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再一次被证明成真,国庆假期前夕,备受瞩目的腾讯组织架构调整终于敲定。
时隔6年,腾讯迎来第三次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其中,平台与内容事业群由原社交网络事业群(SNG)、原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原网络媒体事业群(OMG)中与社交平台、流量平台、数字内容、核心技术等高度关联且具有高融合性的板块拆分重组而成。
同时,腾讯成立技术委员会,通过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基础研发,打造具有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等一系列措施,促成更多协作与创新。明眼人都看得出,此次腾讯组织架构调整的最大看点要属CSIG、PCG和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意在统筹其在To B、To C和技术中台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业务协同能力。
其实,CSIG、PCG和技术委员会,隐约看到其最大劲敌阿里的影子,分别对标阿里旗下阿里云、阿里大文娱和阿里中台事业群。当然,这并非代表腾讯在组织升级上落后于阿里,因为每家企业有各自的基因,业务发展进度也不尽相同,组织架构没有可比性,只有合不合适之分。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腾讯、阿里的竞争将愈发激烈,形成全面对垒、你追我赶的局面。去年底,腾讯掌门人马化腾表示,腾讯、阿里在10多个领域竞争,随着腾讯组织架构调整对业务创新和升级的拉抬效应逐渐显现,未来或将呈现腾讯在云计算领域追赶阿里、阿里在泛娱乐领域紧咬腾讯不放的激烈战况。
简单说下我对此次腾讯组织架构调整的三点看法:
1.CSIG重点放在腾讯云上
去年底,马化腾承认,腾讯在管理上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组织架构,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必须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从内到外系统性的梳理。从起动念到真正落地足足花了9个多月,并非腾讯上下执行力不行,而是腾讯做大后部门之间利益盘根错节,协调难度较大,导致组织架构“大手术”进度缓慢。
不过,面对产业互联网的迅速崛起,腾讯这场自上而下的组织变革困难再大也要强力推行,以马化腾为代表的管理层态度坚决。腾讯成立CSIG,正是为了强化To B的能力,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尽管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涉及到云、支付、AI、安全等多种能力,但最核心的当属云计算。去年,马化腾反复强调,未来“用云量”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指标。CSIG的成立,首要目标是增强腾讯云的竞争力,努力缩小与阿里云的差距。
2.PCG全面对标今日头条
尽管PCG包括腾讯视频、腾讯影业,似乎要与阿里大文娱一较高下,但其头号敌人并非阿里大文娱,而是今日头条。在我看来,PCG的重点放在内容分发+短视频上,即腾讯新闻+天天快报+微视+下饭视频,这恰恰是今日头条的核心业务。
自认为当腾讯员工没意思的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尽管尚未强大到让马化腾睡不着觉,但已成功给其添堵。眼看收编不成,腾讯只能把炮口对准今日头条,谁叫它动了自己的奶酪。3年前,马化腾曾透露腾讯只做内容和连接两件事,如今,内容仍是腾讯重要的基业。
因此,“头腾大战”燃情上演,双方不仅在内容分发、短视频两大领域全面开战,而且大打口水战,互不相让。不过,两场仗打下来,强如腾讯遇上今日头条这一劲敌也无奈吃瘪,非但未能成功进行狙击,反而在竞争中占下风,这显然是马化腾不愿看到的局面。
内容分发方面,对标今日头条的天天快报日活跌至5000万,仅为后者的1/4,传闻部分员工已调整回腾讯新闻或调岗至腾讯其他部门,尽管腾讯予以否认,强调部分人员调整系公司正常调整,但天天快报无力追赶今日头条是不争的事实,其坐拥腾讯流量优势和社交关系链,一度被寄予厚望。
短视频方面,短视频是不折不扣的风口,正呈现头条系(西瓜视频、抖音、火山小视频)合围快手的局面,为了缩小与第一梯队的差距,腾讯一方面加码快手,另一方面亲自下场,除了重启微视,还推出速看视频、MOKA魔咔、闪咖、下饭视频等9款短视频产品,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不过,即便祭出高额补贴、朋友圈加持,其拳头级产品微视在与抖音的交锋中并未占到多少便宜。
#p#分页标题#e#
由此可见,PCG的成立是为了因应今日头条的步步紧逼,承载了腾讯扳回一城的宏愿,未来双方战事升级在所难免。不过,目前来看,腾讯似乎拿不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组建PCG更像是出于防御考虑,而非进攻收复失地,能否扭转颓势存在不确定性。
3.技术委员会神似阿里大中台
注意,腾讯技术委员会并非对标阿里达摩院,后者计划3年投入1000亿发力前沿技术,而是对标阿里中台事业群。2015年12月,阿里宣布新一轮组织升级,最大亮点是形成“小前端+大中台”的架构。我认为,腾讯技术委员会与阿里强调的大中台理念极其相似。
强大的中台是敏捷的前端的前提,也是迈向赋能型组织的重要一步。技术中台不仅在企业内部提供共享的技术、数据、产品和标准,针对必须长期投资的基础技术,比如搜索、算法、图像识别、语音、定位等,又能化身为企业内创新研究院,结合业务场景进行深入研发。
简单来说,腾讯技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促成腾讯内部更多协作与创新。一方面合理分配技术资源、跟踪技术落地进度、完善技术研发文化,以便更好地支持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充当内部创新抓手,随时对重要前沿技术,尤其是基础科技保持高度敏感,为产品创新提供动力。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并把此次主动革新视为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重要性不言而喻,也预示着腾讯已全面吹响进击产业互联网的号角。1个多月以后,腾讯将迎来20岁生日,此次组织架构调整无疑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换个角度看,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消费互联网,腾讯成为最大赢家之一,营收、利润、市值等各项指标表现抢眼,但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浪潮来袭,其实其反应并不迟钝,但业绩并不尽如人意,多年累积的势能在To B端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不可否认,腾讯固守消费互联网领地依然无比强大,但故事已不够性感,给资本市场营造的想象空间有限,9个月市值蒸发1万亿港元就是最佳证明。
事实上,面向未来,无论是充分释放自身势能还是拯救“跌跌不休”的股价,腾讯都到了不得不变的关键时刻,全面进军产业互联网是必然选择,实现大而不倒。而首要任务便是打造贴合业务发展、有活力、战斗力强的组织架构,这也符合腾讯每6-7年一次“大手术”的风格。
当然,变阵只是腾讯转型的开端,至于具体效果如何,能否在产业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只能交给时间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