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Hello Kitty,是一群有些特殊的小朋友一点一点用爱和梦想编织出来的,他们听不到掌声,也希望你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唯爱公益负责人谷旭阳,12月13日在“2018年大学生公益创业行动成果发布会”上,拿出了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
谷旭阳的团队通过“特教 高校 残联”“大学生 特教老师 非遗导师”的方式帮助特殊学校的特困生。过去的一年里,他们仅在重庆市石柱县,就帮小朋友卖出了1800余件手工艺品。“也许我们帮扶义卖金额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我们能为他们开启梦想,这才是最好的财富。”谷旭阳说。
近年来,公益创业成为鼓励创新、拓展就业领域、促进青年成长的新天地,在中国青年尤其大学生中引发广发关注,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都设立了公益创业专项赛。中国青年报社与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之前联合发布《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6》显示,72.97%的公益创业者的创业初心是为了“回报社会”,能够实现“自己造血”的公益创业比例接近60%。
“罗练成双耳失聪,曾经自卑到目光不敢与人对视,后来我才知道他父亲患病母亲务农,家里十分贫困。”出于对身边朋友的帮助,谷旭阳才有了公益创业的想法。他的妈妈和爷爷都是特教工作者,从小他身边就有一群特殊的小伙伴——残疾人,“他们心理有时候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上了大学后,谷旭阳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唯爱公益。他们找到非遗传承师传授罗练成技能,帮他设计产品,最终他的一件作品卖出8.5万元的高价,罗练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唯爱公益还曾发起的“1元公益画”活动,刷爆朋友圈,浏览量达400万,贡献善款26万元。
回想自己的创业过程,谷旭阳说,“我们受过非常多质疑和嘲笑,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下来呢?我觉得是爱,还有希望”。从一开始团队6个人发展到现在全国有1671名志愿者,“唯爱公益在他们人生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技能培训师、人生引路者还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些都不重要,唯爱公益就是一团火,点亮特殊人群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把愿景变成现实”。
星星之火项目关注的则是自闭症群体,他们致力于为患有严重交流障碍的儿童培训烘焙技能。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傅仕豪表示,刚开始大家只是对公益怀有热情,大家的想法很多,比如做贫困山区支教、自闭症儿童再就业、回收旧衣服,在一点点的实践过程中才逐步聚焦痛点。
作为一名石油专业本科学生,傅仕豪在刚创业时遇到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问题,总会感到茫然无措。团队里的一些同学因为考研、就业陆续从项目组退出,新加入的同学不能快速了解项目进度,也让他头疼。
幸好有学校的支持,傅仕豪系统地学习了财务管理知识,又在老师的帮助下制订了招聘标准,有针对性解决了一件又一件难题。“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要把困难尽可能考虑细致周到,如何将公益项目结合社会资源产生经济效益,再反哺公益项目,将公益项目可持续地做下去,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组织与公益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杏果认为,公益创业不同于一般创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但是同时要兼具经济价值。所以,公益创业要成功首先要选准领域,选择社会需求没有被满足的细分市场,和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第二,公益创业要可持续发展,需要获得一定的收入,促进机构生存发展,具有“造血”功能。
“以社会为本,从需求出发。”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联盟秘书长盛少岚指出,公益创业者要深入了解服务对象,“要从他们的需求出发,而不是自己觉得做这个事能帮助他,一定要看服务对象到底需要什么”。
盛少岚表示,如何引导社会资源聚焦社会痛点问题,支持可持续的创新解决方案,目前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社会企业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凭着理想、热情做一个项目可持续吗?公益创业员工流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著名创业教育专家李家华直言,公益创业者需要聚集“三大能量”,第一找到公益种子种下去;第二讲好公益创业项目的故事,“让你的家人、朋友、老师、社会、政府都听懂这个故事,获得‘加持’能量”;第三公益创业一定会经历很多曲折和失败,“要能够站起来,要具备再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