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得得App重磅上线“得得专栏”——Get Knowledge Get Money ,扫码下载App来给这些币圈链圈最有思想的专业领袖疯狂打Call吧!】。本期『得得专栏』作者简介:王玮,北京志顶科技创始人。金融IT领域从业20年,主持过世界上最大的基于开放平台和分布式技术的银行账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关村20周年突出贡献奖”获得者。2014年创建志顶科技,主要产品是面向行业应用的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及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
新春伊始,除去各种3点钟群火爆了一把之外,还有一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稳定的加密数字货币。前有孟岩、元道的访谈中畅想“稳定通证”,后有加密数字货币是否可以替代法币的讨论——由于稳定性是法币的必要特征,因此这一问题也会引出稳定数字机密货币的需要。
链得得专栏作者王玮从稳定这个概念的本质和货币理论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期望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一、稳定性是一个需要参照系的概念
“稳定性”其实是从观察者角度产生的概念,举个例子:你坐着电梯从上海中心大厦顶层下来,50多秒就可以到地面,地面的人看着你“高速坠落”了600多米,你在电梯里面可是感觉稳稳的。有一定物理学知识的人就知道,这其实是“参照系”的不同,相对于地面高速下落,与相对于电梯内感觉不到高速运动是同样合理的。
所以,要说稳定货币,首先需要明确是相对于什么的稳定?目前我们看到的稳定加密数字货币方面的描述,都是相对法币——例如美元、人民币的稳定,但是实际上各国法币本身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这里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果不从这些角度去分析,很难理解这个概念的本质;不搞清这个问题,设计出的方案也一定是在云里雾里去摸索。
二、稳定“加密数字货币”三种方案
笔者看来,加密数字货币的稳定可以有三个参照系:法币、加密数字货币体系、现实世界的产品与服务,正好对应着稳定货币设计和实现的三种方案。
• 直接锚定法币
第一种方案是直接以法币作为参照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锚定法币——通过某种机制实现每一个单位法币对应一个单位加密数字货币。很显然,由于法币不是链上资产,因此这种直接的对应关系只能在链下实现,目前真正实现并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只有Tether推出的USDT。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中心化的资产抵押模型,人们把美元抵押到Tether的账户中,换取Tether发行等面值的USDT。
这种方式的好处与问题同样明显:好处是“真稳定”,因为直接锚定美元,只要在双向兑换成本(手续费和时间)上可接受,USDT就是美元的完全等价物,自身没有任何波动风险,以美元为参照系的前提下,100%实现了稳定。
存在的问题分两个层面:微观层面讲,这种方式把资产的安全性建立在Tether公司的道德基础之上,风险过高,小规模使用还有可能,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一旦出现问题会有灾难性后果,与稳定货币的初衷相去太远。宏观层面上,这种方式并没有真正建立一种稳定的加密数字货币,不过是引入了美元的等值符号,从“币本位”的角度讲没有意义,最终只是沦为方便在各个交易所流转、套利的炒币工具。
• 加密数字货币体系内部生成
第二种方案是以加密数字货币体系自身为参照物的模式,也是目前“币界”普遍使用的方式,包括BTS体系的bitX系列,以及以太坊生态的DAI,还有最近出现的NEO体系内的SDT等。其做法是从直接抵押法币改为抵押某种加密数字货币资产,既包括BTS、ETH、NEO等基础币,也可以包括以基础币计价的其他加密数字货币。抵押物的价值是以市场上各交易所中“基础币对法币的价格、各种数字资产对基础币的价格”这两个因素所决定,并且乘以一定系数(这个系数普遍大于2,以抵抗价格波动的风险)。
这种方式本质上并没有完全脱离法币锚定,实际上是设计了一个以加密数字货币全体为桥梁的,面向法币的间接参照系。这个参照系设计的最大价值是:在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的法币兑换渠道普遍畅通的前提下,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实现了去中心化的资产抵押,从而既摆脱了直接锚定法币所必然带来的中心/中介化,又不用让加密数字货币与现实世界发生任何直接联系,从真正意义上创造了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加密数字货币。
#p#分页标题#e#
这种模式的问题也同样明显,主要是其稳定性受到抵押资产对法币价格波动的影响,例如:过去2个月内,比特币、以太币下跌幅度都超过70%,可以想象以这些基础币为抵押创造的稳定币,在抵押资产为2倍的情况下,仍然会因“爆仓”而清盘。前几年BTS抵押产生的bitCNY、bitUSD等稳定币,也曾因为BTS价格剧烈波动而发生大规模清算。
可能有人会说,这种清算是逐笔的、局部的,与每笔抵押资产的抵押系数有关,因此创造出的稳定货币仍然有相当的稳定性。这固然是该方案设计的精巧之处,可是别忘了,金融市场有一个著名的特性——反身性(Reflexivity):一旦由于价格波动导致部分资产抵押率不足而清算,不仅被抵押资产的供应量增加,而且会引起心理恐慌,从而进一步增强人们抛售被抵押资产套现的意愿,而这又将导致体系内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最终出现“连环爆仓”。反身性是金融市场的客观规律之一,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任何设计精妙的智能合约也无法对抗人性。
