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深响, 作者 | 亚澜 马小军,数据整理 | 甘洛奇
即便是寒冬,BAT在2018年都并未停止自己撒钱的步伐。
根据统计,仅在已经公开的投资事件中,就可以看到,2018年:
· 百度对外投资事件超70起,投资金额超75亿人民币
· 阿里巴巴投资事件超160起,投资金额超1800亿人民币
· 腾讯对外投资事件超170起,投资金额超900亿人民币
在2018的寒冬之中,对创业者而言,活下来就是胜利。此时有着Deep Pocket的行业巨头们的资金,就或多或少带有雪中送炭的意味了。
那么,在形势尚不明朗的2019年,基于公开数据深入剖析BAT的投资策略,理解BAT的投资理念,对于判断趋势动态,跟踪市场风向的变化,也对创业者们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深响」结合市场动态,深入分析观察了BAT三家在2018年的投资动态,试图复盘BAT的投资策略与风格,并为读者解读,在这样的寒冬里,到底哪里才能让我们抱团取暖。
百度小步快跑:聚焦人工智能,深耕技术场景在BAT三家中,百度明确投资策略相对较晚,但体系相较于AT两家而言更为立体,2017年形成了百度内部的投资并购部,之后又陆续成立了独立投资机构百度风投与百度资本三个路径。
百度三个不同的投资部门,各自有着不同的业务方向与战略目标:百度投资并购部围绕百度的企业战略进行投资,通过战略投资,直接服务于百度现有业务的发展。而百度风投和百度资本作为独立机构,更多的是以财务投资的身份深入行业,分别专注于早期和中后期的标的,以多个产业基金在产业链纵深布局。
但综合来看,百度投资其实是在打造一个基于百度业务的大生态圈:
生态圈是三个同心圆,最中心的第一圈是百度自己必须做的核心业务,比如信息流、短视频等;
第二圈开始有投资涉入,譬如快手、爱奇艺、小鱼在家等具有一定企业长期战略价值的业务,百度投资并掌握大股比控制权;
第三圈则是投小股比、交朋友,典型如网易云音乐、B站等,短期内对百度生态的价值不那么显著,但长期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则会对更核心圈的信息流、短视频,乃至于智能音箱、语音助手等业务会有长远的生态意义。
因此,百度投资风格与AT两家相比更为平和——在业界的认知中,阿里更为追求绝对控制,腾讯则是以“连接”为主,在大多数领域中更注重被投企业对腾讯大流量体系的贡献与协同。
而发展2年多的百度投资更多地倾向于在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之间寻找平衡,不在战略上激进,也不在财务上冒进。
在这样的风格下,百度投资在过去两年已经快速投了上百个项目,为接下来继续在更核心的纵深地带挖掘明星项目做好了铺垫——先交朋友、先起量,再来建立最亮眼的核心portfolio(投资组合),和可能成为千倍公司的投资矩阵。
也因此从领域上来看,在起量后的这个阶段,百度的投资也较为聚焦。
百度风投早先曾透露过“一体两翼”的投资策略——专注于“智能技术”与“行业智能化”两大方向。
「深响」统计到的公开数据也确实反映了这样的策略偏好。
百度2018年投资的项目标的大量集中在智能硬件、医疗健康、汽车交通、物联网、先进制造,乃至于农业等有明确人工智能落地场景的领域,其中智能硬件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数量均为10起,且公布出了明确金额的过亿元大额投资均占比一半以上。
相较而言,在人工智能底层技术上的投资,则更加专注于海外早期技术研发项目,譬如年初投资的光学技术初创公司Lightelligence,11月投资的瑞士类脑芯片厂商aiCTX等。
同时,在这些领域中,百度风投和百度投资并购部又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主线与特征:
百度风投主要在行业智能化和智能技术方面进行布局。而百度投资并购部主要是在AI生态,移动基础方面进行布局。二者相结合,恰好暗合了百度今年早些时候打出的“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企业战略,恐怕也并非偶然。
