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个比你混的好的人,到底比你强在哪? 

针对这个问题,网络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文章,说的最多的是底层思维。 

于是我就百度了一下,什么叫做底层思维。 

有很多文章在讲“底层思维”多么牛逼,并告诉你该如何拥有一个底层思维。

文中案例大部分离我们太远,可借鉴性不是很强。 

即使是很有模仿操作空间的案例,我们大都看完即止,并没有深入思考,更别谈模仿借鉴了。 

因为那个人离我们太远,总觉得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做的。

其实任何一个人在牛逼之前,都是一个普通人。

今天我讲一个自己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02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大学毕业那一年正值08年金融危机,各大媒体都充斥着各种不好的消息,

以至于大家对找工作都不抱有太大的希望,只要能有个工作就很高兴了。 

那个时候只要出来吃饭,就能看到一堆人在打印室打印材料。

我亲眼看到过一个学生手里抱了一打的荣誉证书,然后将应聘简历做了厚厚的几页纸。 

我相信这位同学在大学四年期间一定很认真努力,否则怎么会拿到那么多荣誉证书呢。 

简历也是做了厚厚的几页纸,一定是将自己上学阶段的事迹一字不落的写了上去。 

当然我也不好评判什么,最终他找到了一份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发展的又如何,这些我通通不知道。 

但是在我看到他的那一刻,我内心还是有点鄙视的,整那么些东西有啥用呢。 

除了告诉别人你很努力,其实没起到啥作用。

不过和那些不学无术的同学比起来,还是很优秀的,

如果我是用人单位,相较于其他不学无术的学生,我肯定会选他。

作用肯定是有的,但这样中规中矩的努力带不来质的飞越。

那你肯定会问,你是怎么找工作的呢?

那个时候凤姐还很火,不知道现在的你们是否还记得凤姐这个人。 

我当时仔细研究了一下凤姐的套路,瞬间觉得网络大有可为。 

就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策划一下呢,不要求有多火,能够实现我去上海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可以了。

于是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写了一篇帖子,

名字叫“三无学生找工作:payitforward”

现在这篇帖子的内容还珍藏在我电脑里。 

03

接下来大概讲一下这篇帖子的内容与目的。 

第一部分:标题 

三无学生找工作:paytitforward,三无学生找工作就是个标题党,引起读者的注意。 

Payitforward是一部电影,也是我儿时到大学阶段的梦想,

希望用一种商业模式来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让天下没有穷人。 

这个梦想是不是很有逼格,当时我的对标对象一直是马云,始终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够超越马云。

所以口号都比马云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要牛逼。

标题里加了一个英文,主要希望这个英文单词能够吊起用人单位面试考官的兴趣。 

当时埋的点就是面试的时候,面试考官一定会问我这个问题,事实证明这个点我埋对了。 

面试的时候考官果然问了,然后我就说了一下我的梦想,装逼了一下。 

不过毕业十年之后,这个梦想早已不见了。 

第二部分:个人简介 

现为计算机系大四学生,爱好市场营销管理,喜欢演讲,

即将从事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并对信息架构与交互设计有一点的了解,时刻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对SNS领域尤为感兴趣。 

喜欢从整合的角度看问题,同样也喜欢从整合的角度解决问题。 

经常在艾瑞、价值中国、站长网发表各类文章。 

如:《当当与卓越盛行价格战的原因》、《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而非商业模式》、《独立B2C黄金时代—网购需求多样化》、

《网络营销何不自建媒体制作部门》、《告默多克:新闻资讯绝不会付费》、

《美国社交网站风靡全球的真正原因》、《名人策略阻碍新浪微博发展》等。 

这个部分主要是做了一下个人简介,其实也是为了装逼之用。 

告诉别人虽然我是学生,但我已早早接触很多东西,还经常写文章,文章还被很多网站转载,有的还被置顶。 

为此我从大三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凡是被转载和置顶的时候,我都截图并保存了,证明这是真的。

