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
传统认知里,健康往往被限制在“没有身体疾病”这个狭义的范围里。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所“管辖”的范围越来越大。
健康的定义已从器质性疾病延展为公众的身心及生活各方面;而健康所存在的场景,也已经突破单一的医院医疗场景,延展到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场景中。
“在所谓的消费升级大背景下,我们虽然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但我们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吗?”在1月10日的国民健康发展大会上,丁香园副总裁初洋如是感慨。
在这场大会上,丁香医生联合《健康报》社发布了《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超过53000多名民众参与了调研,在这份报告里,初洋发现99%的人希望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但是落到具体的生活细节里,其实有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
丁香医生首席数据官詹一则将国民健康趋势概括为三个词:多样、升级与专业。
多样:人们希望更多样化的信息获取、多样的渠道获取,不仅仅看文章和公众号;在服务上,人们获取更多样化的服务,不仅仅三甲医院,要有诊所和线上服务;消费也更加多样了。
升级:在健康这个领域,升级毋庸置疑。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免费的信息,需要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他愿意为它花钱;在服务上,人们也愿意花费更多的钱把自己的健康提升,在消费上人们买冲牙器保护自己的牙齿健康。
专业:人们在信息上更信赖于专业信息,更信赖于专业机构提供的服务,也更信赖于专业人士提到专业的商品。
钛媒体注:以下内容节选自《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内容包括公众健康现状、如何获取健康知识、目前有哪些健康需求以及健康消费需求。文字部分来自詹一的报告分享,钛媒体编辑整理。
一、公众健康远未达成期望值
此次调研引入了一个概念——健康期望寿命,以疾病为终点,不仅仅关注人们活多久,更关注能够活的多健康。
从上图中可以发现,1990年的时候人们期望寿命是67岁,健康期望寿命59岁,到了2016年,期望寿命是76岁,健康期望寿命67岁。
它们之间的差异从90年7.1岁到2016年的8.5岁,比如在1990年一个人活到67岁,最后7.1年是不健康的,到2016年同样有一个人能够活到76岁,最后有8.5年的时间处于不健康的状况,这意味着人们在不健康的状况中更长了。
人们不再关心自己骨关节好不好、血脂高不高,而是关心脸上是不是长痘痘了,是不是长湿疹了,皮肤的困扰有40%的人所关心。
第二名,焦虑、抑郁,有39%的人去关注它;第三名,睡眠好不好,38%的人都存在睡眠问题;脱发竟然成为人们第五大困扰,看似跟疾病没有很大关系的指标,却深深地困扰着人们。
在焦虑、睡眠、肠胃等问题上,男女差异并不大。皮肤状况在男性里面排在第四,皮肤状况不仅仅是女性困扰的点,也是男性困扰的点;脱发既往都认为是困扰男性最大的点,在这个性别比较中会发现,女性对于脱发的困扰很重。
二、被动获得与主动搜索并行
前面看到人们对健康现状、认知的差异非常大,饮食、睡眠、运动差异也非常大,这种差异得出来整个健康现状——“焦虑”。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了极大的焦虑,从信息、服务、商品这三个点来分析。
首先是信息。人们关注的信息第一点和第二点分别是吃什么、怎么动,分别有67%和65%的人关注,人们会为专业的知识提升这些知识点;第五个是辟谣,如何把一个信息进行鉴别,这样的信息也成为了一种人们需要获取的信息,而且90后的指标更高一些。
在身体、运动、饮食、心理和癌症等方面,年龄之间没有大的差异。80后初为人父、初为人母,对于家庭用药、母婴这方面的知识关注更高一些;90后对于健康、美容、两性这方面的需求更高一些。
#p#分页标题#e#
这次调查里,信息获取渠道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获取,当生病时,上网去检索、查阅信息;还有一种是在日常中,接收到很多信息,这种渠道称为被动获取。
从哪些渠道被动获取这些信息?首先前两个都是微信生态的,一个是自己主动关注的微信内容,一个是在朋友圈刷到的信息,这两个比例都很高,但是这两个有用度和信任度差异很大,人们会主动关注自己喜爱的公众号并且置顶,对于朋友圈推荐出来的信息会存有一定的疑虑。
