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共享充电宝降温:资本遇冷 专利背后专业化运营成突破关键

TechWeb 7月6日报道 文/小渔

共享经济的出现,让此前稍微有些沉寂的创业市场再次活跃了起来,大多数创业者和投资人瞄准该市场,各种共享产物应运而生。不过,关于共享的概念划分并不是很明确,有些产品挂羊头卖狗肉,仅仅是为了融资而加上共享二字。作为市场上为数不多获得认可以及可行性较大的项目,共享充电宝在去年不仅受到创业者的欢迎,更是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不过,好景不长,诚如共享单车一样,共享充电宝也进入了冷却期。资本的遇冷,加上市场增速表现一般,共享充电宝如何在后半程发挥余力仍是一个大问题。同时,在市场增速并未达到大部分人预期的2018,如何拓展更多的盈利模式以及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更是对于整个行业所有参与者的考验。

资本遇冷 共享充电宝降温

2017对于共享经济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似乎只要和共享沾上边,就很容易拿到融资。似乎只要是个共享XX,创业项目都成功了一小半。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外部因素的助推加上本身内部可塑性的因素,使得其在2017年大受关注。

一方面,是整个行业趋势的影响。借助共享单车的成功,共享充电宝在2017也显得格外受到关注。毕竟,有着共享单车火热的资本背书,投资人对于高频使用的共享充电宝更是信心十足。甚至,考虑到充电宝的低成本,投资人认为共享充电宝是一个完全不用担心盈利的项目。

共享充电宝降温:资本遇冷 专利背后专业化运营成突破关键

(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方面,在手机越做越薄的时代,相对应作出的牺牲便是续航方面,基本上是一天一充,或者是半天就要一充。当手机快要没电时,共享充电宝的出现便可以解决用户的焦虑感。

就是这样的一个项目,在2017年引来了大量资本的关注和推崇,其中不乏腾讯、红杉以及顺为等国内知名投资机构。根据艾瑞发布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6到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共获得融资31笔,其中28笔发生在2017年,月融资2.3笔,过半数集中在天使轮及以前。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8月,聚美优品还完成了以3亿元人民币对街电的认购,占股约60%。之后,便有了王思聪的那一句不看好共享充电宝的言论。

月融资2.3笔,一年28笔融资,这是共享充电宝在2017年最耀眼的表现。而在这样的数字背后展现出的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行业,预示着共享充电宝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但是,市场总是残酷的,2017年的辉煌只能代表着过去,对于一个新兴产业来说,能接受的了鲜花掌声,也要能忍受得了寂寞和无奈。

整个2018上半年,共享经济市场大多比较安静,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表现得比较“谨慎”,充电宝市场亦是如此。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除了小电科技在三月底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后,市场上再无其它共享充电宝获得融资的消息。上个月,有消息称怪兽充电将会在不久后宣布最新的融资进展。对此,怪兽充电相关负责人对TechWeb回应称,没听说过该消息,我们目前苦练内功,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和服务,专注商业本质才是王道。

共享充电宝降温:资本遇冷 专利背后专业化运营成突破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翻看小电科技的融资纪录,在此次B+轮融资之前,前三轮融资都是在2017年完成,并且是在三、四、五月连着三个月达到了这一成绩。无独有偶,怪兽充电也是如此,在2017年获得了三轮融资,并且在去年11月完成了近两亿人的融资。但是,到了今年,声量降低了很多,也很难引起市场的注意。

2017年多家平台倒闭 已提早打了预防针

2017年春夏时分,四十天的时间里,共享充电宝行业总共完成了12亿元的融资,这一个数字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刚出现时的五倍,背后更是不缺大牌的资方。但是,到了下半年,几家平台纷纷关闭,虽说依旧有平台获得融资,但也提前给市场打了预防针。

不同于上半年的热闹场景,去年下半年共享充电宝市场迎来的却是集体的退出。其中,成立于2015年的乐电,于2017年10月退出市场;成立于2016年的PP充电于2017年10月因自身原因关停;成立仅仅四个月的放电科技也在当年的10月退出;另外,被认为最有可能借助现有资源实现突破的美团点评,也在11月关停了共享充电宝业务。

“2017年那一波倒闭潮更像是市场的一种检验和淘汰,因为没有那么多资金去撒网,资方要做的是集中资金赌未来能成功的那个”,一位业界投资人告诉TechWeb。在他看来,倒下的企业多,并不能代表行业不行,只能说是在进行优胜劣汰,在让整个行业更精细化发展。

