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一次陌生项目的处理过程

一次陌生项目的处理过程

一脸懵逼的会议

某天工作日的上午被老板叫到办公室,只见办公室坐了几个陌生人,样子看上去级别还不低。

同我一起被叫进来的还有几个人,包括招商的同事。

简单寒暄,递完名片之后便进入主题。

是一家深圳的健康类公司想和我们成立合资公司,想和我们合作做境外购药的业务。

我不是药神相信大家都看过,电影中的做法不合规,我们的做法会严格遵守国内外法规。

我一直做医药类目,但对境外这块药品如何流转、处方如何流转、服务流程如何走,费用如何收等等一窍不通。

在聊的过程中,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招商的同事是药学出身,都能谈两句。

我只能很尴尬的全程未说一句话,因为确实不懂啊,又担心说错丢人。

被确认为项目负责人

大家在办公室聊了1个小时左右,最终的结论是马上开始筹备成立合资公司,并整理出所有的业务流程。

其中『整理出所有的业务流程』这个光荣的任务落到了我头上。

心中的第一感觉就是,我去这怎么搞,我啥都不知道,怎么弄?

重点是对方也是人生第一次。

不懂怎么办,现场学

三天后需要拿出业务流程,现在完全不懂,只有现场学习,该如何学?

现实问题是时间短,且百度出来的很多信息都很杂乱无章,不知道哪个说的对,哪个说的错,压根就没有全貌。

于是想到了法律法规,境外购药不同于普通商品,一定会有严格的法规约束,并对其流转做一些要求。

也许相关的法律文件能够给到一些参考。

果然找到了一份法律文件,从合规处方到药品的流转,视频问诊如何合规,药品如何通过海关达到内地等等。

基本的全貌有了,大的业务框架基本上也出来了。

马上咨询同事

全公司没有懂的人,但肯定有几个人比我要懂得多,于是直接过去问。

咨询同事,收集信息,确认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是否完整,是否有误,是否有补充。

不要迟疑,不要微信,不要电话,直接当面问。

在实际的工作中,其实很多人很难做到这点,小到设置个优惠券,促销调整,大到业务逻辑确认,业务方向确认等等。

直接找到对的人,马上过去当面聊,很多事情何必自己想呢,效率低,重点是很有可能是错的。

在公司中,有些同事经常会犯一个错误,比如问一个优惠券的功能点,哪些渠道能支持,哪些渠道不能支持。

问了身边好几个运营同事,有的能说出来,有的说不出来,于是你需要多问几个人,因为大家意见好像不一致。

这么问下来基本上20分钟过去,可能还没有个确认的答案,干嘛不直接问下做这个功能的产品经理呢,是最权威的答案。

而且就算是错了,跟你也没关系,因为是产品经理告诉你的(不好意思有甩锅嫌疑)。

咨询公司法务

法务也是个信息来源方,如上一条所说,直接找到对的人,只可惜当时法务没有给到建设性意见,因为他们也不懂。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虽说和我们合作的公司算是人生第一次做这个业务,啥都不懂,但是还是要及时沟通一下。

一则对方有可能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另外就是打探一下敌情,

将我总结到的一些思路和对方共享一下,对方也共享一下他们的想法。

双方对彼此的想法都有个大概的了解,三天后的会议就不会出现因陌生项目而带来的诸多尴尬事项。

比如驴头不对马嘴,比如远低于对方的预期等等,这叫做风险把控,也叫做预期管理。

稍微打扮一下

经过以上几轮的信息收集,基本上有了一个大的业务框架也业务流程。

经过和对方的沟通之后,信息互通有无,基本上也没有大的分歧。

不敢保证业务流程全部想到了,但是我敢保证,所有人都会觉得我的业务流程想得很全了,

因为每个人我都触及到了,涵盖了每个人的意见。

弄清楚了大概流程之后,发现其实很简单,只不过落地执行比较难。

我们三天后的会议主要议题是画出业务流程,并且拆解一下业务流,各自回去准备,所以真正需要做的事情还没开始。

于是乎,纵然经历了很多信息收集的过程,最终得到的业务流程几句话就能概括了。

问题来了,如何展示收集到的这部分信息才能保证我司的专业性,重点的是我的专业性。

最终我画了一张思维导图,还画了各条业务线之间的联系,看上去很专业的样子,且无需写很多文字,口述就行。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都要用思维导图,有些时候你需要用表格,有些时候你需要用PPT,有些时候可能只需用word。

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场景,包装方式还是不一样的。

人靠衣装,美靠靓装,打扮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终结果是三天后开了一次很漂亮的会议,重点是我的老板没有操心,对方还觉得我们非常专业。

推荐一篇之前写的文章,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这一招教你完美推进陌生项目。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