由于抵抗价格剧烈波动正是人们希望创造稳定数字货币来应对的主要动机之一,因此上述问题的存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死循环”——就像一个人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拉起来一样,右脚踩着左脚也不能保证你不掉下去。
• 德、日模式
简单说,就是锚定现实世界产品与服务的模式——之所以叫德、日模式,是因为这并非目前已存在的稳定加密数字货币解决方案,而是笔者认为合理的,未来可以设想的一种新模式,暂以德国、日本等某些对已经开放加密数字货币购买产品与服务的国家来命名。
众所周知,法币的稳定性,本质上来自于一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以这种法币计价的全部商品与服务的总体所形成的支撑,人们对稳定性的诉求,实际上来源于“商品与服务价格不应该短时间内剧烈波动”这一理念所达成的共识。因为在任何一个时间范围内,任何人只能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环境中,商品与服务价格“朝三暮四”的变化,将会对一切消费活动带来阻碍作用——通胀则商家惜售,通缩则百姓惜购。
既然如此,以某种法币为参照系进行锚定,也只是一种以法币为桥梁,锚定社会商品和服务的间接参照系,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只有锚定美元、日元、人民币等主流货币的方案,而不会有人在去锚定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的法币。考虑到上述两种直接或间接锚定法币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显然直接锚定产品与服务是稳定加密数字货币的终极解决之道。
诚然,加密数字货币锚定商品与服务的模式,需要社会上广泛接受加密数字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而这又需要各国政府的许可才能实现,并且对于现行法律制度和经济体系形成的冲击尚未可知。正因为如此,允许这种模式存在的国家与社会环境的做法和后果就更有借鉴意义,这也是笔者称之为“德日模式”的根源。
三、稳定加密数字货币的意义
笔者曾经开玩笑地说:“蛮子民宿”对加密货币的价格绝对是砸盘效应,这话当然是有意夸大了单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某些加密数字货币价格过高,存在泡沫成分。标准说法应该是稳定器的作用——日本等国对加密数字货币支付的许可,使之第一次有了现实世界中的定价来源,接受某种加密数字货币支付的应用场景越多,币价就越能实现稳定,最终实现完全不用去锚定任何其他参照系。
值得强调的是,以全社会的商品与服务为锚定,恰恰是一种真正的去中心化锚定方式,是共识机制在定价方面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加密数字货币的稳定性问题。届时,无论是某种基础加密数字货币自身实现了稳定,还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设计类似一篮子货币的稳定机制,推出某种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稳定加密数字货币”,都将是水到渠成。
与此同时,该国或者地区则真正意义上掌握了一种或多种加密数字货币的定价权,将会开启自“交易所+法币锚定”之后的定价2.0时代,恐怕也是这些国家政府推行相关政策的应有之义。
四、结语
引入参照系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狭义相对论就是通过分析运动与参照系之间的相对性和光速不变的绝对性之间的关系,颠覆了以绝对时空观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加密数字货币的稳定性作为一个观察者视角的概念,是与参照系高度相关的,通过参照系的分析可以清晰地得出稳定加密货币的三种不同实现方式,并分析其利弊得失。
#p#分页标题#e#
只要人们头脑中稳定的概念是基于与现实世界中产品和服务的关系进行评价,那么稳定性的实现手段就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世界而独立存在。从这个角度讲,希望发明稳定加密数字货币的人,应该首先想清楚他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一个短期稳定的手段,主要作为“炒币”的工具,那么前两种方案都是可行的。然而长期看却都有可能周期性发生“崩盘”式清算,似乎并不比人们动辄诟病的法币世界中类似的现象更高明、更能让人接受。
通过在现实世界中的产品与服务接受加密数字货币支付来实现锚定,显然是最直接,最符合“稳定性”定义的解决方案。从货币金融学的角度看,现实世界经济场景中接受不锁定法币资产的加密数字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等同于货币总量的增加,这也是各国政府最关切并且倾向于否定的原因。这一点的利弊得失恐怕要另写文章来分析,并且毕竟已经有国家政府开放了这一政策边界,我们只需密切观察其发展趋势,单纯从“稳定加密数字货币”的角度讲,这无疑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笔者曾经给一个著名的加密数字货币社区建议,以各种token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购买和消费行为对应的价值作为其稳定加密数字货币定价的Oracle,而非单纯使用交易所的成交价,并未得到积极回应。相信未来token有更多实际应用场景出现的时候,大家会重新思考这一问题。(本文为链得得原创,未经许可不许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链接。)
最好看的得得专栏( )正式上线,来链得得App给这些币圈链圈最有思想的专业领袖疯狂打Call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