#p#分页标题#e#

就当下来看,在调整过后,街电、小电、来电以及怪兽充电可以说是当前共享充电宝市场的中坚力量,在市场布局、资金力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实力支撑,也更有底气进行最终的角逐。

共享充电宝的下一站 专利成核心看点

在很多人看来,共享充电宝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只是市场渠道布局以及资金上的对垒,很难跟专利扯上关系。但是,街电和来电的专利战,让我们看到,作为充电宝核心的专利,将会成为共享充电宝之前的下一个竞争看点。

去年四月份,来电以专利侵权为由将街电起诉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今年四月份的审理后,法院认定街电侵犯来电科技两项名为“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和“吸纳式充电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责令街电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来电科技共计200万元。

对此,街电当庭提起上诉,并称此前针对来电持有的7项争议专利,街电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起无效宣告请求,其中4项已被认定为无效,1项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驳回。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陈欧曾花费1亿元购买了3项发明专利,包括共享充电宝充电箱、充电更换系统及充电方法等。

6月11日,街电向法院提起诉讼。6月15日,来电方面回应称,街电声称来电不正当竞争毫无道理可言。

企业之间为了维护自家的利益,起诉竞争对手这无可厚非。但是,来电街电专利战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光彩的事情,而这也显现出整个行业不规范的一面。

5月29日,有网友通过微博爆料了一段视频,爆料视频显示,来电科技CEO袁炳松在某餐吧就餐中途,起身将商场公共区的共享充电宝柜机抱回就餐位,随后又将柜机径直抱离商场。对此,来电方面事后回应称,当时已经将来电的设备放入商家,所以向商家要求把他们设备撤掉,搬回去研究一两天再还回来。不仅如此,来电方面还表示,街电团队后来主动接触袁炳松,并称,如果来电不对外说出法院一审判决街电专利侵权成立一事,就不将这段视频外泄。

不管最后孰是孰非,这种感觉比较像小孩子打闹一样的行为不仅给企业抹了黑,也是降低了整个行业的格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TechWeb,共享充电宝在外观和归还时锁住充电宝的方式以及充电时的触点的点数和设计都是有专利的,即便是设计的稍微有些不同,都可以规避专利侵权,这个行业就是这样。

同时,他还表示,“其实我们更希望行业有序的竞争,不希望看见来电和街电这种事情发生,专利侵权就讲专利的事情就好,这样才是对整个行业的进步有促进作用,要不然总给人看笑话的感觉。”

不温不火 行业竞争还需回归到运营上来

根据艾瑞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突破1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才3.3亿元。如果仅仅从数字上来看,共享充电宝市场和共享单车相比较起来相差很远,更是低于投资人的预期,这或许也是今年上半年企业融资少的原因之一。

对于当时投资小电科技,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曾表示,自己的手机因为玩王者荣耀没电了,恰巧当时小电创始人唐永波带来的小电样机充上了电,只聊了半小时就定下了投资。在朱啸虎看来,手机充电是刚需,未来会有很大的市场。但是,刚需是刚需,市场未必就能做大,门槛也相对较低。除非,单一企业能够做得非常大,能够垄断市场。

根据聚美优品发布的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聚美优品全年营收58.17亿元,街电科技则全年实现营收5800万元,亏损1.33亿。被收购后,街电给聚美优品的回报便是1%的营收和340%的净亏损。当然,这有可能只是暂时的,但是,在资本更加谨慎的今天,健康化运营,不出现资金危机,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

对于共享充电宝市场来说,现在是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应该去思考如何扩大市场,增加营收,提升盈利水平。一方面是渠道上,共享充电宝除了要做全渠道布局之外,更应该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投放,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是附加营收上,比如广告位最大效率的展现,以及与周边场景的融合,实现多功能的使用。当然,还有一点便是专利,这是核心技术,也是保护自己权益的屏障,尤其是在最终的竞争中更为重要。

充电宝不是单车,市场也不会有共享单车那么大,资本现在表现得也并不是很积极。在整个共享经济都在归于平静的2018,头部企业要做的就是避免恶性竞争,提高核心专利建设,将精力投入到运营上来。市场好了,企业的发展才会更好,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也会让自己有更多的底牌。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