另外我提到了喜欢演讲,是在告诉别人我的沟通能力应该不差,与人打交道能力应该不差,

你招聘我的时候不用担心我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三部分:大概列了几个点,包括信念、个人格言、每天目标、职业目标、人生目标、业余爱好。 

信念,个人格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态。

每天目标、职业目标、人生目标,长短结合,能有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的人一定是个很努力,很有规划的人。 

能有每天目标的人一定是落地能力很强的人,这些都是用来展示自己特质的。

业余爱好是来告诉别人,虽然我很努力,但我不是病态的努力,我也有业余爱好的,我的身心很健康。 

业余爱好我一共提了3点,第2点是笔迹心理学,第3点是影视后期制作,虽说是爱好。

也是一种技能啊,无形中又在装逼,而且装的毫无痕迹。

第四部分:职业能力

这部分很重要,这部分是用来工作的,需要和应聘岗位有高度的吻合性,并且要体现你的专业性。 

前一篇文章我有提到过,在出来工作之前闭关了3个月来学习网络营销、电子商务。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是没有接触过的,那如何用3个月的时间让别人认可你的专业性。

首先我买了很多书全部看完了,无论是否看得懂,先看一遍再说,其次网络所有的博客和专业类文章也看了一遍。 

因为很多事情,仅仅是知道,你就已经很专业了,就足以拉开与身边人的差距了。 

况且你还只是个大学生。 

看完之后,我开始在一些招聘网站上搜索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岗位,将上面的岗位描述改一下,改成我的职业能力。 

比如岗位说明里边有一条要求。

需要应聘者熟悉联盟计划营销,包括佣金结构和支付方式的设计,联盟计划程序和服务的选择与联盟计划风险管理,

熟悉CPM、CPC、CPS、流量交换等联盟营销方式。

那我就稍微改一下,放在我的简历里,变成我的职业能力。

即熟悉联盟计划营销,包括佣金结构和支付方式的设计,联盟计划程序和服务的选择与联盟计划风险管理,

熟悉CPM、CPC、CPS、流量交换等联盟营销方式。 

简历里不仅限于联盟营销,还有各种网络营销方式,我都写了一遍。

所以这篇帖子当时在论坛里引起了两拨人对骂,一拨人说这是个人才,一波人说这是个大忽悠。 

说我是人才的人,理由很简单。 

这么多的技能,别说是一个大学生,就是工作一些年的职场老司机都不敢说全部熟悉。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小子会包装自己,做营销不就是要学会包装么。 

更何况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讲,知道这些东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不要过度强求,好好培养一定是个好苗子。 

说我是大忽悠的人,也是同样的理由。 

工作很多年的人都不敢说全部熟悉,你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凭啥说自己都会。 

不过这些对我来讲都不重要,整篇帖子除了在内容上埋了很多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传播。 

要有传播,就一定要有争论。 

我当时挨个打电话给所有认识的人,让他们帮我转发我的帖子,最后在一个论坛里,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

回到职业能力这部分,我在简历里除了一些硬技能之外,还展示了一下软技能。

比如管理能力,我都看了哪些书,在管理能力这部分,我埋了一个点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

这个点也被我埋对了,因为有一位读者看到这一条内容的时候说,上大学的时候就知道看《营销管理》,说明这个小伙子很不错。 

当时我在老家,这位读者特地给我发了条短信,让我到上海联系他,如果钱不够,也可以找他。 

后来我刚来上海就和他吃了顿饭,过了几个月之后就去了他的公司上班,到现在还保持联系。

第五部分:家庭住址、政治面包等个人信息 

这部分内容我放到了最后,整个简历一共只有2页纸。

简历大概是说完了,短短的2页纸,其实我在上面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相信很多人在准备毕业简历的时候,都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就好比现在大部分人在工作上,或者是自己的创业项目上,都花费了很大的经理。 

但是思路不同,效果也截然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叫做底层思维,也就是你怎么干,决定你能到达什么样的高度。 

仅靠很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04

看了我前面文章的读者应该清楚,我小时候家庭条件很差,大学毕业之前,除了在读大学的那个城市,没有去过其他任何一个城市。 

对外面有着非常大的恐惧感,大学阶段我就立志要去上海闯一闯。 

可是你要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金融危机刚结束。 

很多同学找到一份工作就兴奋不已,我凭什么能够去上海闯,拿什么去闯呢? 

