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牌照减少监管加强 第三方支付加速洗牌

  连卖菜的老大爷都学会了二维码收钱,第三方支付方式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近日,腾讯公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未经审核的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财报显示,腾讯移动支付月活超8亿。

  移动支付双巨头格局成型

  腾讯Q2财报显示,在社交用户基础的支持下,其支付业务的用户基础持续扩大。截至2018年6月底,腾讯支付业务月活跃账户已逾8亿,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逾40%。而这主要受益于智慧零售举措及高频小额支付使用场景解决方案。其中,作为高频小额支付解决方案代表的乘车码,已覆盖深圳、上海、广州近百个城市,支持BRT、公交、地铁、索道、轮渡等智慧交通移动支付场景。

  在目前移动支付“双寡头”的格局中,微信支付正在线下快速攻城略地,而支付宝则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海外,近期再次加大了境外市场空间拓展的力度。

  来自支付宝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暑假,伴随着中国人的出境游高峰,一股移动支付的发展浪潮正席卷多国:俄罗斯移动支付笔数同比增长75倍,加拿大增长12倍,澳大利亚增长6倍,马来西亚增长8倍,新西兰增长7倍,芬兰增长5倍……

  艾媒咨询认为,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支付宝和财付通双巨头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不过,银联推出云闪付APP,会对财付通和微信支付造成一定冲击。

  对银行支付业务形成冲击

  近日,多家银行再度调整信用卡小额免密交易限额,由单日交易限额人民币1000元上调至3000元,这已经是半年内银行卡小额免密限额的第二次调整。此次调整也被视作银行业打算重夺移动支付阵地的举措。

  近些年,第三方支付方式在支付体系内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移动支付的深化,无现金的模式普及,整个上下游业态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分析,第三方移动支付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不但体现在银行业电子支付业务的相对萎缩,也体现在为银行存取款提供支持的ATM机行业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据《证券日报》报道,在移动支付冲击下,以维珍创意为首的ATM机企业前景一度黯淡。

  严监管下行业或迎洗牌

  如今,移动支付便利性、快捷性的优势正在加快覆盖用户生活的各个场景,给个体带来的不仅是不用钱包的便利,也撬动着更多社会潜能。比如积累信用,让更多用户能藉此获得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减少数字鸿沟。

  移动支付繁花似锦的后面也不乏乱象,据人民网报道,“二清”“商户造假”“跳码套扣”“恶意拒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部分支付企业走上了违规之路,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愈加严格的监管。在强监管延续的背景下,支付行业将迎来洗牌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今年以来,监管机构针对第三方支付监管趋严,逾百万罚单屡见不鲜。截至目前,今年已有9家机构被罚逾百万,其中5家被罚逾千万。不久前,央行对四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同一日内开出5张总计近亿元罚单。

  在支付牌照方面,随着牌照暂停审批以及对部分不合规机构不予续展牌照,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第三方支付牌照减少到218张。“未来牌照数量仍会减少,并且行业的并购和重组很快就会到来。”专家称。

  未来,第三方支付行业需要积极扩大服务覆盖面,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扎根垂直细分行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