但无论是百度风投还是百度投资并购部,在内部都肩负着为百度长期发展做准备,为百度占领下一个技术风口的使命,因此几个团队在赛道的选择中,都表现出了对技术的高度敏感与偏好,这点而言也确实是继承了百度长期以来的技术基因。
#p#分页标题#e#虽然在投资领域,百度是后来者,但在2年多的打磨中,百度的投资生态已经逐渐成型,风格及偏好也逐渐稳定。结合百度本身长期以来技术主导的基因,后续在技术领域,乃至于智能制造等产业智能化升级方向的进一步深耕也已经成为必然。
阿里高举高打:快准狠,围剿To B战场
在BAT三家中,或许是天生的To B基因,也或许是核心管理层中有资深投并老将蔡崇信坐镇,阿里的投资并购部门已经有了10年的历史,早就在业界建立了自身的品牌,与略有争议的风格。
相对于风格较为温和的百度而言,阿里系的投资方式则可谓是高举高打了:仅2018年,阿里就投出了160起投资事件,总投资金额超1800亿人民币,平均单笔投资已经超过了10亿元。
这样的结果和阿里2018年的投资战略方向也不无关系。
从投资事件数看,2018年阿里投资次数最多的TOP5行业分别是企业服务、电商、汽车交通、金融,和人工智能。而从投资金额来看,阿里撒钱最多的行业则是餐饮业、文娱传媒、汽车交通、企业服务,和电商。
简而言之,类似于百度在人工智能的主题下,深耕智能硬件、汽车交通等对应场景,阿里在2018年展现出了深耕企业服务,同时整体围剿To B战场的态势。这样的选择几乎完全可以说是为阿里近几年以“新零售”为核心的企业服务场景服务的。
自2016年云栖大会上,马云抛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后,阿里陆续在“新零售”领域做了大量的布局,核心里程碑既包括上线了盒马生鲜、天猫小店等新产品线,也包括内部架构调整,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等底层技术支持部门,还包括2019年最新发布的阿里商业操作系统这种“底层操作系统”式的战略与野心。
而阿里的投资,则向来是为主营业务的战略发展服务的。作为阿里战投部的负责人,蔡崇信就曾在17年的阿里投资者日上明确表示过,阿里的选择“就是把正确的资产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以及,投资和并购的目的就是“给阿里建立长期的战略价值。”
在这样的主题下,阿里的投资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凡是和“新零售”能沾上边的新业态,凡是能对“商业操作系统”有贡献的新服务,甚至是能为阿里的零售商业帝国实现流量输入的标的,统统都可以投——贵也没关系。
因此我们看到2018年,阿里不但投了诸如衣二三、垂衣、女神派等新形态电商、零售的探索式项目,也投下了国内国外专注于数据领域的云徙科技、Platina Systems等一众初创大数据企业,同时还大手笔地投资了今日头条、WPP、分众传媒等一众线上线下流量大户。
随着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发布,以及国内To B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阿里高举高打、大开大合的“买买买”,恐怕才仅仅开了个头。
腾讯多点开花:固守泛娱乐,进军产业互联网虽然投资业务不是起步最早的,腾讯却是在BAT三家中,最“像”投资公司的。
腾讯的投资业务起家的背景与BA两家略有差异,甚至可以说有着非常明确的腾讯色彩。尽管腾讯高层中同样有一个金融背景的刘炽平坐镇,但腾讯投资最广为人知的主力——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的成立,或多或少可以算是3Q大战后腾讯大反思,并建立“开放”企业愿景的结果。
也因此,在投资风格上,腾讯除了在游戏这个基本盘领域外,极少追求控制权。马化腾本人在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成立初期讨论到投资的时候就曾非常明确地表示过:“纯粹的财务投资,我们不做。要做,就做源头。可以投资,但不要控股。”
