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3个同学,加上你一共4个人合伙创业,你觉得自己能赚多少钱?
50万?100万?还是200万?
但有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说:300亿还不够!
他所谓的创业,还只是跑腿,这都想赚300亿?
没想到,10年过去了,他把跑腿干成了一件大事,公司从4个人变成15000人,还以95亿美元(约600亿)的价格,把公司卖给了马云!
这家“跑腿”公司,叫做饿了么;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就是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
生于1985年的他,白手起家,10年做成亿万富翁,把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唯一的秘诀:
就像他曾说的那样:
“我们把每一件小事,每一件不起眼的事儿都用心去做,这样的结果不会差。”
堂堂上海交大研究生,居然跑去送外卖?
在“饿了么”上海总部公司大厅里,摆着一辆残旧的报废车:
坐垫破损、电线脱落,油漆上贴满胶布,也无法再发动。
“饿了么一号”
或许你会问,饿了么也是一家大公司,怎么要在总部大堂摆上这样一辆报废车?
原因很简单:张旭豪就是骑着这辆电动车,送出饿了么的第一份外卖。
除了张旭豪,或许再也没有一家外卖互联网公司的CEO,会有外卖员的经历。
故事要从2008年暑假开始讲起,那时候张旭豪还是上海交大的研究生,专业是研究空调。
张旭豪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有时候无聊,就窝在宿舍和几个舍友打游戏。
打游戏分身乏术,又容易饿,他们经常叫外卖,但打电话到餐馆,要么打不通,要么不送。
大家又饿又无奈,只能吐槽商家不会做生意,“外卖为什么不能晚上送?晚上明明大家最需要吃东西。”
有个舍友回答:“晚上生意少,赚不到钱,所以他们就不做了。”
张旭豪眼前一亮:“他们不做,干脆我们包个外卖来做!”
就这样,饿了么的构想由此诞生——一个炎热的夏日,在大学宿舍里,几个光着膀子的男生打完游戏后无聊想出来的。
至于名字“饿了么”,就是学生点餐时常说的口头禅。
说干就干,张旭豪和几个研究生同学,凑了几万块钱,买了几辆电动车,开始专业送外卖。
#p#分页标题#e#
饿了么创始人:汪渊、邓烨、张旭豪与康嘉(从左至右)
为了节约成本,包括张旭豪在内的几个创始人都要亲自去送外卖,就骑着前面说的那辆电动车,张旭豪,堂堂交大研究生,就这样风里雨里送外卖。
第一份外卖订单,就是张旭豪亲自送达的。当时是夏末正午,张旭豪来到接餐点已是满头大汗。
“宿舍楼不给进,我就打电话让那个男生下来取,他穿了条运动短裤就下来了。”张旭豪记得,这一单总价16元,对方给了他20元,他找了零钱回去。
遗憾的是,后来张旭豪已经不太记得那位让饿了么有了第一份外卖订单的男生了,“不然一定好好感谢他”。
就这样,张旭豪开始了艰苦的送餐生涯:
上海的冬天非常冷,而且经常下雨,雨衣基本上是摆设,一趟跑下来,身上从里到外连鞋子基本都是湿的,张旭豪索性穿着拖鞋去送外卖,结果生了冻疮。
一个雨天,张旭豪出去送外卖,雨天路滑,一个刹车没停稳,自己就飞出去了,餐盒、电动车、拖鞋散落一地。
“当时还有十来份外卖吧,全撒了,我一个个捡起来后扔掉,窘得不得了。”但客户的餐还没送到,张旭豪只能又折回餐厅,重新花了近200元各买了一份,然后再送出去。
张旭豪后来自豪地回忆:“亏好小车没坏,最终还是送迟了一些,但还是送到了。”
有时候,电动车在雨天还爱熄火,餐厅离接餐点离得远,张旭豪曾几次在雨中淋了几个小时,一路推着小车把外卖送完。
这样送了两三个月,张旭豪团队就获得了近千单的业务量,他和几个创始人不仅要跑外卖,还要发展餐厅、做推广。
“平均下来,每人一天要跑近100单,工作16个小时以上。这几乎是极限。”
在那段时间,张旭豪和小伙伴们的电动车,平均每天都要换三四次电瓶。
回想起这段往事,张旭豪并不觉得苦,因为当时他的全部心思只有一样:把这件事做好。
“当时没有想那么多,我们更想要脚踏实地先干出来,先从0开始。”
为了打败比自己强100倍的对手,每月帮餐厅老板下电影
正当饿了么刚有点起色时,对手来了,上海有一个公司叫做小叶子当家,注册资金100万,进军外卖服务市场。
它们财大气粗,送餐员开着轿车送外卖,每位用户消费还送冰红茶、荷包蛋,一下子就把上海周边的所有高校基本覆盖了。
饿了么,只是几个穷学生凑了几万块钱做的小生意,还是大家靠着套现、学费凑出来的钱,这怎么和对方竞争?
张旭豪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创新力+执行力+毅力。
外卖网站的关键在于餐厅,餐厅用你家的外卖服务,你才有生意可做。因此,谁能获得餐厅老板的信任,谁就能赢下这场仗。
#p#分页标题#e#张旭豪注意到,餐厅老板们都是用电话、短信息接单,经常出错,所以发挥理科生的优势,做了个网站,让老板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单,效率高又不易出错。
靠这个办法,饿了么让交大附近所有的餐厅老板都接受了,把其他平台都打败了。
只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背后的心酸只有当时的张旭豪才知道,因为——当时交大所有的餐厅都没有电脑!
