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杀死盗版的新逻辑
数字内容版权保护这件事又有了新进展。

互联网数字内容版权存在大量盗版侵权问题,多到何种程度呢——相关事件频频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头条」。

近两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火热,催生出了一批做版权区块链的企业,号称能提供便捷、价格低廉的版权登记方案,简化确权、授权、维权等流程,人们似乎看到了「杀死盗版」的曙光。然而在「噱头」之外,激起的浪花有限。

在 3 月 28 日,2019 中国版权服务年会在京举行,在大会举办的第九届 DCI 体系论坛上,主办方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联合新浪微博、迅雷、京东等国内多个重量级互联网平台,发布了中国数字版权唯一标识(DCI)标准联盟链,用区块链技术完成版权保护。其中,迅雷为 DCI 体系区块链技术合作方之一。

同样是区块链 + 版权的故事,但这一次让人有了点盼头。


版权问题的根本

版权问题屡禁不止,根据维权骑士发布的《2018 年度内容行业版权报告》,2018 年被侵权的作者占全体作者的 41%,而在内容层面,平均每篇内容的被侵权量为 7 次。去年第二季度仅微信公众号内容遭疑似侵权次数就超过了 30 万次。

杀死盗版的新逻辑

2018 年度内容行业版权报告 | 维权骑士

虽说区块链还没表现出颠覆互联网的能力,大规模上链的必要性也还没有体现出来,但在版权保护方面,人们对其抱有很大希望。

在一些企业试水之后,虽然「浪花有限」,不过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先说问题。

为何过去的版权区块链服务没能达到预期?

版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当侵权发生时,能及时进行溯源和确权。同时辅以高效的授权和交易体系,方便版权的使用和流通,从而逐步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

在任何情况下,维权都要以确权为基础和前提。过去,大多数版权区块链服务公司能够做到的只是证明某个人在某个时间在某个平台上发布了某个作品,而不能够证明发布人与发布作品之间的权属关系。

区块链能够做到溯源,但传统的物联网手段也能做到,射频识别等技术已经应用多年,区块链能做的是信息在流转环节不被篡改,而上链信息是否准确,区块链本身是无能为力的。

根据《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第六条,「在登记后发现与事实不相符的,作品登记机关应撤销其登记。」,所以即使将区块链技术与线下机构联合起来,提供对接公证处和律所等服务,也无法回避原始数据是否干净的问题。

根据区块链的防盗版逻辑,只有各种版权内容数据都上链了,并且都在同一个链上时,才能做到精准的侵权监测,这就要求这个区块链平台能够覆盖所有的版权内容生产者,保证原始数据的「干净」,这样才能够让「版权保护」真正落地。

众多版权登记平台,都承诺通过全网搜索的方式,追踪作品的传播路径,对侵权行为进行监测。然而互联网庞大纷杂,形形色色的协议和格式使得数据的获取并非易事,且对服务器的计算能力也有巨大挑战,声称的「全网搜索」能实现几分也是未知,监测效果令人生疑。

除此之外,对于版权保护,BAT 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并非坐视不管,近些年也都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根据《2018Q2 内容行业版权报告》显示,「各平台治理效果相比往期改善显著,平台自发重视版权,普遍认可版权治理对内容生态的正向作用。」

不过,也都是分而治之,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平台。中国数字版权的持有方十分分散,要将这些海量、分散的版权都聚拢起来,一起上链,绝非易事。

如此看来,在数字内容版权保护这件事情上,如何能够真正实现全网的侵权监测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不能够及时准确发现侵权行为,那么登记的版权不过是一张白纸,毫无意义。这时的难点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利益协调问题,毕竟时间能够逐渐解决技术缺陷。


版权保护的新方向

再说希望。

版权这个问题关乎钱和声望。要基于区块链技术来实行版权保护,根本在于需要这个平台对行业有足够的号召力来实现全网监测,且是中立、公正、透明的第三方组织,那么只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这样的国家机构能够符合这个角色。

根据以上推断,未来,综合各方平台、实现全网范围内的数字内容版权保护,DCI 体系或许是「唯一」的答案。当然,上述提到的那些问题,它也都得去面对。

版权服务,标准先行。

#p#分页标题#e#

这里要仔细介绍一下 DCI 体系。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的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 2010 年提出了以「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简称 DCI)为基础的数字版权公共服务新模式—DCI 体系。

因此,DCI 体系可以说是官方的「权威」数字内容版权服务平台,地位不言而喻。

DCI 体系以数字作品在线版权登记的模式为基本手段,为互联网上的数字作品分配永久的 DCI 码、DCI 标,颁发作品登记证书(电子版),并利用电子签名和数字证书建立起可信赖、可查验的安全认证体系。

在国外,也有相似的体系。美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研究建立「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简称 DOI)体系,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永久性标识,来确定数字内容的网络位置属性。DOI 体系与 DCI 体系有些相似,不过受制于技术,它只能来为数字内容颁发一个「身份证」,声明其网络位置,而无法解决互联网条件下数字内容的版权确权、维权与利益分享问题。

根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官方提供的信息,DCI 体系具有三大基本功能:数字作品版权登记、版权费用结算认证、监测取证快速维权。综合支撑建立起包括版权确权、授权、维权在内的全流程版权综合服务体系,并与现有互联网版权运营平台进行嵌入对接,以嵌入式服务方式实现一体化服务。 

杀死盗版的新逻辑

DCI 体系 |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按照规划,以上功能、服务的落地都将基于 DCI 标准联盟链。以能够支持大并发量处理的区块链技术为基础,DCI 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国际上领先的数字内容版权保护体系。

挑战也随之而来。未来,DCI 标准联盟链要面向的可能是上亿用户,未来要禁得住全国亿万人民的使用、亿万条数据的登记和交易,随时会产生访问高峰,如果区块链性能不够,就会出现拥堵,造成访问缓慢甚至失败,影响确权和交易。另外,用户在进行版权交易时,必然要求是瞬间完成、瞬间确认,而传统区块链技术的响应不够快,需要数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交易确认时间。

作为新发布的 DCI 联盟链的技术提供方之一,迅雷通过已有的区块链、云技术、项目资源、行业资源等支持 DCI 体系应用建设。 

杀死盗版的新逻辑

迅雷链总工程师来鑫 |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迅雷链已经打造出采用了同构多链技术架构的百万级 TPS 底层区块链技术,能够服务大并发量的区块链应用。」对于上述面临的两个挑战,迅雷链总工程师来鑫表示。而瞬间完成、瞬间确认的用户需求,迅雷链则通过改进共识算法,让所有交易得以实现秒级响应。来鑫补充说:「而且这种响应是确定性的,不会出现分叉回滚,保证了版权交易的实用性。」

文字、图片、视频、VR……数字内容版权生态的丰富,对底层性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不断涌现出的丰富版权类应用,需要底层区块链具备超强的技术扩展性。来鑫表示迅雷链目前的技术已经具备足够的扩展性,能兼容多种虚拟机,不止版权行业,环保、溯源、保险等十几个实体行业的解决方案也已完成落地。

以迅雷链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性能的突破,正驱动版权保护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有了 DCI 标准联盟链这个明确的「方向」之后,剩下的就是埋头前进了。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