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为什么粉丝会热衷于为偶像“造”数据?

为什么粉丝会热衷于为偶像“造”数据?

  据外媒报道,因涉嫌“欺诈”,吴亦凡的专辑销售成绩将不计入总榜。

  吴亦凡站在宇宙中心唱了一首《Antares》。

  11月2日下午五点半左右,距离新专辑《Antares》发布不到一天,吴亦凡工作室宣布新专辑在海外取得好成绩:创造华人歌手新纪录,首张专辑《Antares》上线不到五小时,登美国iTunes专辑总榜第1位。单曲总榜更好看,播放量排名前十的歌中,有7首出自吴亦凡的新专辑。

为什么粉丝会热衷于为偶像“造”数据?

  粉丝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至少从四个月前开始,“海外打榜”的众筹计划就开始了。一个在中国发展的加拿大歌手,霸榜美国音乐排行榜。

  在国内,刷榜是被默认的粉丝行为。各大内容平台,抓住粉丝互动性、主动性强的特点,也经常会设计类似的热度榜单,让粉丝为偶像打榜的同时,为平台带来好看的数据,维持一定的活跃度。

  但国外的用户并不买单。6日一大早,吴亦凡的专辑、单曲被发现迅速掉出前十排行榜。据外媒报道,因涉嫌“欺诈”,吴亦凡的专辑销售成绩将不计入总榜。

为什么粉丝会热衷于为偶像“造”数据?

  《Antares》的传说还未走远,铺天盖地的嘲笑又成了新的话题,偶像派和实力派的战争,从来不曾停息。

  偶像的可怕数据

  吴亦凡发布新歌那条微博,在11日凌晨的转发、评论、点赞量分别停留在,103万、11万和26万。对于这些顶级流量来说,上百万,还算不上太难。

为什么粉丝会热衷于为偶像“造”数据?

  自拍、视频、广告,都能刺激粉丝的荷尔蒙。无论偶像在做什么,发了怎样的内容,粉丝都只想把自己要表达的情感,放到评论中,比如想你,注意身体。

  “会主动刷转发,一个微博大号每天刷五六次,小号二三十次吧。”曾经也是某流量明星粉丝的小玉(化名)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不刷数据的粉丝,尤其是大粉,很容易被指认为:特立独行,爬墙惯犯,不是真爱。”

  因此,流量明星的微博点赞有一个特点,转发量通常远高于点赞量。比如拥有6400万粉丝的易烊千玺,发布一条代言广告,转发量可以超过千万,点赞量却停留在47万;王俊凯同样,转发破千万的微博,点赞量只有35万。

为什么粉丝会热衷于为偶像“造”数据?

为什么粉丝会热衷于为偶像“造”数据?

  王俊凯手上还拿着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他的一条生日微博以42776438次的转发量,在2015年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转发最多的1条微博信息”。

  除了粉丝的自发行动,江湖上也有人专门做营销买卖。以客户身份咨询时,有微淘店家介绍,目前转发、点赞的价位大概在100条10元,评论更复杂,价格大约在100条15元,数量多可以享受优惠。

  这也意味着,粉丝也可以通过集资,来完成转发和点赞。100万的转发量,理论上售价可以达到10万块。

  以此类推,偶像推出的新专辑,上的新杂志封面,写的新书,都是打榜对象。

  “封面杂志可以买40本,但洗面奶不用到底不给自己下单。”除了自己收藏、阅读,小玉会在出门的时候,带上两三本偶像的杂志,主动放在咖啡馆等公共报刊杂志免费取阅处。一点点增加偶像的知名度,争取让更多人看到他的好。

  躲在背后的商家

  和宣布代言的广告微博相比,偶像的一条个人微博,转发量可能不过几十万到一两百万,这点不管是在易烊千玺还是王俊凯身上,都体现得尤其明显。这和传统认知是不一样的,用户讨厌广告,广告会伤害用户感情。粉丝反了过来,对偶像的一切商业化行为,给予最大的支持。

  粉丝的考虑是不一样的。“这是偶像商业价值的体现,希望他有代言,有好的剧本,好的红毯、时尚杂志封面。”小玉很清楚,即便自己不转发微博,也并不代表不再喜欢某位偶像,比粉丝更关心转发量的,是把钱放到明星身上的商家们,粉丝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数据用来干什么?谁关注数据?数据能带来什么?”

