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文章讨论过《互联网架构,究竟为啥要做服务化?》,随着数据量、并发量、业务复杂度的增长,互联网架构会出现以下问题:
代码到处拷贝
底层复杂性扩散
基础库(so/jar/dll)耦合
SQL质量得不到保障,业务相互影响
数据库耦合
“服务化”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上述痛点的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微服务架构多“微”才合适?
行业内有这样四类常见实践。
实践一:统一服务层
这是最粗犷的玩法,所有基础数据,都通过一个统一的服务来进行访问。
在业务不是特别复杂的时候,这不失为一个快速分层的方案,一旦业务变得复杂,服务层会变得非常重,成为耦合焦点。
以微信场景为例,假设通过一个通用的服务层来访问基础数据。
则只有一个统一的服务层,用户信息,好友信息,群组信息,消息信息都通过这个服务层来访问。
实践二:一个子业务一个服务
如果所有的数据访问都通过一个服务层来访问,那么一行代码出故障,就将影响整个服务,所以更合理的做法是在服务层进行拆分。
服务层架构如何细分?
垂直拆分是个好的方案,将子业务分拆,那么微信的服务化架构或许会变成下面的样子:
用户相关的子业务,访问user服务
好友相关的子业务,访问friend服务
群组相关的子业务,访问group服务
消息相关的子业务,访问msg服务
这样的话,一个服务出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服务,与此同时,数据层也按照业务垂直拆分开了。
服务粒度变细之后,出现一个新的问题,业务与服务的连接关系变复杂了,有什么好的优化方案么?
常见的,加入一个高可用服务分发层(Service Mesh不就是这么干的么),并在协议设计时加入服务号,可以减少蜘蛛网状的依赖关系:
调用方依赖分发层,传入服务号
分发层依赖服务层,通过服务号参数分发
实践三:一个数据库对应一个服务
数据访问服务最初是从DAO/ORM的数据访问需求过来的,所以有些公司也有一个数据库一个服务的玩法。
一个子业务对应一个服务的玩法如下图:
服务层,整个群业务是一个服务
存储层,实际可能对应了群信息、群成员、群消息等多个数据表
拆分成一个数据库一个服务,则架构会变成下面的样子:
群信息库,群成员库,群消息库之间也解耦开,不会相互影响。
实践四,一个接口对应一个服务
微服务架构中,更极端的,甚至一个接口对应一个微服务。
这样的话,架构就从:
进化为:
修改群信息服务
增加群信息服务
获取群信息服务
多个服务操纵同一个数据库,任何接口服务出问题,都不会影响其他接口服务。使用这种方案的,一般与开发语言特性结合比较紧密,例如golang。
上文中谈到的服务化与微服务,不同粒度的服务化各有什么优劣呢?
总的来说,细粒度拆分的优点有:
服务都能够独立部署
扩容和缩容方便,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拆得越细,耦合相对会减小
拆得越细,容错相对会更好,一个服务出问题不影响其他服务
扩展性更好
细粒度拆分的不足也很明显:
拆得越细,系统越复杂
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也更复杂
运维复杂度提升
监控更加复杂
出问题时定位问题更难
互联公司,以“子业务”作为微服务粒度是最常用,订单服务,用户服务,支付服务等等。
【本文为51CTO专栏作者“58沈剑”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戳这里,看该作者更多好文
【编辑推荐】
日均5亿查询量,京东到家订单中心的ES架构演进
一路打怪升级,360推荐系统架构演进
综述7大类深度CNN架构创新
微博短视频百万级高可用、高并发架构如何设计?
马蜂窝消息总线——面向业务的消息服务设计