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改善民生”,并创造性提出通过发展微型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2012年年底,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特色村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全市每年建设50个微企村,微企政策进一步向农村倾斜。
2013年6月,重庆市工商局北碚区分局决定创办龙车种植养殖微型企业特色村,让农村微型企业这一新鲜事物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同年9月,在组织部门的支持下,该分局组织率先创办微型企业的4名农村党员成立了龙车村微型企业党支部,并由工商部门实际指导。
目前,该支部已壮大到17名党员。支部党员通过“带头创业、带领致富、带动创新”,引领群众兴办微企、共同创富,硬是把一个地少水缺的空巢小山村,发展成了具有种植养殖业集群效应的重庆市微企示范村。该党支部也被评为重庆市非公党建示范点。
带头创业党的力量在微企生根
龙车村微型企业党支部建立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制度,将全村分为11个网格,每个支委委员负责联系3个至4个网格,包干到全部村组。支委委员通过走村入户召开院坝会的形式向种植养殖大户和特色经营户宣传扶持微企政策,帮助想要创业的经营户利用每户三四万元的创业补助解决了起步难题。
除了为经营户铺好发展路子之外,党支部还为他们出好发展点子,着力解决微企共性发展难题。龙车村属于农网范畴,一到用电高峰期,养殖专业户的鱼塘就会因用电设备“拖不起电”,而导致鱼苗缺氧大面积死亡。党支部与供电公司联系磋商后,供电公司不仅更换了路径更大的低压配电线路,还为村内微企开辟了绿色通道,推行上门服务制,对用电负荷在20千瓦以下的新办微企3日内送电上门。
党组织有所作为,党员才能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2016年4月,支部党员周凯联合6户渔业养殖户成立了重庆提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所有村民都可以将自家的农产品集中到合作社进行统一售卖。这是该村成立的第四个微企专业合作社。
通过支部和党员牵头,该村走好“合作社+微企”“龙头企业+微企”的以大带小之路,迈好“壮大”步子。这种形式,不仅更容易拓展市场,也提高了微企的生产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截至目前,龙车村已发展各类微型企业123户,涉及园林绿化,花卉种植,水产、肉兔养殖,食用菌栽培等多个行业。
带领致富党的温暖在微企发酵
在党员群体申办微企的示范作用推动下,龙车村80%掌握了一定技术和资源的外出务工者纷纷返乡投资和创业。为了解决这部分人在创办小微企业过程中遇到的管理和技术难题,党支部结合产业特色、党员需求聘请专家和技术员推行“微型党课进企业”服务,在田间地头利用工休时间,见缝插针地开展培训和现场交流。重庆润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明宴从培训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自家养”箱菌包,让蘑菇培植走进了千家万户。
党支部还依托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微企指导站,定期邀请工商、妇联、民政、农委等单位,通过上门服务、免费代办、现场解答咨询和开设讲座等形式,为村民提供教育培训、科技示范、工商登记、融资申请等便利服务。
党员干在前,群众得实惠。龙车村种植业和花卉园林业占比达到53%,需要大量劳动力。种植和花卉微企业主们从农户手中流转了土地,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们又到微企打工,如今,已有408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2万余元。
带动创新党的阳光在微企播撒
龙车村微企发展重量更重质,党支部注重激活政策、合作、人才等要素,着力培植创新土壤,激励微企业主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校企合作增添创新动力。党支部主动对接西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单位,由5名专家组成的创业导师队与村里的微企建立了长期合作模式。创业导师队定期上门逐个为微企“把脉问诊”,从微企规范化管理、品牌经营、商标培育、创新能力等方面协助指导,对一些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成长型微企,还通过技术输入和合作的途径,促进其升级。重庆扦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凭借研发的“一叶成苗”非试管快繁扦插技术,成功转型专攻技术传授,已有全国各地甚至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种植户前来学习。
自主研发迸发创新活力。在党支部的带动下,龙车村创业的力量蓬勃生长,创新源泉不断涌流。从事鱼缸销售的周成果夫妇回村创办了重庆贰拾陆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为重庆市第一家自主研发生态鱼缸的微型企业。受益于创新,企业生产的鱼缸已开发了4个系列近100个品种,目前全国自营、加盟店达20余家。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龙车村现有的901户农户、2600多人中,已有123户创办微型企业,带动就业800余人,全村年收入超15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微企示范村。
□吴小利 杨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