基于从最上层管理者由上到下的思路,腾讯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业务边界,以及通过投资补齐业务短板的风格。因此,在早年间诸如京东、搜狗等投资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腾讯的典型操作:将自己不擅长或者没做好的业务,比如说拍拍或搜搜,打包交给被投的兄弟企业,自己转身向前。
#p#分页标题#e#这样的投资思路,在前几年与阿里的鲜明对比中,尤其是在美团点评的案例中,为腾讯赢得了不少支持,却也在近两年对腾讯的业务反思中,屡屡成为被抨击的对象——腾讯到底应该成为中国的Google还是互联网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一度在腾讯内部形成大讨论。
但根据统计来看,14年到18年,寒冬、剧变、争议、内部大讨论都没能拖住腾讯的投资脚步,2018年的投资事件总量相比起14年已经翻了一倍有余。
2018年腾讯投资次数最多的几个行业分别是文娱传媒、游戏、企业服务、金融、汽车交通;从投资金额来看,腾讯出资最多的行业则是:汽车交通、文娱传媒、游戏、体育健身、房产家居。
文娱传媒行业的大量投资,有不少出自于曾经因投资自媒体差评而惹出争议,最终甚至引出老板亲自下场表态的腾讯兴趣内容基金TOPIC。在2018年的头腾大战中,以投资巩固与头部自媒体的联系,成了头腾两家挖掘护城河的重要手段。
而泛娱乐的另一个重要领域、腾讯的基本盘游戏赛道上,腾讯则是通过投资育碧、蓝洞等头部海外游戏厂商,缓解国内市场的竞争及政策压力。这样的投资策略,也帮助曾经希望通过微信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却最终折戟的腾讯,通过绝地求生等游戏,在海外市场找到了突破口。
同时,通过7年来最大的架构调整,吹响了集中火力进攻To B市场号角的腾讯,也在积极通过企业服务领域的投资为自己扩充军火库。
根据自媒体企服行业头条统计,2018年,腾讯向企业服务领域的投资共计29笔,投入金额超过127亿人民币。虽然距离阿里在企业服务领域的大手笔仍有一定差距,但也多少体现了腾讯在企业服务领域的决心。
随着虎牙、美团等一众被投企业上市,腾讯收割了一波早期投资获得的红利,同时也面临着投资与业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的挑战。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要继续打造“生态护城河”,作为腾讯两大核心竞争力之一的“资本”作用,在目前内容、企业服务以及游戏几个核心赛道上,恐怕只会增大而不会减小,未来的Google与伯克希尔之争,也只能通过长期的企业管理优化慢慢调和了。
从2000年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产业互联网方兴未艾的今天,BAT三家巨头见证并引领了互联网风口的屡次变迁,且基于资本的赋能逻辑,与整个行业建立了同呼吸、共患难的共同命脉。
对于BAT而言,投资除了获取财务回报、收获与被投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之外,也是通过被投企业,紧跟行业变化,学习新产业逻辑的重要手段——最优质的创业企业,也往往都是浪潮来临的时候,最为敏捷的、最快反应的。
今天,BAT共同的布局点都放在了探索新的技术发展,以及新的产业机会上——而以AI技术为重点的生态布局,则将重构,或许甚至将颠覆目前的整个业态。
虽然三家的布局各有差异——AT两家目前更多地在追求企业服务领域,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的构建;而百度则在底层技术、高精尖技术的探索上,有着更为敏锐的触角,对于农业、工业、智慧城市等落地场景的投资也展现出了不小的魄力——但一个共同不变的主题,就是对产业场景的深耕,和对核心技术的追求。
2019年初,全球宏观环境尚不明朗,寒冬未逝,却也恰好是通过投资完善产业布局,实现技术上的“高筑墙、广积粮”的时候——毕竟在浪潮来临的的时候,也只有最先准备好的人,才能走上浪潮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