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不会有。 

基于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我才悉心准备了这么一份简历。

由于在当时的一个论坛里被置顶讨论,得到了很多面试机会。 

我就读的学校很一般,很多企业是不要的。 

但凭借这封简历得到了外企的面试机会,当时hr打我电话的时候就和我说的很明确。 

你过来聊聊把,按照你的学校知名度,你是没有机会的,但是看到了你的简历,我觉得你很有想法。 

不过由于当时给自己的定位是嚣张狂妄,所以这个面试没有通过。 

当时的策略只有一个,不需要每个人都欣赏我,只要找一个人欣赏我就足以,所以我的面试风格还是延续了简历的嚣张风格。 

嚣张狂妄,连我自己都听不下去自己说的话了。 

吃了一次亏之后,马上就改变了面试风格,后面就顺利的找了一份工作。 

这篇帖子置顶讨论之后,当时上海的几家电商公司的运营总监给我留了联系方式,有需要随时联系。

因为那时候家里没钱,来上海的时候我只带了600元钱,

连租房子的钱都不够,当时租一个群租房的单间都有700元左右,还要押一付一。

不过在当时给我留言的那几个人的帮助下,顺利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现在回头想想,也别有一番滋味。 

其实在当时我还有一个备案,那就是帖子如果不能够帮我在上海顺利找到工作的话,我该怎么办? 

那时候的备案就是拿着打印出来的帖子去陆家嘴大楼下发传单,

那时只知道陆家嘴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方,在那里发传单,只要有一个人看上我就行。

虽然这个想法有点疯狂,但如果帖子在网上没有起到作用的话,我真的会去发传单。

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现在我是干不出来这种事情的。

所以说保持初心是件很难的事情,岁数大了之后,很多事情你真的会做不来。 

所以如果你还有梦想,并且这辈子里你笃定自己一定要做的话。

那我劝你,趁早。

05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讲完自己的案例,我再附加一个案例,因为这个案例特别有参考性。 

这个案例来自于刘润和他会员的对话,不是打广告,是案例吻合性真的很强,分享给大家。 

润总,您好,感谢您给我这个有问必答的提问机会。

即便没有这个机会,我也会接着向岛民贡献内容,主要大家觉得有帮助。

从看过的书和文章中,提炼自己的观点,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我的问题是,我要怎样才能得到去逻辑思维工作的机会。

过去,我在一个世界五百强里做管理培训生,然后自己创业,开了三家餐饮店。 

虽然挣钱,但是始终这不是我的热情所在,直到遇见了逻辑思维的得到,得到真的是一款能够降低学习门槛的好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现在在中欧商学院读书,需要花40万的学费。

可是在里面学到的内容,和五分钟商学院里学的东西几乎一样,只要199元。 

甚至商学院引以为傲的人脉关系,也可以找到,要知道五商的水平还是蛮高的。

所以,我想加入这样一家伟大的公司,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她所带来的福利。

可是因为我的背景,和传媒以及互联网有点距离,所以在简历这关基本就挂掉了,

我相信我能进入这家公司,只是需要一种新的,能够避开我劣势的策略。

润总,您能告诉我,这个策略是什么么?实习也可以。

怎么才能加入逻辑思维? 

这个问题可能不是我能回答的,因为我不是逻辑思维的创始人,也不是逻辑思维的员工,

我也没有代表逻辑思维去面试过,所以并不知道他们招人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但是我跟逻辑思维的人打过很多交道,我们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所以我只能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一下,我看到的逻辑思维的人具备什么特质。

我看到的罗辑思维同事的特质呢,是非常热情,都像打了鸡血一样非常努力工作。

那你说这个我也有啊,为什么他们不招我呢? 

