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阿里7-9月电商收入同比涨56%后,降广告收入作扶助,卖家之幸?

今年的7-9月,是近几年来线上消费需求最萎靡的一个季度。


这三个月里,淘宝的卖家们都经历了什么样的遭遇,相信大家都历历在目。

 

在市场需求大幅萎缩,8月几近膝斩的情况下,淘宝的营收竟然逆市增长了56%,作为卖家,是否该为淘宝之伟大欢呼?

 

这56%的营收增长,主要是哪些变化带来的,我们不妨来数数。

 

单品权重的快速上升通道要么关闭,要么大幅削弱。

6月扩大的猜你喜欢池子,6月28日附近关闭,后续的单品推广点击率大跌,价格回升。

7月开始爆款寿命被调整,大幅缩短。很多类目都沿用了女鞋的爆款寿命周期,三周至一个月的新品上升期后,紧接着就是快速的权重下跌期,权重飞泻。

 

这些操作上去了的款,以及本身权重不错的店铺,不猛拉付费流量的话,大部分多难以维持掉得非常厉害。

以往推款期亏本猛砸付费流量,款权重做上去以后,就可以逐步大幅度降低付费流量占比了,而现在,很多类目都不能这样降了,除非甘心让权重快速掉下来。

同时大幅削弱刷单权重,有段时间甚至感觉关闭了刷单权重上升通道,直到9月30日好转一点。

 

上面的这些改动,加上过去早已做高的直通车新品初始点击单价,还有今年不断提高的直通车均价,让大小卖家们在高频的测款,推款,维护款和店铺的权重过程中,都狠狠地为淘宝贡献了营收收入。

 

当然,作为一家拥抱大数据的公司,想要增加营收,渠道不只有广告。于是我们迎来了生意参谋的改版大升级,涨价后虽然倒卖的数据还是卖家的商业数据,但毕竟配方有了一些改变,至于好不好用最终都是会习惯的。

 

上面的具体细节就不重复罗列了,往期的【持度观察】里,已经做过比较详细的阐述。

 

这些变化带来的结果,就是淘宝完成了角色质变,从服务商变成了大地主。

 

卖家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质变。看看整个7-9月,卖家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毛利润的大头,都被谁拿去了,就知道卖家现在的角色地位了。

 

“让天下没有(对淘宝来说)难做的生意。”这可能才是这句话的原意,只是我们受到太多的PR公关熏染后,想当然地误解了。

 

淘宝的决策层,淘宝的智库们,淘宝的PR公关,都是非常牛逼的,这点必须承认。

直到昨天淘宝公布财报,才看明白原来淘宝一直是在拖。

拖到资本市场的各个对手都大跌了,大家都被今年的市场变化干趴下的时候,抓住时机,拿出一份最亮眼的季度财报,向资本市场的质疑者们证明淘宝依旧是那个无敌的淘宝,淘宝养着割不完的韭菜,想要赚钱实在太容易了(资本市场无从了解这一轮有多少韭菜已经被连根斩断)。

 

向资本市场证明了自己的绝对牛逼地位,止住了股价颓势,再顺势以经济形势不佳,以阿里人的价值观,必须站出来扶助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小企业和卖家之名,让资本市场能相对平静地接受阿里今后的营收增长下降,化解了平台在资本市场紧绷着的风险,也为众多卖家们留下了喘息重新发芽生长的一段时间。

 

作为一个卖家,真心佩服淘宝的决策层,淘宝的智库们,淘宝的PR公关,大难降临仍能做到临危不惧步步为营最终化解,实在太牛逼了。

 

但同时,作为一个卖家,感受到更多的,是后怕。

经历了这个秋季,我们对自身今后在平台里的地位,真实的角色,需要承担的风险,都有了更为清醒深刻的认识。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所有的付出,承担的风险,承受的压力,统统抛之脑后,大义凛然地认为,我们在这个秋天为平台奉献了自己,回报了平台多年提供的机会,真的能将所有付出抛之脑后足够天真的话。

 

而财报难看,单品权重上去以后维持起来却更稳定的平台,也许入不了资本市场的眼,却是卖家今后更愿意投入的。

 