还有一个比例进行了标注,报纸和杂志,这是既往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现在并没有那么高,只有16%,但它的有用度、信任度也是被人们所认可的。
主动获取是当有需求的时候主动检索的信息,既往需要检索一个信息的时候打开搜索引擎,输入一个词,先看里面的信息,随着这两年微信的发展,主动在微信渠道里面获取相关信息超过普通网络的检索,成为了第一,并且它的信任度和有用度也是较高的。
既往信息是一个可获取,并且免费的资源,但人们愿意为更好的知识进行付费,愿意线上付费问医生问题,愿意付费参加线下课程获取更高质量的信息。在这样的信息渠道里,只有0.3%的人表示可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也需要注意到,只有8%的人能够精确匹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这也意味着有大量的信息并没有被检索到,有很多人想要获取信息的时候找不到,健康信息、健康知识需要在分发和制作的过程中更加精确、更加切合人们的需求。
三、健康生活诉求
年轻人认为自己的饮食很差,90后对自己饮食满意度打了6.7分,同时他们认为自己存在更多的肠胃困扰,41%的年轻人认为自己肠胃不好。
46%的人在过去一年中有过减肥经历,减肥也不仅仅是女性专属,有42%的男性也会采取减肥这种形式,合理的运动、合理的膳食都是人们采取减肥的最主要方式,但是依然能够看到有26%的人尝试用节食这种方式获取减肥。
睡眠,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会非常关注。对于身体机能相关的骨质、血压、心脏,年纪更大的人更关注一些;皮肤、焦虑、肠胃,年轻人担忧会更多一些。
83%的人认为有睡眠困扰的问题,不管90后、80后、70后、70前,这个困扰一样存在。在解决睡眠困扰问题上,50%人规范睡眠时间,50%的人换个枕头、换个眼罩解决,27%的人选择睡不好扛一扛。
在运动这一点上,公众的重视程度和现状落差最大。公众普遍认可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评分达 9.2 分,半数以上甚至认为运动的重要性为满分10 分。但公众对于自身运动状态的满意度,却只有 5.5 分,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公众认为自己的运动现状及格。
在运动频率上可以看到,散步是人们最主要的运动形式。90后更喜欢高强度的运动方式,跑步、器械健身,室内健身房、专业场馆得到人们最主要的喜爱。
#p#分页标题#e#
四、
医疗健康服务诉求
三甲医院是线下问诊最主要的场所,占到了68%,但是53%的人是使用过线上问诊服务,刚才提到人们前三个困扰是皮肤、焦虑、睡眠,这三个困扰成为线上问诊最主要的点。
除了问诊之外,体检是健康管理最重要的方式,在5万的健康敏感人群中,只有41% 的人开展定期体检,有了体检意识的人群要求会更高,8% 的人不到一年体检一次,自愿付费做一些体检项目。
最后是心理,当问人们“情绪状况是怎样的?”15%的人认为过去一周有一半的时间都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中。大部分人采取向朋友倾诉,只有3% 的人会求助心理医生,15% 的人认为扛一扛过去了。
“当咨询有重度、心理问题的人为什么不找心理医生时,28% 的人问了我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去哪里找心理医生?我应该找什么样的心理医生?”詹一认为,随着人们对于心理问题的关注,心理行业不断规范化,明年指标会有所变化。
五、健康消费需求
既往公众对于健康相关的支出更多体现在就诊行为中,但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及健康概念的延展,健康相关的消费也在公众支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除了大健康产业以外,其他产业也开始关注并响应公众的健康需求,比如在产品中增加健康相关元素,以提升产品的关注度和溢价空间。
健康保险在过去一年中被人们所购买的比例是27%,不管是医疗险还是重疾险,都会被人们所购买,80后、70后成为购买健康险最主要的人群。
公众对于健康产品的支出,年花费基本在 5000 元之内。46% 的公众因为健康因素而购买了空气净化器、净水机等健康相关类家电; 45% 的人购买了营养补充剂、维生素等产品; 购买运动健身产品、健康日用品、健康应用程序的人分别占 42% 、38% 和 32%。从未买过健康相关产品的人,仅占 11%。
当公众需要购买健康相关产品时,68%的公众表示,当产品有专业人士/机构推荐时会增加他们购买产品的可能性,这可能与专业人士/机构所带来的信任度有关。
针对健康相关产品,公众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76%的公众购买产品时注重的是产品对于健康的提升情况,其次才是价格因素。(本文首发钛媒体,编辑/付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