这种状态是我看到的最为重要的状态,但是呢有这个状态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罗辑思维办公室开会,我在过道里遇到了罗辑思维的CTO快刀,他正在跟一个人聊天。 

过了一会他上来说,这是一个陌生拜访的人,经常有很多人去罗辑思维陌拜,所以你知道罗辑思维今天是很热门的一家公司。

一个公司没有绝对的招人标准,当一家公司很热门,很有选择权的时候,它只有相对标准,就是永远招所能接触到的最优秀的人。 

微软也一样,当我们只招10个人,有1000个人可以选择的时候,和只有100个人可选择的时候,当然在1000人选择面会更广。 

但是在1000个人里面挑,像罗辑思维今天这样,他挑人的成本就很高,所以他肯定会干一件事情,就是会有些硬标准。 

这些硬标准如果你没有达到,那你可能连最开始的筛选都过不去。

通过硬标准筛选过后剩下的人,再在这里面挑,就要看我刚才说的很热情很主动这些特质了。

所以这个硬标准就变成了很多人被卡在外面的一道门槛。  

这公不公平呢? 

其实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公不公平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要从效率和招到合适人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用硬条件过滤,再面试软条件,这是一个通常的做法。 

最终是不是找到了1000个人里最优秀的10个人呢,他一定是这么想的。

但是如果你真的把每个人都面试两小时,企业是无法承担这个成本的。 

所以,想加入罗辑思维这样的公司,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他是要去招在他可选范围内相对最优秀的人,

但是他们要去遵循一个效率标准,它可能会漏掉一些很好的人。

只不过因为简历不好看,或者简历跟他的符合度不高,这是他们的损失,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担这个损失。 

理解这个逻辑之后,你要想一个问题,就是我如果真要加入罗辑思维,那我应该做什么事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我一定要在某一点上符合它的硬性标准,或者某个点上能让我进入面试环节,我才能展示我的软实力。

那这个点是什么? 

比如说有可能学历是标准之一,但一定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当然有一些学历很低的人也能加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你千万不要相信说,哦原来学历不重要啊,学历低就可以的。 

一定不是的,学历高的人一定比学历低是有优势的。 

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在前面花的努力,通过了高考考出高分,在后面就一定会受益。所以学历可能是一个标准。 

另外过去是做媒体相关的行业,可能是个标准。 

你的相关经历是什么?是提高面试效率的方法。

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学历很高,你是名牌大学毕业,就相当于名牌大学已经帮助罗辑思维做过面试了,

所以他选这个学校的人就相当于省了面试的精力。 

那如果他需要文笔很好的人,如果你在某家媒体做过编辑,那么他就很容易去跟你聊了,

因为相当于这家媒体帮罗辑思维做了面试。 

所以你要想进入罗辑思维,或者你特别想去做文字相关的工作,你应该干什么? 

你应该找到一些帮罗辑思维去面试的人,先让自己通过这个面试,这个时候罗辑思维招你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举个例子,比如,你可以去进另外一个知识付费类的公司, 

今天其实有很多知识付费的平台,有的很大很知名,也有的是新起之秀。

你先进了他们之后,工作了半年一年或者两年,你再去投罗辑思维, 

他可能至少会跟你坐下来聊,为什么?因为之前那家公司帮他做过面试了。

所以你加入一个罗辑思维的竞争对手,或者同行业的合作伙伴,或者加入了一个媒体公司,

或者你有很好的学历,或者持续写公号的文章等等, 

每一个这样的成就其实都是相当于通过了一轮面试。 

然后再去罗辑思维,也许加入的可能性会更大。这是我给你的建议。

一个是我的亲身经历,一个是别人的案例。

但都是普通人的案例,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感触,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感受。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