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决策错误身负巨债,有人经营不善陷入绝境,有人耗尽百万毫无建树……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重庆三名农民工的创业之路 专家称,政府的金融、信息、人力等支持应多举并重2016年09月22日09:35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编者按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升级,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一定冲击。我国正通过一些激励措施,让在外务工的一部分人返乡,实现地区发展的均等化,并通过创业创新给经济发展新常态注入新活力。《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其中外出打工农民工持续减少。越来越多农民工经过数年在外打拼锻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营销和管理经验之后,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
农民工、创业者……似乎没有一个合适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这个群体现在的社会身份;制造业、加工业、养殖业……在很多领域,他们都活跃着。他们为什么返乡?有人说,城市不是我的家;有人说,出去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回来。那么,“归巢”之后,他们的创业之路走得怎样?他们的探索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对此,《工人日报》记者深入各地展开调查,探寻这些农民工创业历程中的经验教训。敬请各方垂注。
创业之路往往充满荆棘,路上绚丽的风景同样也吸引着有勇气的人跃跃欲试。据重庆市工商局统计,2010年7月以来,该市已累计扶持返乡农民工创办微企近15万户,带动就业100多万人,返乡农民工在微企创业人群中所占比重达36.20%。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成为重庆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的有效途径。
然而,据一项调查表明,国内小微企业大多出现“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问题,存活时间超过1年的不到60%,超过3年的不到30%。《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走近部分创业者,看看他们的创业历程……
资金困难陷入恶性循环
年逾五旬的重庆和平机械厂厂长谭长敏,算得上重庆最早的一批回乡创业者。早年在沿海机械企业打工,10年的车工经历锻炼出精湛的技术,加之有了一定积蓄后,他回到家乡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谭长敏告诉《工人日报》记者,第一次与别人合伙半年后,就因性格和理念不合而分手,不服输的他独自开始了第二次自主创业之路。靠着第一次创业分到的4台机器、12个工人和1台摩托车,他创立组建了重庆和平机械厂,因其技术过硬和良好的信誉,生产的机械产品得到广大商家的认可,一台摩托车跑遍了重庆的大街小巷,到后来鼎盛时期,产品大量出口,和平机械厂成为了一家颇负盛名的品牌企业。工人一度达数百人,产值过亿元,也是当地政府表彰的利税大户。
但是,最近机械制造业普遍不景气,和平机械厂出现流动资金困难。“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做错了决定。”老谭一脸遗憾和无奈对记者说。事业做大后,谭长敏为了建厂房,向重庆银行贷款100万元,因为生意还不错还款后又借200万元投资运行,等把这一借款还完后,银行不再借贷,原因是他的工业厂房没有房屋产权证,所以只好向私人借款。
由于资金困难,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私人借款无法及时归还。最大的债主向法院起诉要求拍卖工厂厂房还钱。经多家评估公司评估价值超2000万元的厂房,最后被北碚区法院以1002.54万元拍卖成交抵债。如今,面对近1000万元的债务缺口,谭长敏欲哭无泪。
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
身材娇小的杨红英,是重庆涪江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她的创业激情却有着与其身材不相称的气势。作为一名农村青年,她不仅家境贫寒,身体也和平常人不一样,她生来就只有一个肾脏。
“我渴望拥有健康的身体,想要正常的生活,当我对一切失望的时候我遇见了我丈夫。”杨红英说,她在电视上看到“黄粉虫养殖”的项目心动了。“我在农村长大,养殖拿手,更何况我曾在广州有过务工和小本经商的经历,应该能行。”就这样,她开始了黄粉虫的养殖,虽然中间也曾陷入困难,但都一路走来,也成了令人羡慕的“虫博士”。
