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最近宣布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重组,这次重组在飞总看来,主要是完成了两个目标:(1)延续了Satya上台以来微软的战略转型:从一家类似苹果的公司转变到一家类似AT&T的公司,(2)Satya在全微软范围内全面掌权。附带的结果是,中国人在微软大势已去。
微软从苹果到AT&T的转型
微软做云计算,是一个从2008年就开始嚷嚷,到现在越做越大的项目。自称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厂商。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微软的云计算,和亚马逊的云计算很不一样。
如果从吸金能力来看,这么多年来微软最成功的产品只有一个:Office365。传统意义上来说,微软是一家很能赚钱的公司。但是微软的赚钱能力和后来的互联网公司比如谷歌和Facebook有很大的不一样。微软的赚钱途径并不稳定可持续发展。谷歌和Facebook则有持续的印钞机。但是Office365让微软第一次有了可以持续稳定赚钱的印钞机。
这里简单说一下。微软传统意义上来说本质上是一家和苹果很像的公司。苹果公司做手机,每隔一段时间要出新款,然后让消费者去购买新款,并赚取暴利。这个经营模式赚钱快很猛,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出新品。新品必须必老的更完美。所以当那些可能有的创新都做的差不多,一款产品近乎完美之后,用户就不想买新品了。
苹果手机经历了很多个阶段,现在的苹果手机尽管依然出色,但是和前几代已经没有质的飞跃了。那么苹果接下来是否还能够大把赚钱呢?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
微软的情况更糟糕一些,Windows和Office都是存在了很多年的产品。Windows XP和Office2007都已经是非常好的产品了。谁愿意掏钱买Windows10和Office2016呢?
这一点来说谷歌和Facebook就好很多,广告可以持续投入稳定赚钱。技术提升与否都不会本质上影响广告每天刷单收钱。这一点来说,电信运营商比如AT&T也好很多,因为不管风吹雨打,你都是需要按月交租的。
Office365和Office比,说白了软件上没什么本质的差别,但是收费方式变了。以前是一个版本一个版本的一次性买断,现在你必须按月收租。作为企业刚需的Office一旦从一次买断模式进入到收租模式,那么Office是不是需要出新品,都不影响微软持续的收钱。这是微软第一次有了稳定的印钞机。
微软的这次重组,针对的是Windows 部门。Windows里的Core的东西进入到了云的基础架构去了。Windows里可以拿出来卖的软件部分则并入了Office365的团队。
接下来微软想做的事情,就是在Windows上复制Office365的收租模式。传闻微软会推出Microsoft365,就是Windows和Office合体的365,新的合约新的租金,Windows和Office一起给企业按月收租。
我不太清楚微软是不是会单独推出Windows365。但是推出与否不重要。微软就是想收租了。如果这个事情做成了,很可能以后你买的电脑附送一年Windows365,过了一年之后就要月月交租了。个人用户不一定买账,企业用户选择余地不多。这事情做成了以后微软的所有软件都会从苹果的卖法变成AT&T的收租方式。
Terry其人和前Satya时代
Terry Myerson,微软Windows部门的实际掌权者,这次重组最大的受害者。Terry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加入了微软,是名副其实的坐火箭的人。很快就掌管了Exchange的PM部门。
在上任CEO巴尔默的年代里,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件事情是和谷歌PK搜索,一件事情是做手机。前者巴尔默先是启用了Satya和沈向洋,后又招来了陆奇。后者,巴尔默启用了Terry。
Terry是一个反globalization的人。他不相信组织架构跨州能够卓有成效的干活。作为张亚勤时代的遗产,Windows Mobile的很大一部分开发在中国。Terry上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把全球各地的Phone的开发,包括中国的开发给关了。
那些表现优秀的人得到了到美国工作的机会,表现差的就自谋出路了。自谋出路的那些人,很多跑去了一家叫做小米的创业公司,后来赚翻了。表现好的人,来到了美国。就没那么赚了。所谓人生无常不过如此。
