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约车平台“烧钱大战”少了,消费者对安全管理、服务品质的要求多了。推动网约车市场健康良性发展,需要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共同营造安全消费的网约车生态环境。监管制度趋于完善、力度明显加强,网约车平台逐渐认识到既要承担法定义务或者法定责任,也要承担社会责任。网约车行业规范化发展计日可期,安全出行的最大“同心圆”正在绘就。
扎紧网约车监管的制度笼子
对于网约车行业来说,今年极为特别。不仅因为美团的加入冲击行业格局,更关键在于政府部门对网约车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网约车发展正逐步迈入规范化轨道。
今年5月以来,多部门连续发布系列文件,发力整治和强化对网约车市场的监管。特别是6月5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相比既往政策,此通知明确强调,在约谈无效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将对平台采取下架App、6个月内停止联网等处罚措施。作为“互联网+”新业态,网约车具有“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技术特征,以及跨部门、跨区域的特点,这意味着对其监管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本次多部门联合出台通知,核心就是通过协调配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形成监管合力,保障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在诞生之初,网约车就被贴上了“不合法”的标签,直到2016年7月,出租汽车改革及网约车新政方案赋予了网约车合法地位,网约车逐步走向规范化。随后,多地跟进发布网约车新规细则,对网约车平台、运营司机及车辆进行严格规范。网约车行业的制度性约束已经形成,据统计,省级层面已有25个省(自治区)发布了规范发展网约车实施意见;城市层面(含直辖市),206个城市正式出台实施细则,60个城市已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针对网约车的规范相继出台要给予高度肯定。“对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网约车平台之间的公平竞争,维护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公平交易秩序,打造一个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多赢共享、包容普惠、风清气正的网约车市场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他认为,网约车平台必须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且更加注重规范,诚信和创新并举更加注重诚信,安全和快捷并重更加注重安全,公平和效率并重更加注重公平的理念,网约车平台要有责任担当,才能提高消费者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消费者的核心利益诉求和心理感受受到尊重,才能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一系列管理办法的出台,看似给网约车平台和从业者戴上了“紧箍咒”,但与此同时也为行业铺就了有规可循的发展轨道。对消费者来说,自身权益得到更多保障,对网约车平台来说,有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夯实网约车规范化发展的平台责任
网约车能否保证合规经营和规范化经营,平台起决定性作用。系列文件背后所指其实是如何治理好平台,让网约车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近日,中消协与多家网约车平台座谈,要求平台经营者切实落实法定义务,做到五个“强化”:强化入网审核,强化安全管理,强化合同警示,强化信息保护,强化投诉处理。中消协呼吁立法机关,进一步明确、细化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相关规定,强化对消费者的保护,防止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逃避自身应尽义务和责任,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刘俊海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门规定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以及监管部门对于失信违法平台进行的警告没收财产、罚款责令改正,甚至责令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条款。2016年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管理办法要求,网约车上路载客必须做到“平台持证经营、司机持证上岗、车辆持证载客”三证齐全。“可以说市场有‘眼睛’,法律一直是有‘牙’的。”他认为,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并非无法可依,法律制度不健全并非网约车乱象的“挡箭牌”。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目前已有7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在部分城市取得经营许可。合规运营的政策要求提高了平台进入市场的门槛,行业整合呈现加速态势,由鼎盛时期的三四十家平台到现有屈指的平台数量,市场格局正趋向稳定。如今行业普遍认为,网约车几家平台独大之势会继续发展并长期存在,未来企业需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提供高质量便捷的服务,才有机会在行业洗牌中存活下来。
#p#分页标题#e#
首汽约车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约车行业未来的发展将走向差异化、个性化、智能化,这是社会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网约车也需要去满足广大消费者更多的个性化需求。而要提升平台竞争力,首先就是合规,只有合规才能可持续发展,另外未来服务品质会越来越重要,通过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舒适感受。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市场更加完善和出行消费升级,人们更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获取更高级的服务。大众化服务只是市场成长的初始阶段,个性化高质量服务是行业发展必然走向。逐渐规模化的平台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设备、人才储备和更专业的经营管理,使个性服务成为可能,专车发展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