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2018年被称为资本寒冬,特别是创投市场的寒冬一点也不为过啊。反正,八姐认识的好多投行和VC的童鞋日子都不太好过。比如,我就看到有的童鞋被裁员,有的童鞋连续几个月的放大假,还有的童鞋跟我悲观的说估计2019年好多vc还得关门。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现象。比如,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5日公布的2018年全行业经营数据,131家券商收入同比下滑14%,净利润整体下滑41%。根据投中研究院的统计,2018年VC/PE募集完成的基金共858支,同比下降27.1%,募集总规模1116.35亿美元,同比下降60.16%。
好伐,看上去整个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呢。不过呢,昨天,华兴资本发的财报却看起来有点反潮流啊。八姐看了看,这份年报的增长简直太不像是在金融寒冬里发布的了,增长居然比前两年还要好。
比如,2018年华兴资本总收入为2.11亿美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51.2%。经营利润为4018.9万美元,而2017年这一数字是亏损的。排除优先股、附带权益收入等会计处理影响后,经调整净利润为6730.1万美元,较2017年也有增长。
看看几大业务组成部分的收入增长,更能说明问题。比如,投资银行业务在2018年度收入1.47亿美元,同比增长49.4%;投资管理业务收入4732.8万美元,同比增长66.9%;华菁证券业务方面,收入1582.3万美元,同比增长29.7%。
投行和PE两大业务利润快速增长,特别是投行业务涨了快两倍了。华菁的亏损也大幅度减少。
不管咋说,这真是一份抗周期的财报啊。那么,凭啥别家日子都不好过,华兴的收入还在一路涨呢?这背后有啥逻辑么?
华兴财报披露,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增长主要得益于两大方面:一是由于2018年并购业务与私募融资顾问收入出现双增,为公司投行业务提供强大动力;二是受益于2018年新经济企业IPO数量大幅增加,华兴资本旗下上市承销业务受益。
而八姐觉得,这背后很大的原因是与华兴紧紧地抓住了新经济头部企业有关系的。
简单来说,华兴已经做金融服务14年了,而且一直是做新经济领域的,新经济的GDP占比最近5年已经有了3倍增长,比其他传统行业潜力更大。而且,华兴是从企业小的时候就帮着企业一起往前走,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成为了头部公司了,而华兴又有募融资、并购、上市承销等各方面的能力,业务来源都不愁啊。
虽然是金融寒冬,但是其实这个行业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此前,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力行就曾经披露过这一趋势:“所有人都在说寒冬,为什么巨额交易还是在发生、我们手上那些好项目估值也并没有变低?就是因为资金越来越向头部集中了,马太效应非常显著。2018年最大一笔是蚂蚁金服的140亿美金融资,它一笔就占了整个新经济全年融资总额的超过10%,这在整个私募史上都是很难想象的。”
对于华兴来说,很多业务和收入都是围绕着头部企业的各种需求来,一鱼多吃。比如,华兴从2014年就开始服务美团,在此之后操刀了美团点评合并,去年帮美团完成了收购摩拜,还协助美团在香港上市。再比如之前美团旗下的猫眼,从猫眼的独立,到引入光线,到猫眼微影合并以及引入小米,再到猫眼的香港上市,这背后都有华兴的影子。
而从华兴的财报看来,正是靠这种长期的、对新经济头部公司的服务陪伴关系,华兴才能抵御经济下行的压力。与此同时,2018年,恰好迎来了众多企业的上市潮,华兴资本服务了药明康德、百济神州、美团点评、腾讯音乐、蘑菇街、爱奇艺、拼多多、优信、华米科技等企业IPO。
与此同时,包凡也强调“危中有机”,并认为即便是在下行的经济环境中,还是有不少利好的,比如对华兴来说,下行周期将为资产管理业务带来更为合理的资产价格,新经济高净值人群对资产保值增值的市场需求也将提升,助推华兴资本正在布局的财富管理业务;政策方面,科创板的创立也为新经济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退出机制,拥有A股、港股、美股证券牌照的华兴资本或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
总而言之,不得不说,像华兴资本能够逆势增长的,真是不容易,而这估计也值得整个创投行业的小伙伴们研究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