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俞正声父亲是俞启威,俞正声出于名门却高而不贵

俞正声父亲是谁?

俞正声父亲

  1945年,俞正声出生。在儿时,俞正声一直跟随中共革命元勋的父亲奔波于多地。俞父是原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天津市委书记黄敬(原名俞启威),是浙江绍兴一个名门望族的后代。俞正声母亲则是历史学家范文澜妹妹、原北京副市长范瑾。但是俞正声从小就“高”而不“贵”,受到父母严格的家庭教育和艰苦奋斗的熏陶。1952年,俞正声入读北京八一学校。而在小学五年级时,俞正声父母怕他染上“养尊处优”的陋习,就将他转到胡同里一所普通小学就读。

 详细履历

  1945年4月,俞正声出生。

  1952年,俞正声随父母到北京,入读北京八一小学。八一学校是当时中共高干子弟学校。

  小学5年级时,俞正声转到胡同里一所普通的学校学习。

  1958年2月10日,俞正声父亲黄敬去世,时年46岁。

  1963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本文摘自:东方评论,作者:汪长纬,原题为:《没有特权意识是大境界》

东方网8月5日消息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在接受凤凰卫视电视专访中讲述了儿时的往事,以及家庭、父母对他成长的影响。其中,其父母的骨灰合葬一个普通的公墓里,墓碑上没有写任何的生平和官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笔者感到,当今的为官者尤其是高官没有或少有特权意识,不谋求特权,是高境界,大境界!

上了一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俞正声先生的父亲黄敬,是一位老革命,属于“开国级”高干,是天津市解放后第一任市委书记兼市长,后调任国家一机部部长、国家科委主任,八届中央委员,1958年病故。俞正声先生的母亲范瑾也是一位老革命,文革前的北京市副市长,文革伊始便遭受江青迫害,“打倒”“火烧”的大标语京城随处可见,改革开放后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主席,今年初病故。在我国夫妻俩都是正部级高干的家庭不多,所以俞正声是名副其实的高干子弟。但他从小受到父母的平民教育,从干部子弟集中的学校转到胡同里的小学,和老百姓孩子一起读书。俞正声说,父母留下来的就是希望他们“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跟老百姓一样的人,不要有特权,不要谋求特权。”正因为如此,他把父母的骨灰合葬在一个普通的公墓里,墓碑上没有写任何的生平和官职。俞正声说,这符合父母的心愿,也是自己做人的准则。访谈中的这些细节,实在令人动容。

一个退休老人,本就草根,与位高权重的官员们八百杆子打不到。我只是基于当今社会官本位愈演愈烈的现状,基于许多官员实际上已经成了特权阶层的现实,才有这样的感慨。君不见,如今就连一些中下层官员病故时,也要一本正经地把享受副局级、正局级之类的待遇公之于众,足见对官职、级别的“重视”。看看一些还健在的官员名片,大大小小的实职虚衔写得满满的,对官职的炫耀之心暴露无余。

做官之所以成为当今中国最荣耀、最显赫的职业,是因为到了一定级别实际上就享受了一定的特权:小号车不受交通法规的制约,成为全国性的“潜规则”,这在警察心里最清楚;厅局级以上干部不参加医改,看病不化钱,挂号费只有象征性的一角钱,卫生行政部门最明白;一些地方的官员就连地市级乃至县官出行,不是常有警车耀武扬威地开道吗?至于在社会生活领域中享受的方方面面好处和特权,也是有目共睹。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俞正声能把父母合葬在普通公墓里,墓碑上没写任何生平和官职,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联系到他不坐“一号车”,出行时不要警车开道,确实在继承其父母留下来的“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跟老百姓一样的人,不要有特权,不要谋求特权”的心愿。

 

人生而平等。这曾经被说成是资产阶级观念。可是,共产党搞革命的初衷不就是追求平等与自由吗?而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也是公平、平等啊!当了官不要特权、不谋求特权,才有资格唱“人民公仆”的高调,才符合共产党的宗旨。所以我说,为官者没有特权意识是高境界,大境界!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