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我们居然在新恒结衣的新剧镜头里看到了抖音!”
最近,这句吐槽在人人影视等小众日剧论坛里被快速置顶,甚至在百度搜索新恒结衣新剧《成不了野兽的我们》时,第一个搜索结果居然是抖音的广告。当然,植入这部大热日剧里面的APP应该称呼其为Tik Tok,即抖音的海外版名字。
不止是抖音,包括4Fun、VIVA、NewsDog等一众海外短视频平台在内,正在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海外用户认识到他们。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自2016年底起,日益高涨的中国短视频出海热潮,正在席卷全球。
从巨头到创业公司,众玩家角逐海外时间稍稍提前至2016年底,当时占据海外短视频领域霸主的,是musical.ly这款软件。虽然musical.ly的员工大多数都是中国人,但通过学习自Youtube的网络红人运营手段,硬生生的从Facebook、Snapchat手中抢走了一部分年轻用户。
在海外站稳脚跟后,musical.ly将眼光转向国内:2017年初,musical.ly的中文版应用muse在国内上线。然而,国内短视频市场早已成红海之势,快手、美拍、秒拍、火山小视频等多方混战,竞争极其激烈。Muse作为后来者毫无优势,局面一度陷入僵局。
转折点在11个月后,刚完成由美国私募机构General Atlantic领投20亿融资的移动互联网巨头今日头条,以近一半融资的代价收购了musical.ly。而究其原因,是今日头条虽然在国内媒体领域四处出击、势如破竹,但也面临巨头倾轧、流量红利枯竭等问题。为了获得新的增长,自2017年起就开始实行海外战略。包括2017年2月全资收购了美国短视频软件Flipagram,8月在日本等地上线了抖音海外版Tik Tok以及在11月初收购了musical.ly。
这次收购musical.ly,不仅完善了今日头条旗下的海外媒体矩阵,也给自己开发的海外产品带来了相关的运营经验,帮其快速成长。例子就是在日本上线的抖音海外版Tik Tok软件:据App Annie的数据显示,2017年11月底,收购musical.ly半个月后,TikTok第一次成功登上日本AppStore免费榜榜首。紧接着12月,TikTok成为泰国AppStore免费榜第一名。甚至三个月后,TikTok的2018第一季度全球下载量达到了4580万次,超越Facebook、Youtube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应用。
今日头条的这一系列操作,包括抖音海外版的崛起,变相令海外短视频的创业公司们获益良多。一方面,musical.ly的收购让国内创业公司们,看到了未来在国际市场的推出途径。另一方面,Tik Tok的成功,则让海外短视频公司们懂得了“信息流+红人运营”模式的快速崛起套路。
也因此,“成为某个海外地区的Tik Tok”不是创业公司们的空想,而是实实在在可能达成的利益和规划。同时该规划也成功吸引了投资人们的兴趣:日本版快手Newestage便在今年5月完成了数千万的A轮融资,印度版抖音4Fun则是在今年6月完成东方富海领投的千万级人民币融资,还有欢聚时代旗下的东南亚抖音BIGO LIVE累计完成1.8亿美金融资等等案例。
看上去,海外短视频平台们正在攻城略地,席卷全球。
可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快速增长获取大量用户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
迎头痛击,海外监管找上门来问题之一:涉黄。
2018年10月22号,musical.ly涉黄事件爆发。起因来自7月Youtbue博主PayMoneyWubby上传的一个评测视频。
视频里边,PayMoneyWubby在使用musical.ly观看视频,发现里面有大量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性暗示内容。该视频上传后不久就引起了轩然大波,PayMoneyWubby的Youtube粉丝一夜之间暴涨100万,人人都在评论区批评musical.ly上有大量不合法的视频。
8月29日,在视频上传一个月后,该视频被Youtube官方下架,理由是有人举报其侵权,擅自打上musical.ly的水印。
而这个举报人,正是今日头条。
举报本质上,是今日头条的一场公关行为。毕竟在海外未成年人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任何涉及到儿童的事件都会引起群众的议论,甚至政府的干涉。如果任由PayMoneyWubby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可以说有很大可能会导致musical.ly下架,而下架期间遭受到的损失是不可计量的。