当时上网一年都要两三千块钱,买个电脑都要四五千,这种idea确实很创新,但怎么落地?
张旭豪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制定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一定要跟餐厅老板谈到他不想见到我为止,有事儿没事儿都跑去谈一谈,建立信任最重要。
张旭豪就这样一家一家说服餐厅老板买电脑,最早的一批客户,有好几家跑了五六十次才签下来。
为了提高成功率,张旭豪还和老板说,你买电脑,我每个月都给你电影。于是每个月张旭豪去收账时,顺便给老板们拷两部电影。
但买新电脑还是太贵了,张旭豪又想了一个办法,他跑去上海虬江路拼装二手电脑,弄完之后每台电脑只要1500元,然后再去推给老板,说1500元就能在网上做生意,老板们都觉得很开心。
不仅如此,张旭豪还要帮老板们联网、防范恶意网站、病毒网站,杂七杂八的事,只要老板们一个电话,张旭豪都要去自己亲手干。
就是靠着这样一点一滴的坚持,张旭豪在交大创业3年,把周边几十家餐厅连上网,让饿了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逐步站稳脚跟,并且慢慢走向全国。
其实,很多创新的idea,看起来特别牛逼,但再怎么厉害,你也得有能力将其实现。
这个过程,一定是非常普通、非常累,甚至毫无美感可言的,你只能日复一日地咬牙坚持将其做好。
正如张旭豪说的那样:
“创业是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更需要坚持。很多人对创新有个误解,认为创新就是一刹那的灵感火花,你有天分,你就能做到。但实际上每一项看似很光鲜的创新,都是靠背后无数的脏活、累活把它做成的。”
创业面临最大敌人,靠霸气打赢补贴大战!
创业3年,2011年,张旭豪终于等到了第一笔融资——来自金沙江创投的100万美元A轮融资。
在那时,饿了么其实已经有点风雨飘摇,虽然运作还算顺利,但最重要的是,谁也不知道未来是怎么样的。
不少老员工都辞职走人了,四个创始人走了两个,张旭豪也撑不下了,和合伙人康嘉跑去陕西榆林考察,想做煤炭生意。
结果发现,要挖煤买矿钱不够,只能搞运煤。想想运煤和运外卖差不多,又回到上海了。
刚好这时,他们终于拿到了第一笔融资,于是张旭豪也打定主意,继续做下去!
有了钱,一切就好办了,饿了么开始扩大市场,很快又拿到了两笔融资,到了2014年,饿了么拿到了来自大众点评的8000万美元D轮融资!
有了这笔钱,饿了么终于可以有底气和美团正面对决了!
美团,是张旭豪面对的最大对手,面对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张旭豪才发现,原来还有烧钱这个玩法。
烧就烧,谁怕谁,年轻的张旭豪放开胆子来干,为了应对对手的冲击,他开始了疯狂扩张。
#p#分页标题#e#公司从300多人,一路飙升到15000人。那时候,年轻的财务经理每到月底一定要大哭一次,因为员工人数飙升太快,要给谁发工资,发多少钱都成了难题。
融资、烧钱,成了张旭豪每天唯一要做的事情,最狠的时候,一天能烧掉1000多万。
他不是没想过放弃,不过对手猛攻之下,稍有退缩就会全盘皆输,他只有拼命抵抗。
于是,这句话成了他的名言:
“创业虽然不是打仗,但是真的打起来,就直接打死!”
为了把这种理念灌输给员工,他甚至还特意为员工搞了拳击培训,不少员工甚至在培训中鼻梁和眼眶都打出了血。
张旭豪说:“就是让你看,这就是真实的残酷的一线,商业斗争跟拳击斗争是一样的。”
带着这种霸气和视死如归的态度,现如今饿了么已经覆盖了全国2000多个城市,拥有2.6亿用户。
在2017年8月,饿了么还收购了百度外卖,一跃占据了外卖市场50%的份额。
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斥资95亿美元(约600亿元)收购饿了么,张旭豪成为饿了么董事长。
10年前交大宿舍创业,到现在聚集起2.6亿用户、200多万商家和300多万外卖员,张旭豪真正创造了一个奇迹。
中国不缺创意,只缺执行力和恒心
最近几年,创业仿佛成了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有个好主意、做几个PPT,就能拿到几千万融资,做出一番事业。
看完张旭豪的故事,我们才会发现,你想做出点什么成就,过程一定是曲折的。
没有人送外卖,作为交大研究生,张旭豪自己骑着电动车就去送,冻出了冻疮,还经常在雨中送餐;
为了谈成生意,张旭豪一家一家餐厅去和老板谈,有时候一个老板要谈上四五十次才能成功;
创业前3年,张旭豪没有拿到一分钱融资,不少老员工都纷纷离开...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有自己的想法,但从脑子里的idea落地成实实在在的模式,还需要日复一日的打磨。
这个过程,非常累,非常普通,毫无美感,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沉得住气,将事情一板一眼落实。
不少创业成功的创业者也说: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创意,缺的是有能力、有恒心、有狼性的创业团队。”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天赋并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只有努力、勤奋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所以有时候选择更加重要,你要懂得选择成为怎样的人。
就像张旭豪说的那样:
你不能选择成为天才,但你能选择成为勤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