  商家极会利用这些商业机会。他们喜欢找到流量明星进行代言,然后鼓励粉丝进行购买,为明星的商业价值做进一步的证明。还有公司会专门制作明星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对微博、微信端,明星带动的品牌曝光数据进行排名。

#p#分页标题#e#

  “当你觉得这个人好,这个人值得,那么你真的是想把所有给他,而且他的好,他的值得,根本不是对你个人的,而是你的观察。居然也有这等神效,我真是觉得感性世界很神秘。”小玉对大多数饭圈行为都能理解,“虽然不理智,但是这就是人类的爱,非常之冲动和无私。”

为什么粉丝会热衷于为偶像“造”数据?

  粉丝通常无法被非饭圈人士理解。吴亦凡的专辑排名从iTunes上撤下来时,国内的社交媒体开始集中出现讨伐吴亦凡及其粉丝的声音。最典型的攻击方法,就是说,吴亦凡唱歌实力不到位,新专辑也并不好听,这种人不值得喜欢。

  在偶像的圈子里,哪儿有什么唱功、演技一说。有一句非常典型的话,可以代表大多数粉丝心态,“你知道TA有多努力吗?”

  努力之外,粉丝还可以看中偶像的外貌、人设、穿着、谈吐,甚至善良。女孩子善良不一定能当女主角,偶像学会善良,通常能收获不少的粉丝。粉丝会带着超强滤镜,去看待自己那个有可能一无是处的偶像。

  《创造101》中,杨超越的成功,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喜欢上偶像的粉丝,从一开始,就没有对TA的实力有太多的期待,他想看到偶像继续做一个自在的人、幽默的人、有一点进步的人。

为什么粉丝会热衷于为偶像“造”数据?

  传统的明星,登场就是成熟和完美的状态,粉丝对明星的感情是崇拜。现在的偶像,在粉丝的投票支持之下出道,出道以后还需要打“成长”人设。两个时代明星人设的颠覆,让用户改变了花钱的路径,过去享受一个精致的结果(演唱会、唱片等等),现在则需要呵护偶像成长,即便偶像身无长物,也要让偶像获得商业上的收益。

  商家和粉丝,前者狼子野心,后者自愿上钩。

  带着制度色彩的小团体

  小玉并不喜欢吴亦凡,但她懂吴亦凡粉丝的所作所为。在她看来,这次巨大反噬的发生,多半因为,数据过于夸张。华人之光的帽子还没戴稳,立刻又变成了“丢人”。

  “刷数据确实是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但是是物化的、量化的非个体性的喜欢,我觉得核心在于非个体性,刷数据,是一种不自觉的被饭圈裹挟的‘群体性行为’。”小玉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饭圈文化后,开始讨厌彼此之间的捆绑。

  进入一个粉丝团体那瞬间,意味着加入者要选择遵守团体制定的规则。

为什么粉丝会热衷于为偶像“造”数据?

  GQ《鹿晗的粉丝帝国》一文中,有个资深粉说过一句话,“会引导鹿饭多多支持,但不是盲目地做,否则一看就是粉丝刷出来的高分,特别水的话会让路人反而反感,这样的高分也并没有意义。我们号召大家去各个平台写影评,协助做口碑发酵,让路人自己去发现电影的好。如果有人集中故意打低分,我们再及时去支援。”

  这是饭圈的特点,一切以某个偶像为中心,为偶像制定最优的外部宣传方式,体会强烈的情感,享受付出带来的幸福感。反过来说,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会带给人一定的安全感,也让情绪有了出口,每个人都需要找到方向定义自己,认真工作的,孝敬父母的,自由不羁的,“我”因为某种和世界的联系而存在,总有一种身份,能让“我”感受到自得。

  喜欢吴亦凡的某某,也一定是其中一种,带给人愉悦感的身份。这种身份会促使粉丝去做符合粉丝团队身份的事情,比如转发、购买专辑。

  追星很像一种特殊的小众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以及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特点,同时也只是市井文化中的一种。但追星这个特殊的文化团体正在与其他文化团体发生碰撞和摩擦。因为互联网链接一切的特性,本身便在要求粉丝文化找到更稳妥的姿态与社会进行交互。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