然而,“涉黄”事件只是一个开端。
随着中国短视频平台在海外各个地区攻城略地,经营者们会发现自身正在触及名为“监管”的天花板。
国家不同、人群不同,价值观和法律法规必然不同。在美国和欧洲,儿童问题、种族差异以及个人隐私,是每家公司决不能触碰的底线。在沙特等阿拉伯地区,宗教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更何况除了法制法规之外,基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公众对于企业道德要求和期望值的不同。
如果不能对不同国家的不同“规则”有深入的了解,任何公司都会“水土不服”。
#p#分页标题#e#
因此,除了musical.ly,Tik Tok也曾在2018年7月因宗教视频问题遭到印尼政府的“封杀”。而无论是快手的海外版Kwai还是诸如Like、BIGO此类短视频平台,也或多或少存在违规视频现象。
换言之,“监管”随时都会找上门来。
本地化运营,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充分的适应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规则”,针对海外地区的本地化运营就是所有中国公司们不得不补的一课。在这方面,Facebook、Apple和Google这些海外巨头,就是值得学习的对象。
在美国,Google必须推出儿童版的Youtube才能平息用户的质疑。到了欧洲,Google则需要跟政府就数据问题达成一致。而为了成功入华,Google又宣布将要开发特别定制版本的搜索系统,并学习另一巨头苹果把iPhone的数据放在中国贵州省一样,将搜索数据放在中国本土。
“众口难调”,则更要“因地制宜”。若连超级巨头们都在为了适应各个地方的政策改变自己的基因,争取能够成功俘获当地用户的心,小公司们就更不用说了。要想避免“监管”下架的命运,就得全力改变自身。
因此,一家海外短视频创业公司的未来前景如何,不需要看其打了多少广告,而是看平台为用户做了什么。
首先就是在了解政府和当地规则前提下,平台能否及时纠错,进行自我审查。举个例子,美国的总统选拔制度和政治氛围,使得某些对于政治人物的陶侃可以成为国民话题。但是一旦切换成不同的国家,这样视频的播放就有可能迎来监管和民众的反弹。对于这样的视频,平台能否及时发现?
当然,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平台的审查能力,更加考验其技术甄别的能力。
其次,就是平台能否给予用户举报的力量?
比如今日头条,今年2月其旗下的海外自媒体平台TopBuzz被美国用户Elliott Zaagman举报,指出里面的内容充斥大量假新闻。随后,今日头条将TopBuzz紧急下架。而在重新上架的版本里,不仅删除了大量的假新闻,更添加了举报按钮供美国用户们使用。
如果一家短视频公司声称以用户为中心,却连基本的审查和举报按钮都没有,你怎么相信对方是以用户为中心呢?
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互联网公司,毕竟互联网遍及全球的此刻,政府和当地用户无时无刻不再选择自身需要的应用软件。竞争激烈,就意味着每个平台不仅要保证自身的功能齐全,更要“懂”他们,才能不被淘汰。
相互理解,方能相互成就对于出海的中国短视频创业者来说,随着各个海外地区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再造一个海外版“今日头条”,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风口已至,却也开始面临更大的挑战。
比如当地的价值观问题所引发的政府刁难、甚至用户的谩骂。而攻克这些难关,需要的不仅是从业者们的创业热情,更需要的是从业者们的对这些现象的包容和理解。毕竟用户不一定能够明白软件的开发过程,但他们能够选出什么产品适合他们。这种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创业者们理解用户的证明。
理解了用户,才能带来用户大量的增长,方能成就创业者的梦想。或许上一个十年,多数海外地区被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所影响,但相信在不断“学习理解用户”的中国创业者们努力下,这个现状能够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