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万元创业做出上亿元产业链 这个重庆崽儿是怎么做到的?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滕飞飞
你听过傣寨名特产火烧干巴吗?其选用上等精鲜牛肉,由多种野生香料腌制,经木炭火烧、木锤舂制而成,瑞丽傣族村寨几乎每户人家都会制作。可这样的云南小吃,竟是靠一位重庆人发展壮大。
近日,记者了解到,这位重庆人正是瑞丽傣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洲。他少时因一次偶然经历,在傣寨村落发现“舌尖美食”——火烧干巴(傣名“舂干巴”),并从中预见到火烧干巴的“牛”财。期间虽困难重重,但他还是坚持将其市场化、规模化运营起来。如今,公司一年拉动上亿元的产业链。
门槛较低 傣寨村落萌发“牛”经济
黄海洲家住重庆市荣昌区路孔镇石庙村。1990年,20岁的他决定出去闯一闯。
黄海洲拿着仅有的40元,来到昆明打工。半年后,又辗转来到云南瑞丽,在一家牛肉加工厂做切肉工。踏实肯干的黄海洲深得厂长孔繁紫信任,之后他就接到去傣寨购买食材的任务,没成想那次成为他开启“牛”经济的敲门砖。
他初尝火烧干巴后,内心激动不已。“当时只有那个傣寨有,而且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但不成规模,也不外销。”他告诉记者,“美味、创业本钱不多、技术又好学,正适合我。”于是他就酝酿着未来如何操作发展。
回到工厂后,他首先向厂长提出调部门,请求外出跑销售,他认为只有这样创业的启动资金才能更快到手。在跑销售的6年里,他学习掌握了销售技巧,结识了遍布云南省内外部分经销网点,拥有了大量人脉关系,为以后产品推广埋下伏笔。
1997年5月,“我看着手上的6万元,不禁流出泪水。”他回想这几年别人说他抠门也好,说他爱财也罢,“为了实现目标,值了!”一个月后,黄海洲在位于瑞丽市勐卯镇红光村的老房子里,正式将这个埋没在村落中的美食推向市场。随后一年里,他顺利赚到了10万元。
面对竞争
翻新工艺抓市场空隙
虽然钱赚到手中了,可生产设备还没能达到要求。
由于之前订单量大,所以黄海洲放弃了传统工艺生产,但机器加工的第一批火烧干巴,令他心灰意冷,所有干巴都是臭烘烘的,他也因此损失了一大笔资金。
他没有放弃,几经周折,才找到机会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经过他们反复推翻再研究,通过引进木炭工艺、火烤除湿技术,解决了火烧干巴晾晒、保鲜等问题。直到2004年,瑞丽傣旺食品年销售额已达到600多万元。
看似一切走入正轨,但市场竞争悄然萌发。
同年,火烧干巴终于被其他企业发掘。在20多家竞争对手包围下,黄海洲的公司再陷危机,他也几度犯了头疾。
“是火烧干巴让我站起来,没想到打倒我的还是它。”说到此处,黄海洲沉默许久。
黄海洲冷静后分析道,“随着云南省旅游业的开发,火烧干巴被游客看好在情理之中,难免有竞争。竞争区域也较为明显,主要聚集在发达旅游城市间。不太发达的城市就沦为空白市场,那里就恰好是我主攻的地区。”
有了市场,补充人手是关键。于是黄海洲招来30个销售精英,“我招揽的全是农村人,他们吃苦耐劳、重情重义。”黄海洲介绍道。
他每天7点开晨会,布置一天行程,安排人员到云南各大商场、超市以及批发市场,全力推广火烧干巴。他还专门传授销售人员一个小诀窍,就是定期到经销商门店帮他们擦拭、摆放货架。时间一久,经销商自然而然地会首先向顾客推销他们的产品,这样他们也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忠实客户。
果然,2005年,他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同时还收购了3家火烧干巴加工企业。
“互联网+公司+农户”
形成上亿元产业链
为了进一步保证生产,同时积极响应中央扶贫政策,黄海洲创建“互联网+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养殖黄牛,通过互联网进驻淘宝等电商平台,把火烧干巴销往云南、四川、广东、浙江、重庆等省市。
“一来解决产品原材料贵的问题,还能打破销售区域限制;二来帮助当地农户一起致富!”黄海洲表示。
如今,瑞丽傣旺食品公司已注册“傣旺”、“藏迪”、“头人”和“孔雀之乡”4个商标,研发了“火烧干巴”、“手撕牦牛肉”、“牛板筋”、“野生菌”、“香草牛肉棒”等7个系列近百种独具云南民族特色的休闲食品。先后带动当地630户农户户均增收1.5万元。黄海洲还结合旅游,设计了观光生产厂房,颇有傣族风情,游客可直接进入生产车间赏玩。
“互联网+公司+农户”,黄海洲依靠这种经营模式,目前已形成上亿元的产业链。
专家点评
地方特色产品消费空间巨大
#p#分页标题#e#
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研究项目主任、英国皇家东西方战略研究院(牛津大学)顾问高连奎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消费升级,与吃有关的领域更是中国消费升级中受益最大者。现在很多地方特色美食都会出现市场扩大化,不断升级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目前,中国还有很多地方特色产品等待挖掘,这些一旦被挖掘出来,就会开辟出巨大的消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