经此一役,平台同卖家之间的关系修复,基本是不再存在的伪命题,今后卖家同平台的相互关系,只在利弊权衡后的选择。

父子关系的除外。

 

相信过去的很多年,很多卖家都曾经幻想过,只要在国内最大的平台做得好了就足够了,可以不用分心在其他任何渠道任何平台里。

而今,我们终于为过去的无知和错过的机会买单了。

 

直的路,未必就能比弯的路,走得更长久。

 

现在的卖家,既要能看到当下众多的机会,又要能预判未来仍能存续的机会。

 

乘着后续平台的放水,多积累一些本金,同时开展其他方向的探索,给自己留些后路,赶在下一个收割季节来临之前。

 

真正把事情做成的,是过程中付出最多的人,是卖家们。

需要更多的卖家,共同探索不依赖交易平台流量的引流渠道和玩法。

最终将改写电商格局的,不是拼多多,也不是其他平台,而是卖家群体自身。

 

后续进一步觉得拼多多不可指望,是听到了一个叫“多多进宝”的产品。

像是透着孙的痕迹,“招财进宝”。

如果孙真的已经介入比较多了,看现在的拼多多瓶颈,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会被替换下来了。

只能说局外人靠猜,真的很难看透局内的真实境况。

 

 

 

在淘宝上,建议卖家后续要注意的:

 

#p#分页标题#e#

淘宝下调营收预期的时机抓得很准,财报上的营收增长已经相对做得足够出色,只差交易总额的增长了,后续非常可能会放出更多权重快速上升通道,尤其是刷单这块。

要想在财报上把平台内的交易总额做得足够漂亮,离不开对刷单权重的重新提升。

 

另外因为营收增长的负担已经没有那么重了,爆款的寿命,维护所需的直通车投入,直通车刷单等推款方式的权重,以及店铺权重对全店小爆款的权重带动效果,多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调整提升,让卖家喘一口气。

 

再宽广的韭菜地,长期持续这样割下去,也会寸根不剩,何况已经提前布局了更多的广告竞争入口。

 

私域的威胁不会就此结束,高复购店铺千万当心,尽可能把更多老客引到淘外展现维护。

 

现在的淘宝,方方面面,太像股市了。

卖家,也太像股民了。

在满屏各方出手救市新闻的轰炸下,继续把身家性命全部投进去的股民,到底是抄底还是送死,连局外人都很难分清。

没有人永远能做常胜将军,局面不明朗的时候持币观望,或早日减仓降低风险,亦或离场落袋为安,都是不错的选择。

卖家亦是如此。

尽可能不要碰长期靠猜,对自己来说赢面低于60%-70%的生意。

 

电商法应该完善对卖家商业数据的保护,还有平台权重机制的透明度,以及权重机制变更后的及时告知义务。

 

 

后话:

等淘宝新的广告位放出来以后,也许又会忍不住再发一篇持度观察,平时基本不会再发了。

未来几个月,会写一本基于持度观察+持度过往操作过的失败案例深度剖析的书。

可能会发行阉割版,因为有一些内容偏敏感。

也可能不发行,只拿完整版做私域圈子里的内参。

另外持度对出书发行这块真的一窍不通,希望有熟悉这块的朋友能指点一下。

 

前几天看到个帖子,是关于一个不出名电影导演怼不去电影院买票,却私下询问什么时候网上上线的粉丝的。

评论里理解他为什么愤怒的人很少,自然理解他付出的人也很少。

很多人觉得去网上看他的盗版电影也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自然评论区喷他喷得一塌糊涂。

 

那些喊着顾客是绝对的上帝,拥抱互联网就该无偿分享的,不是欺世盗名的骗子就个暂时还烧得起的大佬。

我们不是大佬,吃不消大佬的玩法。

当我们投入这么大时间精力和其他成本做一件觉得有价值的事的同时,一样也是个要为材米油盐发愁的普通人。

当投入巨大精力时间整理写作来无偿分享时,却“求”不来轻轻转发的时候,知道哪些理由不好转发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路不值得这样走,世俗一点更好。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