台。
第二点,KubeSphere支持可配置、可插拔的功能。KubeSphere提供了很多功能,但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想要所有的功能,有的客户只想要DevOps,有的客户只想要微服务治理。那么KubeSphere提供功能是可配置、可插拔的,不同的客户就可以自行选择安装自己需要的功能。
于爽介绍,KubeSphere提供了多种经过社区众多开发者和厂商验证过的开源插件,支持多款存储插件以及多种存储模式。KubeSphere本身提供了各种主流网络插件的对接,比如calico、flannel等,可满足企业级用户各种安全诉求。
此外,周小四介绍,除开源解决方案外,用户如果对网络和存储有更高要求,可选用青云QingCloud作为底层平台,可以使用性价比更高的网络和存储解决方案。青云QingCloud固有的核心优势包括“存储和网络”,其中分布式存储QingStor NeonSAN天然适合微服务,其性能、稳定性、安全性远高于开源的存储。青云QingCloud的SDN在私有云和公有云都得到验证,其性能稳定,稳定性高于开源的网络方案。
Kubernetes强大的生态能支持KubeSphere走更远
事实上关于容器技术,业界存在三大主流调度框架之争,即Docker Swarm、Kubernetes和Mesos。青云QingCloud 为何选择Kubernetes?
周小四表示,确实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量,“因为一旦拥抱一家,如果这一家走不下去是很麻烦的。而周小四认为Kubernetes最终将赢得战争,因为其生态足够强大。
Kubernetes背后有Google、IBM的强大支持。并且Kubernetes是源自于Google内部的BORG,BORG在Google内部运行了差不多20年,可以说早就已经得到验证,并成熟了。
此外,周小四表示,Kubernetes之所以可以赢得战争,就是凭借开源创造的强大生态。Kubernetes不仅仅是容器的调度和编排,它还制订了一套标准和规范,生态非常强大。
#p#分页标题#e#
而KubeSphere本身也采用了开源模式,周小四称:“我们认为Kubernetes是容器时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内核,我们一定是要基于此再发展上层的功能。”事实上现在的容器厂商,从去年开始也越来越多的转到Kubernetes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