“那是我最风光的时候,我以为那是我努力换来的巅峰。哪想慢慢地走了下坡路。项目销售停滞不前,开始入不敷出。”杨红英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为了把销路打得更开,她曾尝试各种渠道,参加各种展销会,想以铺货的方式将黄粉虫散布到各个卖场,但却一无所获。
#p#分页标题#e#正在这时,有人建议她建设会馆。这让杨红英觉得或许会是出路。于是,她在重庆鲁能星城投资了一个270平方米的昆虫养生会馆。“也就是这个会馆把我拖入绝境,让我变得一无所有。”她说。
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员工都离职了,会馆房租马上到期、房东给出最后期限,如果不能续交房租,就要收回房子,会馆的一切归房东所有;小额贷款公司每天催债,她过着每天被人围堵的日子;怕拖累丈夫孩子,不得已选择了离婚。“在这个城市,我真的一无所有了。”
耗尽百万元毫无建树
说起儿子胡军的创业经历,今年60岁的父亲胡天成满是心酸与无奈。家住重庆北碚区的31岁青年胡军,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这几年,由于沿海地区企业不景气,他立志回乡创业,做起了汽车养护用品代理生意。谁料,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4年,耗尽百万元却毫无建树,不仅掏空了父母数十万元的积蓄,还负债累累。
胡天成说:“他执意想创业,但是又没有存款,我不忍打消他的积极性。我和他母亲就抵押了房子贷款20万元,10万元给他做启动资金,10万元加上别处老房子的钱给他首付了婚房。只是没想到他创业4年花费100多万元却不见回报,反而有可能让我们无家可归,我只是想让他好好找个工作上班,安心过日子。”
从2013年开始,为了支持儿子创业,胡天成夫妇俩不仅掏空了家底,而且还向亲戚朋友举债。胡天成告诉记者,他家并不宽裕,为了赚钱养家,自己开的一家小理发店,连帮手都没有请。妻子因声带血管瘤入院治疗,接受手术后,为了节省费用,她就不顾医生劝阻,办理了出院手续。虽然无法说话,但妻子依靠字条问路,仍外出筹钱为儿子还债。
“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成熟的人脉关系,是我这4年失利的主要原因。”胡军在电话里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创业这几年,他就像没头的苍蝇四处乱撞,听说谁有关系可以帮忙销货,就赶紧请客吃饭联系销路。“经常找错人,被骗、被忽悠。我愧对父母,但我还想要创业。”
知名经济学者、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政府对企业的帮助,主要侧重金融方面。事实上,金融、人力、信息政策支持应多举并重,政府应设立一些专门的分支机构,提供相关政策、搭建平台,通过政府采购等政策,降低企业介入市场的门槛,推进其从金融机构大量融资。
据了解,重庆从确定了下岗待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九类人群为微企创业扶持重点对象后,扶持政策持续“加码”。先后出台微企代账补贴、社保补贴、会展补贴等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并且推出了“先照后证”、注册资本金从实缴变认缴、“住改商”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等,进一步激发了创业激情。
“除了政策,重庆大力度搭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也让大家有了争当老板的勇气。”重庆社科院研究员王秀模称,近年来,重庆大力修建公租房,启动户籍制度改革,改善交通条件,全方位为创业者营造了一个好的创业环境。尽管如此,创业能否成功关键还是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的创业能力。
记者手记
创业能力不足是失败主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速度放缓、结构调整的换挡期,在全面推进改革、创业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增长进一步加快,利用外出打工掌握的资金、信息、技术、人脉等进行创业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但创业不仅是技术能力上的问题,还需要正确的心态和更高要求的机会和实力。重庆知名的战略管理咨询专家姜维告诉记者,把创业困难归结于“缺钱”是自欺欺人的表现。任何企业都缺钱,在紧缺的资金情况下,能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核心,而不是看似信心十足的豪言壮语。
重庆恒威会务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认为,创业是一次心灵历练的过程。面对其间遭遇的无数困难和失败,应保持激情和专注。但如果多年生意都没有起色,则应检讨自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看自己是否该及时转向,以选择其他出路,不然会让自己越陷越深。(记者 李国 实习生 裴美丽)
(责编:闫妍、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