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比赛决赛现场。 钟旖 摄
中新网重庆8月31日电 (记者 钟旖 韩璐)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暨第四届重庆市“高新杯”众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31日落幕。59个项目入围决赛,尽显“双创”风采。
组委会相关负责人称,该赛事自2018年5月启动以来,共收到企业报名项目582个。大赛按行业分类设置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六大组别。经一天路演比拼,最终36个项目脱颖而出,分别斩获成长组和初创组一二三等奖,另有12个项目获得优秀奖,2个项目获得人气奖。
“传统的土耕模式下,复合肥会导致金属残留,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土地循环利用。”重庆市潼南区星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肖君的“气雾型蔬菜工厂”项目在大赛中获得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初创组一等奖。生于1987年的他坦言,项目灵感初衷源于自己对儿童食用蔬果的关注。2017年初他去到日本、荷兰、浙江丽水等地考察环保种植,并于2017年11月启动气雾型蔬菜工厂项目建设。
肖君介绍,与土耕不同,该项目以立体种植方式,向空中延伸,释放产能,生产周期从传统的60天缩短为25天。用同等面积比较,气雾种植的产能较土耕高6倍。该公司是西南第一家投产气雾种植的企业,5亩土地年产量达110吨,产值实现220万元。
电子信息成长组一等奖由重庆亲禾智千科技有限公司的“城市道路CT”项目摘得。无论是水泥还是沥青路面,在通车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都会陆续出现各种损坏、变形及其它缺陷,这些被统称为路面病害。常见的病害有裂缝、坑槽、车辙、沉陷、表面破损等。该公司总经理吕刚介绍,其团队于2017年1月研发出基于人工智能的道路病害自动诊疗系统。作为轻资产公司,32人的项目团队已实现自负盈亏,正在为重庆主城6个区县提供道路病害检测服务。
“我们的核心优势是利用智能识别算法对12钟路面病害作自动识别。”吕刚透露,该公司与同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合作,共享城市道路病害库,是全国首个对地下道路病害做人工智能检测的机构,在道路病害的识别总类和精度方面保持全国领先。“系统的应用可尽早发现道路安全隐患,配合养护维修,也能助力智能出行。”
本次大赛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和重庆高新区管委会联办。记者了解到,作为目前重庆市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大型创业赛事,大赛自举办以来,先后完善参赛辅导、专家评审、创业培训、资源对接、项目落地和政策帮扶等赛事服务体系,为重庆市创业项目对接资源、提升价值、促进成长搭建众创众扶平台。
重庆自2015年起设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重庆赛区。数据显示,4年来,大赛共收到参赛项目2817项,其中参赛企业1743家,参赛团队1074个,进入全国总决赛项目91项,获得国家级荣誉30余项,帮助大赛获奖企业和团队获得奖金及扶持资金近1.5亿元,帮助创业企业获得创业投资超3亿元,贷款超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