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东方证券消费投研分析师写一篇名为《为什么无人零售不是个好生意?》的分析文章,主要谈及了传统零售的两个核心本质是赚两类钱:1. 剥削场地方的钱;2. 剥削货品提供方的钱。
认为传统零售商租了一块本来价值不大的场地,然后分租出去获得收益,所以称之为剥削场地方的钱;另外传统零售商和生产商有账期,所以是剥削货品提供方的钱。
文章提供了永辉的财报确实体现出租金收入部分的占比越来越高,事实上沃尔玛也是如此。还有账期的现金流收益,文中提到了自有品牌的部分。我补充一点的是,阿里的蚂蚁金服、亚马逊、京东和沃尔玛的金融也是非常具备战略性价值的。
最终在文末该分析师得出无人零售是否能靠广告赚钱,由于没有广告收益数据,留下了一个疑问:无人零售是不是只能靠广告赚钱?显然该分析师对这个都是质疑的。
从庙堂之上重回到地面,还需要去理解商业中更底层的规律,即“创新”和“变革”。这两个词听起来有点虚,却一直在商业体系中进行着。
做出“无人零售不是个好生意”的结论属于“基于过去和现在的正确”,却不是对“正确的未来”的判断。
传统的有人零售代表的是过去和现在,怎么分析过去和现在的成功都是正确的;无人零售代表着未来,用成功的过去和现在来分析未来,未来显得错误且让人存疑。
无人零售的创新是“无人”,“无人”在未来也必将从前端一直贯穿到后端。变革则是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目前许多对无人零售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线下的前端,毕竟后端发展较慢现在还是有人的状态;另外由于认知和实践领域不同,关注传统线下零售的仍然对线上的关注和理解较少』
前端指的是导购员、收银员等能看得见的工作人员,这些人被技术和机器所替代,例如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无人售货机等。
后端指的是补货、机器维护等看不见的工作人员,这些人仍然按照“单人多店”模型在管理着多家或多个无人店或无人机器。
在很多人看来,现在的无人零售和过去的传统有人零售比较,只是做到前端没有人,后端仍然有人,商业模型仍然很接近,只能算是技术“创新”而非“变革”。认为无人零售虽然前端无人化,却增加了技术成本,加上分散化面积小无法“剥削场地方的钱”,成本并不比有人的低多少,体验还不好,产生质疑也无可厚非。
只是技术爆炸带来的技术成本将出现几何式下降,这是已经验证过的“摩尔定律”所决定的,那么技术成本下降带来的成本优势会很快显现。
其次“无人思维”的主导,随着技术越成熟成本的快速下降,后端也会很快(两三年)无人化,无人零售必然经历前端无人、后端有人到前后端均无人的两个阶段。(附图)
后端无人化之前在一文深度分析过,文末有一段总结的内容或许能够更好理解在封闭式场景中“无人配送”更快落地应用的几率更大:
美团外卖的特点:去中心化、品类单一、区域密集和时间段集中。
这些特点使得美团的“无人“应用会更快在一线城市落地,这也是外卖订单最多的城市,可以想像美团外卖的无人车或无人机器人在一栋办公楼的底商和办公室行驶,或者在朝阳大悦城等这种拥有购物中心、办公楼、住宅的“城市综合体”内行驶即可,而且由于距离非常近,无须动用无人机,使得审批效率大大提升,公共安全也无须过于担忧。
虽然没有找到过多的数据,但是从无人货架、无人售货机等铺设的点位来看,目前中国无人零售企业大都集中在相对封闭的场所或者范围内,无人车的普及同样不会受通用交通政策和规则的过多影响。例如室内(办公室、工厂内)或者是商业街区(购物中心、超市、高铁、机场、社区等)
无人零售在后端的补货配送甚至可以比美团的“无人车” 更快落地,实现后端的“无人化”。
想像凌晨2、3店在关门的商场和办公室里,十几台无人车从地下的仓库将该补的货自动补到无人售货机、无人便利店的场景吧。
#p#分页标题#e#
传统的零售商赚着剥削场地方的钱仍然有一些时间窗口,但是随着不“剥削场地方”的无人零售们的成长,这种盈利模式或将面临萎缩直至终结,就如电商只是赚流量的钱一样。
其次如果你是场地方,你是愿意继续被剥削,还是愿意和无人零售这样更有未来前景的企业共同“分成”成长呢?现在很多商场已经更愿意接受无人零售企业“分成”的合作模式而非租金模式,因为这样赚得更多。
想想那些曾经或现在仍被传统电商通过流量剥削的品牌商们,难道出现不会剥削他们的新电商新零售的时候,他们还愿意继续被剥削吗?
零售商的本质确实应该好好和生产商品牌商一起卖好货做好服务来赚钱,这样他们才愿意跟着零售商一起发展。
传统零售业要么无奈要么有意把自己变成“二房东”,在选品和发展品牌上无法更加专注和专业。无人零售的出现让传统零售商被迫或主动求变,以消费者需求和体验为导向,改变占地为王剥削场地方的经营思路,真正拥抱新的零售变化……
接下来想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无人零售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还要分析无人零售线下和线上的紧密结合。
上图的无人便利店业务全链路流程来看,无人零售与线上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用户和商品的数据维度更丰富。
随着硬件技术的成熟和成本下降,这些数据获取成本也更低,比电商的更为准确,这样的价值数据又能够产生多大的财富?
至于传统零售商的现金流盈利模型,本质上也是不符合商业诉求的:生产商品牌商被零售商剥削压迫的历史也会在无人零售时代出现变化,原来不懂零售运营管理的生产商和品牌商在无人零售时代变成平等的了,像娃哈哈和农夫山泉大力发展无人零售一样,许多新老生产商品牌商同样可以更低门槛进入无人零售领域。
最终无人零售的盈利大致可以分为:更高的商品销售利润、广告收益、转换至线上形成线上平台后的多样化收益、更健康的现金流,这些远比传统零售更复杂但也更有想像空间,毕竟无人零售并不只有线下的部分,还有更有发展前景的线上部分。
随附《中信证券无人零售深度报告》关于友宝盈利的数据:
从《2017中信证券无人零售深度报告》来看,无人售货机的老大是友宝,占40%~45%。销售收入已经呈现多元化,包括:商品销售、售货机销售、设备租赁、移动设备唱歌、广告及其它服务共五项收入,虽然部分收入占比不高,但可以看出在逐年增加。
商品的销售收入占比从13年的97%到16年的73%,这并不是商品销售收入下滑的下降,而是其它收入上涨的下降。这说明无人售货机在其它盈利能力上有着巨大的机会。(本文首发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