Terry手下收编了一批兵。这些兵做的是Windows Mobile,来自于Windows。当年Windows Vista失败,整个Windows org被血淋淋的洗了一遍。很多人就跑到了Windows Mobile,后来的Windows Phone。
而接管了Windows的是当时Office的老大Steven Sinofsky。就是那个一直以来被誉为Steve Ballmer接班人的人。这位老兄带着一票Office的人占领了Windows。
这票人做了Windows7,然后又做了Windows8。后者尽管无数人都告诉Sinofsky取消开始菜单是个傻逼的举动,他依然固执己见的推行了。再之后是Windows8 ship的时候,他给整个Windows的每个人发了8888美元的红包。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发财了。
#p#分页标题#e#那个年代里Windows Phone和Windows互相尿不到一个壶里,这边支持Sliverlight那边就抛弃了,SDK也不能很好的兼容。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Windows遗老和Windows新贵之间互相不服。
这个问题后来解决了。大体上是三件事情。第一是Sinofsky的辞职。第二件事情是Ballmer随后搞了一个One Microsoft的重组,规模堪比这次。那次重组从微软各个部门收回了广告,财政等权利。同时也标准Ballmer成为CEO那么多年后终于全面掌权。Ballmer时代的红人比如陆奇,Terry,Satya都纷纷接管了一个部门。但是好景不长,Ballmer自己就被干掉了。
第三件事是一年后Satya上台,作为新官上任的火之一,要求各个组织都裁员。Windows组在Terry的带领下,趁着裁员,一方面大把的把tester清理了,一方面把Sinofsky的残余势力都给裁了。至此Terry登顶。
同时登顶的还有掌管了office的陆奇,Cloud and Enterprise开始是Satya,后来换成了接替Satya的Scott,后者是Satya的嫡系。微软研究院则被沈向洋接管了。
Satya时代的变迁
这次重组,最大的赢家是Satya。除了Terry,输的最惨的是沈向洋。原因我们来分析一下。
2014年Satya上台做CEO后,他掌管的Cloud and Enterprise就被嫡系Scott接管了。当时上台第一封给全体员工的email里,陆奇大大是唯一一个被点名的。
2016年陆奇离开微软。为何离开背后的曲折估计不是外面人能说得清楚的了。离开后陆奇掌管的东西,一部分归当时office的领头人Rajesh。Rajesh同时接管了Skype。另外一部分则归沈向洋,主要是Bing和Cortana,以及其他AI相关的研发。
这次重组,赢家首先是这个2016年才上位的EVP Rajesh。现在他全面收编了Windows和Office,成为微软出各种套餐的实际掌权人。其次是一直以来Satya的嫡系Scott,近一步巩固了云端基础架构建设和AI工程建设的实力。
此次新提拔的EVP Jason掌管Windows Azure,但是他的汇报对象是Scott而不是Satya。汇报给谁很重要。这更像是给title传递给外界信息微软对Windows Azure很重视,而非Jason掌管了实权,和Scott Rajesh平起平坐。
这次吃亏的首先当然是全面出局的Terry。毕竟是Ballmer的baby,留那么久已经够久了。其次是沈向洋。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至少国内很多媒体没有注意到,或者注意到了选择性忽略的是,沈向洋下面两个大团队被拿走了,被Alex Kipman这个曾经负责了Kinect和HoloLens的人接管了。
换言之,以后沈向洋的AI团队应该会越来越偏基础研究,产业落地方面最后还是会去Scott那边。所以经过这次重组,微软的核心团队变成了Scott和Rajesh。这些都是Satya提拔的人。简单的说,Ballmer从成为CEO到掌权用了很多年,而且刚掌权就下台了。Satya从成为CEO到全面掌权只用了4年。
微软内部做AI的中国人去年开始已经陆续离职了。这次重组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离职。我想中国人在微软大势已去。
总结一下,这次重组标志着微软从苹果向AT&T转型的步子越迈越大,Satya在微软各个部门全面掌权,中国人在微软大势已去。
【本文为51CTO专栏作者“徐飞”的原创稿件,转载请通过作者微信公众号“飞总聊IT”获取联系和授权】
戳这里,看该作者更多好文
上一篇:扒一扒那些和编程语言无关的技术
下一篇:分布式锁的多种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